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當:曾仕強說中層盡職之道
- 曾仕強
- 2559字
- 2025-01-20 15:01:12
討好領導是不明智行為
主伴關系并不是固定的,因為人與人的關系隨時在變動,世上哪有什么固定的東西?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這個變動中抓住一點:對中國人,絕對不能存心討好,那是沒有用的,但同時也一定不能得罪。得罪他,他可能會報復你,別看中國人平時表現得很有修養,話專挑好聽的來說,但是你千萬不要過于相信這些表面的現象,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有仇必報。
我們可能在電視劇看到這樣的鏡頭:一個小孩,從小就不上學,天天練武功。有人若是問他:“你勤練武功,長大之后想要做什么?”他則會回答:“長大后,我要替我爸爸報仇!”這種為父報仇的例子太多了。
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如果父親被殺了,你還拼命用功想考狀元,所有人都會看不起你,會唾棄你,認為你一點也不像中國人!
你不要認為中國人會改變,中國人根本不可能改變,為什么?在西方,人為的規則很多,很多的知識都是人為編造出來的,人們非學不可,不學就落伍,而這樣的規則可以隨時改。中國人不一樣,你看在深山里面長大的那些人,哪有機會學什么科學知識?人家不也一輩子過得好好的?中國人所有事情都是這樣自然去學習的,所以為什么有人住在山上他“通”了,有人在海邊他也“通”了,就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的民族性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很多人都是不學自通,他們是很自然地慢慢體會到這些“規則”,自然而然地“通”了,這樣的中國人,不可能改變。
所以,普通員工和干部都要順應自然,慢慢地感悟領導者的用意,不能存心討好,也不能隨意得罪。只有將中國人的“規則”感悟出來,才能在中國社會中生存。
與領導者相處,首要的一條是不能亂拍馬屁,因為在中國,沒有一個人是靠亂拍馬屁成功的。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我們看到很多拍馬屁的人都過得很好啊!我想說,那是我們看錯了。
當老板,最怕下屬變成馬屁精。所以很多人說中國人很喜歡拍馬屁,其實這全都是錯誤的觀點。我問過一百多位總經理,我說:“你喜歡任用馬屁精嗎?”他們都是板起臉孔,說:“我為什么要用馬屁精?”我又問:“你為什么這么害怕?”他回答:“我當然害怕!我遲早會被馬屁精害死!”顯然,中國的老板沒有一個喜歡用愛拍馬屁的下屬。
一個人如果天天被別人拍馬屁,久而久之,他就會形成“我說的話都是對的”或者“我是天下最聰明的人”的想法,慢慢地,他就會夜郎自大,目中無人。更有甚者,還會形成一種高人一等的錯覺,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聽我的”,如果領導者形成這樣的思想,不出亂子才怪。要知道,將“馬屁”全數接收,有時候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
如果要說中國人從來不拍馬屁,這句話也不對。
老板有時候會問你:“最近忙不忙?”你若是說“忙死了”,他就會很來氣,覺得“我是叫人家忙死的人嗎?讓你忙死了,我算什么老板?”。若回答沒事,老板就會說,那你多做幾件事好了。這樣來看,你怎么答都不對。很多人學溝通,不知道都學了什么東西。最適合中國人的回答是“還好啦”。老板就會覺得“不錯,就是說我布置的任務剛剛好,不會讓你應付不來”。你只能這樣講,別的話都不能講。
萬變不離其宗,變來變去,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這才是精妙之處。不變的當中有變的部分,變的當中有不變的部分,這個道理,你即使打死外國人他都聽不懂。他們要么就是很誠實,要么就是撒謊。中國人怎么可以誠實,怎么可以撒謊?都不可以!
遇到問題的時候,你要看這個問題是誰在問,是在什么場合問,有沒有外人在場。也許老板是故意當著外人的面問你:“你在我這兒工作辛苦嗎?”老板是問給外人聽的,結果你來一句:“辛苦是不辛苦,就是工資太低了!”那你就等著被領導罵吧!
情況不明,而且情況會有所變動,所以每一個被領導者都應花很多時間在研究情況上。中國人除了做工作以外,還有很多時間要去把公司的氛圍弄清楚,然后要分析自己“在什么樣的氛圍之下,用什么樣的表達、配合方式”來應答,那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絕對不是制度,不是產品,也不是標識,企業文化是這種隱隱約約,確實存在但是永遠說不清楚的東西。
學術界的人士都說中國有“馬屁文化”,我覺得很奇怪,因為如果你去問問,去做一下調查就會很清楚!當然了,誰拍了馬屁都不可能承認,但其實也不完全是這種情況。
甲、乙、丙三個年輕人跪在大法師面前要求剃度當和尚。大法師出來問甲:“你為什么要來當和尚?”甲說:“我爸爸要我來的。”大法師當頭一棒就打了下去:“這么重大的事情自己不決定,你爸爸叫你來,你就真的來了,將來你后悔怎么辦?”對于甲的回答,大法師講的話是對的。大法師再問乙:“你為什么要來當和尚?”乙一聽甲說“爸爸要我來”會挨打,就說:“我自己要來的。”這下大法師打得更兇:“這么重大的事情,不跟你爸爸商量就來了,你爸爸向我要兒子怎么辦?”大法師再問丙:“你為什么要來當和尚?”丙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講。大法師用了全身力氣打下去:“這么重大的事情想都不想就來?”這才是中國社會。
如果你是第四個人,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回答?有人會這樣回答:“我受佛祖的感應。”言外之意是,你敢打我嗎?我把佛祖搬出來了。結果大法師兩只手都打下去了。為什么?他完全沒有面子了——修行了幾十年,佛祖都沒有給他感應;你還沒修行,佛祖就給你感應了,打你看看頭破不破。
這其實是個笑話。但是你真的要動一動腦筋。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沒有第二個——“我受到大法師的感召”。因為你這句話講到對方的心里去了。所以,什么叫中國式溝通?就是講到對方“打”不下去,講到對方沒轍。有人會問,大法師會不會說“讓你拍馬屁”,又打一下?肯定不會。因為這不叫作拍馬屁,而叫作“馬屁味道”。
中國人擅長制造馬屁味道,很多人也都喜歡馬屁味道,而實際上我們真的很討厭馬屁精。那么,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有些事情要做,但不要把它當成是拍馬屁?不是這樣的。我認為,還是要看動機,看看你是否存心拍馬屁。
還必須說明的是,中國人是無法討好的,因為中國人太敏感。中國人的警覺性非常高,而某些警覺性高的人,疑心也是非常重的。還是上面的例子,如果說那個大法師警覺性很高的話,年輕人回答說“是大法師感召我來的”,還會挨棒子,怎么辦?在我看來,如果是這樣,那個人就沒有資格當大法師了。但我認為,面對大法師的提問,很完整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受大法師的感召,我爸爸也同意了,我自己也考慮過,而且好像佛祖也有這個意思。”這樣完完整整地回答,他的棒子怎么都打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