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陪伴:哈佛博士岳曉東家教十八式
- 岳曉東
- 1098字
- 2025-01-23 15:33:40
岳博士咨詢經(jīng)驗分享
我怎樣幫助小剛媽媽糾正錯誤
小剛媽媽錯就錯在以愛孩子的名義摧殘孩子。
小剛平時是一個非常聽話、乖巧的孩子,但是,有時候會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看法。可小剛媽媽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視和拒絕,孩子早晚會爆發(fā)出來。
小剛媽媽的父親是個酒鬼,母親是個保姆,幫不了她什么,她從小到大都靠自己打拼,最后,勉強考上了一所三本大學,所以想把自己從小缺失的東西通過小剛來彌補。為此她不斷給小剛灌輸成績好長大才有出息、凡事只能靠自己的理念。其實小剛根本不需要這樣,就像小剛奶奶說的:我們這樣的家庭根本沒有必要對孩子這么苛刻。
一次,我受邀到小剛他們家,看到小剛紅著眼睛,就悄悄地問他什么原因,他說:“我媽每天都逼我學習,從來不管我開不開心,愿不愿意。好像看到我閑一小會兒就不開心,總想讓我多背幾個單詞,多寫一張卷子。從早到晚都是這樣。”我與小剛爸爸是小學同學,就旁敲側擊說了幾句,結果惹得小剛媽媽不高興,嫌我多管閑事。
過了一年,小剛爸爸突然給我打電話,說孩子出現(xiàn)了妄想性精神障礙,令我唏噓不已。更可怕的是,在小剛媽媽不斷的逼迫下,小剛每次大考之前都會發(fā)燒。在一次考試中還出現(xiàn)了幻覺,當場撕了試卷后靜靜地走出考場。
小剛的病不是突然發(fā)生的,而是有一個逐漸惡化的過程。小剛面對媽媽的壓力,一直處于忍耐和壓抑的狀態(tài),隨著壓力事件的增多,他開始出現(xiàn)緊張的時候一直摳手指的現(xiàn)象,再到后來一遇到考試就發(fā)燒生病,最終導致出現(xiàn)幻覺,在考場行為失控。
那么,小剛媽媽應該做什么?
小剛媽媽在教子方面無疑是失敗的,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放棄對孩子的壓迫,隨孩子的心愿去發(fā)展自己。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小剛媽媽還需要做下面的事情,才能讓兒子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一是鼓勵孩子繼續(xù)對觀察事物保持興趣,并抽空帶他去參觀各地的自然博物館,報名參加相關的活動。這樣可以把小剛的興趣點“做大做強”,變興趣為志趣,讓他從小就確定自己未來的學業(yè)發(fā)展方向,每天都活在心潮澎湃的夢想追逐當中。這個過程叫作筑夢。
二是鼓勵孩子繼續(xù)踢足球,這樣可以令孩子強身健體,勞逸結合。小剛之所以出現(xiàn)妄想性精神障礙,不僅是因為他長期壓抑,無法排解內(nèi)心的煩惱,而且他長期缺乏運動,導致學習起來很容易疲乏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踢足球可以很好地緩解他的疲憊狀態(tài)。這個過程叫作健康玩樂。
三是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而不要每天悶在家里死讀書,否則雖然成績上去了,但朋友都沒了。所以小剛需要結交朋友,更需要多與父母同歡樂。這個過程叫作優(yōu)質(zhì)陪伴。
四是克制自己不斷嘮叨、啰唆的習慣,做到說事不啰唆,批評不嘮叨,對孩子的不滿盡量做到看破不點破,點破不啰唆。這個過程叫作“去啰唆訓練”。
這些理念在后文都有詳盡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