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陪伴:哈佛博士岳曉東家教十八式
- 岳曉東
- 1593字
- 2025-01-23 15:33:44
岳博士成長經歷分享
學會在失寵中成長
在《優勢品格》一書中,“榮辱之間”一篇講的是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地理老師喜歡我,數學老師不喜歡我。
地理老師喜歡我緣于一件小事。上課第一天,她問大家地球自轉一圈,世界各地的日期會不會是一樣的。同學們都回答說是一樣的,唯有我回答說是不一樣的(因為以前我家人給我講過《十萬個為什么》)。老師問我為什么不一樣,我回答說這是由于在太平洋上有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老師在肯定我回答正確的同時,也向全班學生講解了其緣由。
從此,地理老師就對我另眼相看,平時見到我,臉上總是洋溢著春風般溫暖的笑容。這大大增加了我對她所教地理課的興趣,每次上課時我都會全神貫注,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我的作業、考試成績也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這便使我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老師臉上的春風總是溫暖著我的心田,而我課上的積極表現又強化了那春風的暖意。
數學老師不喜歡我也是因為一件小事。一次,班內舉行一個數學小測驗,老師走到我的桌前掃視了我的答卷,提醒我說:“你有一個錯誤,要認真檢查。”可惜,我怎么檢查都沒有查出那個錯誤。待我交卷時,老師迅速掃視了一眼我試卷中那個錯誤,皺著眉頭說:“你這個人太自負了,難道我提醒你有錯你還不肯承認嗎?”
就這樣,我不僅答錯了題,還得罪了數學老師,真可謂“禍不單行”。可我當時確實看不出錯誤,并非太自負。從此,每次上數學課,我都提心吊膽,生怕她叫我起來答題。因為我知道,就是我答對了,數學老師也不會說我什么好話,如果答錯了,她會沒完沒了地挑我的錯。更可悲的是,我從此對數學課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畏懼,作業、考試成績也不像以前那么出色了。這便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老師臉上的陰云總是籠罩著我,而我課上不盡如人意的表現又使那陰云揮之不去。
我就在這春風與陰云的交替中度過了那個學期。在陰云中我盼望著春風的到來,在春風中我擔心著陰云的籠罩。
許多年來,我一直感謝那位地理老師,因為她給了我自信的體驗;我也一直怨恨那位數學老師,因為她對我的態度不公。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不再怨恨了。因為我懂得,一個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成功與頌揚當中,那樣容易變得飄飄然,失去對自我的清醒認識。
因此,我感謝數學老師使我體驗到什么叫失寵,我需要有這種體驗來防止自己因得寵于某位老師而頭腦發熱,忘乎所以。更重要的是,當別人喜歡我時,我會珍惜別人對我的厚愛,而不會得意忘形;當別人不喜歡我時,我會竭力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會自暴自棄。
得寵與失寵,永遠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經常告訴我的孩子:“當別人喜歡你的時候,你要珍惜別人對你的厚愛而不要得意忘形;當別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你要盡力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而不要自暴自棄,這就是榮辱之間對每個人的情商訓練。”
孔子曾說“六十耳順”,就是說孔老夫子活到60歲的時候,無論別人說他好話還是歹話,他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榮辱之間的經歷,讓我從小就學會了耳順功,并且一路修煉到如今。
具體地說,處于榮辱之間的經歷使我有如下收獲:
學會了自我接納,不因別人說我不好就自我放棄,而是自我關愛。
學會了自我反省,不因別人說我不好就自我辯護,而要自我醒悟。
學會了自我鼓勵,不因別人說我不好就自我貶低,而是自我激勵。
學會了自我總結,不因別人說我不好就自我回避,而是自我反思。
處于榮辱之間還使我懂得,這位老師不喜歡我,還有其他老師喜歡我,這堂課的老師使我感覺不好,也許下堂課的老師會使我感覺很好,或者下一年級的老師會使我感覺很好。
當年在哈佛大學,我就做過個人體驗,分析自我成長經歷的里程碑事件,才了解到這些舊事對我個人成長的意義。總結下來,人貴在得寵的時候要學會愛別人,失寵的時候要學會愛自己。絕對愛別人,那是絕對的自卑;絕對愛自己,那是絕對的自戀。唯有相對愛自己,并同時相對愛他人,才是人生應有的健康的人格狀態,也是耳順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喬布斯所說的“歷程就是回報(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