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論文、拿項目,其實很簡單(2021版)
- 老踏
- 1549字
- 2025-01-20 14:59:29
寫作能力是在反復訓練中提升的
現行科研評價體系之下,社科專業領域內的科研,重心在寫作。原因其實很簡單:那些可以被納入科研評價體系的各項指標的具體內容,都是寫出來的。
論文,是寫出來的。
專著,是寫出來的。
研究報告,是寫出來的。
項目申請書,是寫出來的。
決策咨詢報告,是寫出來的。
科研成果獎項申報書,是寫出來的。
研究計劃書、中期檢查報告、結項報告書……也都是寫出來的。
總之,無論我們具體從事的科研工作差別有多大,是規范還是經驗,是理論還是實證,是文獻還是田野,最后大家都殊途同歸,因為都要面對—寫、寫、寫、寫、寫。
那么問題來了,寫作能力該如何培養呢?我來說說自己經歷的三次“大規模寫作”吧。
第一次:你可能想象不到,我所謂的寫作,有生以來第一次比較密集的寫作活動,發生在我本科畢業入職一所中專,當上了一名光榮的宿舍管理員兼思政課教師那會兒。然后,注意,我是從寫小說開始的—是的,你沒看錯,我在臨近寒假到來之前的一個月時間里,硬是寫出了16萬字的書稿,勉強算是個長篇小說吧,小說的名字是《再見溫情》。
關于這個長篇的寫作情況,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小說雖未出版,但這段經歷帶給我的啟示是,不拼盡全力,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不是當作家的材料。那時,我終于知道了。
第二次:當我終于接受自己不是當作家的材料這一慘痛事實之后,決定痛改前非,雄赳赳,氣昂昂,背上小行囊,踏上了科研工作的康莊大道。然后,一座叫作博士學位論文的山峰高聳入云,阻擋住了我奮進的腳步。說時遲那時快,我撒腿就跑……好吧,我沒跑,我別無選擇,只能爬過去。于是,我用了36.5個星期的時間寫出了自己的博士論文,21萬字。
第三次:滿以為拿到博士學位之后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我依然焦慮。手里沒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怎么好意思告訴別人我有一個教授夢啊,那得是多大的臉啊。于是,在兩次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申報接連失利之后,我想絕地反攻,開始了第三次“大規模寫作”—我要寫出一部書稿去申報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結合這三次“大規模寫作”的經歷,我覺得寫作能力的培養,重點在于—寫、寫、寫、寫、寫。除了天賦極高的那百分之零點一的人以外(比如我師妹),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寫作能力就是在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作過程中,硬生生培養出來的。
寫作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所有的方法論和經驗之談,不經過日日夜夜苦寫的千錘百煉,就等于是隔靴搔癢。
科研的重心在于寫作,而寫作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我只想提醒大家一句,關于這種能力的培養,別總是好高騖遠,也別想著投機取巧,幻想會有捷徑可走,一蹴而就。
想一想你是如何學會穿衣服的?全部的秘訣就在于穿、穿、穿。
想一想你是如何學會開汽車的?全部的秘訣就在于開、開、開。
所以,培養寫作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選定一個寫作目標(比如一篇論文、一部書稿或一份研究報告),然后一直堅持下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論多么偉大的夢想,也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寫、寫、寫,功到自然成。
關于寫作,我信仰積累的力量。現在,大家只需要選定一個寫作目標,然后給自己設置一個任務底線,比如每天寫作500字,然后盡自己的所能堅持寫下去。每天寫500字,看起來很不起眼,不是嗎?但是我們的這種堅持,會為每天寫出來的這不起眼的500字提供一個幾何算法,時間終會讓我們在并不遙遠的未來,大放異彩!有圖有真相(見圖1-5):

圖1-5
怎么樣?是不是很震撼?
啟示1:只要你每天堅持一點點,整個世界都會是你的!
啟示2:我們得很努力地去努力,才能留在原地。
話說此時此刻,在你腦海中不斷翻滾,讓你寢食難安、無處安放的科研野心,是不是也該通過寫作來落實一下了?告訴我,你最近的寫作目標是什么?那么,你已經準備好要去實現它了嗎?
給自己一個機會,寫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寫起來,共同見證彼此科研野心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