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陪伴:哈佛博士岳曉東家教十八式
- 岳曉東
- 524字
- 2025-01-23 15:33:36
第二講
給孩子關鍵的引領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所有陪伴,都集中在學習方面。小學、初中、高中,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天天接送,陪著上課。平時,作文陪著寫,練習陪著做,最后家長和孩子一塊兒抓狂。
從1946年起,英國的科學家們跟蹤調查了7萬多個孩子的成長經歷,努力尋找是什么家庭和社會因素導致其中有的孩子長大后健康、幸福,朝氣蓬勃,而有的孩子長大后卻貧窮、自卑,苦苦掙扎。2016年,在此研究進行了70年之際,英國作家海倫·皮爾森(Helen Pearson)著寫了《人生項目》(The Life Project),總結出了7個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好的父母會對孩子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發揮很大作用。
研究表明,那些擁有責任心、關心自己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對未來充滿期望,雄心勃勃,并更有可能從貧困的生活中掙脫出來。例如,科學家調查了17,000個出生在1970年的小孩,試圖找出是什么因素讓出身貧苦的小孩在學校表現出色。換句話說,是什么因素讓他們打破命運的魔咒?答案就在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程度上。就是說,父母用心給孩子做的小事情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傾聽孩子說話,回應孩子的訴求,親自教孩子字母和數字,帶孩子去旅行,給孩子朗讀故事,等等。
其實,目前很多家長都已經做到了這些,可為什么效果就是不明顯呢?這主要是因為方法不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