- 復盤教練:把組織經驗轉化為績效
- 石鑫 陳曉燕 姚志玲 褚冬彪
- 1257字
- 2025-01-20 14:42:17
2.1.2 熟練的無能——不敢擔責任
熟練的無能,是指在組織中,大家經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逃避屬于自己的責任,變得如同無能一般。“熟練的無能”是組織學習之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提出的,屬于組織防衛的一種,因為其對復盤的重大影響,筆者把它單獨列出來。該如何理解這一概念呢?舉個例子。
案例2-1 績效差是因為俄羅斯礦山爆炸?
在一次企業季度業績復盤會上,銷售部門經理A說:“最近的銷售做得不太好,我們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責任不在我們。因為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
研發部門經理B說:“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是我們也有困難呀。我們的預算太少了,就是少得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部門削減了。沒錢怎么開發新產品呢?”
財務部門經理C說:“我是削減了你們的預算,但是你知道,成本一直在上升,公司當然沒有多少錢投在研發上了。”
采購部門經理D說:“我們的采購成本是上升了10%,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俄羅斯一座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這導致不銹鋼的價格大幅上升。”
這時,A、B、C三位經理一起說:“哦,原來如此,這樣說來,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
人力資源經理F說:“這樣說來,我只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
案例中的經理們就呈現出了一種典型的熟練的無能,他們都找到了在他們看來合理的理由,把責任推了出去。至于目標最終有沒有達成,則和自己無關。
在復盤過程中,熟練的無能具體表現為以下四種形式。
第一,業績上無能,卻可以熟練地推脫責任。
一些身居要職的管理者,面對慘不忍睹的業績,極力回避從自身找原因,總能用“公司支持不夠”“下屬素質太差”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開脫,甚至把自己裝扮成一副十分委屈的樣子。
第二,認知上無能,卻可以熟練地加以包裝。
這種形式往往以“保持中庸之道,不明確表態”的姿態,用“這是公司的決定”“這是工作的需要”等官腔回避實質問題,或鼓動別人發言,或反問別人而回避自己表態,缺乏交流的誠意和激情。
第三,專業上無能,卻可以熟練地把自己裝扮成專家。
他們表面上說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上僅知皮毛,永遠提不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觀點,提不出有價值的質疑,卻要在復盤中維持其專家形象,不斷地捍衛自己的觀點。
第四,熟練地制造事端,以掩飾自己的無能。
在他們看來,公司的聲譽和利益都不如他們自己的面子和私利重要。比如,他們對于下屬的“不忠”行為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當下屬稍有他們認為的“出墻”表現時,輕則給“小鞋”穿,重則“殺無赦”。他們害怕公司局面太平靜,因為這樣一來,人們往往會集中關注他們“到底行不行”這一令他們心驚膽寒的主題,于是他們又會制造事端,擾亂平靜的局面,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這種行為表現在復盤之外,卻處處影響著復盤。
熟練的無能體現在公司的行為中,隱藏在組織的文化中。如果沒有有效的引導,復盤就很難發揮作用。
只有在復盤教練的引導下,讓意見分歧的各方坐在一起進行徹底的會談,要讓他們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問題解決的真實的全部過程,許多誤解才能被化解,許多熟練的無能行為才能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