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智慧:季羨林的110個故事
- 梁志剛
- 1693字
- 2025-01-20 14:31:03
新育小學
季羨林進入濟南第一師范附小讀了兩年初小,上高小則是在新育小學。當年的新育小學,就是現在的山東省實驗小學。20世紀這個學校出了三位名人:王盡美、季羨林、鞏俐。王盡美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鞏俐是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季羨林則是名滿天下的東方學家、教育家,他在98歲的時候,給自己母校的題詞是“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樹和李子樹不會說話,可是它們的果子吸引人,所以樹下踩出了小路。
季羨林上小學的時候很貪玩,成績是中上等,沒有考過第一。可是,他有兩點與眾不同,第一點,他喜歡看“閑書”。“閑書”就是課外書,主要是舊小說。那時候,叔父管得嚴,“閑書”是不敢公開讀的。叔叔的女兒惠林,比季羨林稍小一點,兄妹倆經常偷偷看“閑書”。有些古典文學名著,例如《紅樓夢》,他們看不懂,不感興趣;他們看得最多的是《水滸傳》,對于發生在自己家鄉水泊梁山的故事,百看不厭,他們還喜歡看《西游記》《說唐全傳》和《彭公案》《施公案》之類公案小說,還有《七俠五義》《小五義》之類武俠小說。他們識字有限,看書經常遇到“攔路虎”,念錯別字是家常便飯,比如把“飛檐走壁”,念成“飛dǎn走壁”等等。事后,他們互相開玩笑,哥哥問:“你是用笤帚掃,還是用掃帚掃?”妹妹答:“不認識的字少了,就用笤帚,多了就得用掃帚。”不過這類小說內容通俗易懂,即使有些字不認識,意思還是能看明白的,況且有些小說還有插圖。季羨林看“閑書”的癮頭極大,那時家里沒有電燈,晚上把煤油燈吹滅,在被窩里用手電筒照著看,一看大半宿。白天如果有時間,他也偷偷看,一口大缸蓋上一個高粱稈做的蓋簾就是他的書桌,上面擺著四書五經,而他讀的卻是小說。每當聽見叔父的腳步聲,他就掀起蓋簾,把“閑書”藏進大缸里,拿過四書五經裝模作樣地讀幾句。他還把閑書帶到學校去,偷空就看上一段。校門外空地上正在施工蓋房子,很多紅磚摞在那里,中間有空隙,坐在里面誰也看不見,放學后他就搬幾塊磚下來,坐在上面,掏出閑書大看特看。看得入了迷,忘記回家,到家后已經過了吃飯的時間,經常要挨一頓數落。季羨林看了數量極大的“閑書”,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增強了他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如今的新育小學
第二點是季羨林堅持學習英文。他學英文是從新育小學開始的。班主任李老師為人和善,很受同學們喜歡。他教學生記英文字母很有一套辦法,比如草書的英文字母f,他說像只大馬蜂,兩頭長,小細腰,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英文與漢語完全不同,引起了季羨林極大的好奇心。他原以為,方塊字是天經地義的,天下所有的文字都應該是方塊字,可這像蚯蚓爬出的痕跡似的英文,也有讀音,居然還有意思,簡直不可思議。越是神秘的東西,就越有吸引力。這時,恰恰有位英文老師,要利用課余時間教英文,當然要收一些學費。季羨林告訴了叔父,叔父堅決支持。于是,季羨林就和十幾個同學一道,晚上學起英文來了,而且一學就是八年。在考初中的時候,正誼中學要考英文,題目是翻譯一段話:“我新得了一本書,已經讀了幾頁,不過有些字我不認識。”季羨林因為有英文基礎,沒有費多大勁兒就交卷了。他被錄取了,不是一年級,而是一年半級,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占了半年便宜。上中學的時候,季羨林繼續課余學習英文,地點是在濟南城內按察司街南口附近的尚實英文學社。這是一個私人辦的學社,創建人馮鵬展是一個英文水平相當高的中學教師,辦學社算是他的副業。上課時間是在晚上,每月學費三塊大洋。學社還有兩位老師,一位鈕威如,一位陳鶴巢。他們教書很認真負責,學生有七八十人。當時英文教學流行圖解式教學法,季羨林感到很新鮮,也很有收獲,打下了扎實的英文根底。他的英文成績年年全班第一。
季羨林為求學天天馬不停蹄。他每天早晨穿過濟南城到大明湖去上學,晚上五點走回南關吃晚飯,飯后立刻進城去尚實英文學社上課,晚上九點下課回家,天天如此。1926年季羨林上高中時,他的英文水平已經能閱讀和翻譯英國作家原作,英文作文也可以寫出相當長的篇幅了。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學好一門外語,就等于開啟了一扇通向域外的窗口。季羨林多年苦讀積累了豐富的學養,為他日后成為一代語言學大師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