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當:曾仕強說中層盡職之道
- 曾仕強
- 3176字
- 2025-01-20 15:01:11
正確認識合理的不平等
以交互主義為基礎,上下級、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相互尊重,和諧相處,這是我們最愿意看到的結果。但是員工不要以為從此可以跟領導者沒大沒小,你一定要小心,老板永遠是老板,因為他可以把你換掉,可是員工就很難把領導者換掉,二者的差別就在這里。所以你說自己跟誰是平等的,我是不太接受這句話的。
我經常勸大家,心里頭不要有平等的觀念,因為沒有絕對的平等。人活著,只能享受“合理的不平等”,沒有一個人可以享受真正的平等。
佛教說“眾生平等”,那也是當你成佛以后才有可能實現的。即使大家都成佛,也不一定能夠平等,你看,菩薩就比佛差一點,而羅漢又比菩薩差一點。所以,平等是一個理想,是一個夢想,是一個幻想,是不存在的東西。
你跟老板永遠是不平等的,所以你不能奢求平等,只能奢求“合理的不平等”——希望領導者不要過分冤枉你,不要過分地整你,不要過分給你難堪,這就好了。
就因為不平等,一個員工是不可以去告知上司的,“告知”這兩個字是大忌諱。比如你說:“老板,10點鐘到了,有客人在等我們,我們要準備走了?!边@么說,到底你是領導者,還是他是領導者?
你這種語氣根本就不對,你說得再對,他也會發脾氣的。
有一次我去理發,到了店里,我說:“我今天不洗頭,你給我修一修就好。”他說不行,一定要我先洗頭。我覺得奇怪,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他說:“我是專業的。”我笑笑:“你去跟別人說專業吧,我是出錢的!出了錢還得聽你的,怪事了?!?/p>
這是一個問題,即你不能告知我,你沒有權力告知我任何事情。但現在年輕人都是用“告知”的方式,尤其讓父母傷心的就是打電話:“爸媽,我要結婚了?!蹦氵@樣還是你父母的孩子嗎?
我們以前要出國,差不多提前三個月就要跟父親講:“我三個月以后要出國?!彼牭綍r間是三個月以后,就不會太激動。然后過了兩個月再說一次:“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個月就要出國了?!边@樣,他不會覺得很唐突,絕對不會覺得“你都不顧老母親老父親,說走就走”。
要記住,你只能請示,而不能夠告知。有的干部或員工覺得:“我很好啊,我也很尊敬他啊,他怎么這樣對我呢?”其實他不了解,我們不是西方人,我們講話的方式不可以像西方人一樣。被領導者不可以在自己的朋友或者老板的朋友面前表現出“我比老板還厲害”,絕對不可以。
其實諸葛亮就有一點吃這個虧。諸葛亮已經是可圈可點的人,可是到最后,劉備不聽他的話,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過分顯示出“你看老板都得聽我的”。老板總有一天覺得“我就不聽你的”,那就壞了大計了。
這就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等級不同造成的。在現代社會,雖說人人平等,但是等級觀念必不可少,等級分明是中國組織中的鮮明特征。
現在有不少人很羨慕西方人的交流方式,不管對方是誰,該說的話都可以說,都可以直呼對方的名字,一點也沒有上下級的區別。但是你要在中國也這么做,就行不通了。中國人講話要先看對象:對上面是一種說法,對下面是另一種說法,對平級的同事,則要用第三種說法。這就是中國人重視等級觀念的表現。如果兩個中國人在談話,看見老板來了,就要馬上調整,對老板視而不見,老板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一看見老板來了,突然閉口不談,老板也會想“這兩個人在說我的壞話”,這也是不妥的。這就是中國人比較奇怪的地方,只要有第三者介入,兩個人的互動關系就要調整。
等級觀念其實是倫理的一種反映,倫理就允許合理的不平等。中國人之間形成的是人倫關系,在交往的時候,時時刻刻受等級觀念的影響。西方人聽到一件事情,會就這件事情來論斷是非;聽到一句話,會就這句話來判斷對錯。中國人聽到一句話,往往根據說話的人下判斷。說話的人不同,話的正確性也不同。
干部更要懂得維護老板的權威性,當你的老板叫你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就要馬上著手,因為他會關注你有沒有在做。如果你打算先將手邊的事情做完了再做老板交代的事,那老板肯定不高興,因為老板的看法是:“不是我叫你做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我叫你做的才是重要的”。
因為老板要管理整個企業,必須樹立自己的權威,能做到不怒自威最好,讓下屬尊敬自己的同時,還有一點懼怕自己。如果下屬毫不害怕老板,說明他心里根本沒有老板。
一般來講,員工在剛進企業的時候都很怕老板,逐漸在公司站穩腳跟之后,特別是當上中高層干部以后,由于資歷深、貢獻大,和老板走得很近,就擅自與老板稱兄道弟,或處處以老板的朋友自居,無形中就會冒犯老板的權威。
干部越到高層越要小心這一點,老板最不喜歡下屬對他有負面的評價。因此,當老板問你對他的看法時,你最好說些好聽的話來應付。即使老板堅持讓你實話實說,你也不要上當,不要對老板的缺點直言不諱,否則無異于自掘墳墓。
干部在老板面前應該謹言慎行,因為一說錯話就損失慘重,職位越高越輸不起。所以,“多聽少說”是員工,特別是干部基本的保身之道。西方人非常單純,對就對,錯就錯,什么話都可以在老板面前講;中國人卻認為“對有什么用”,在老板面前,你越“對”,他越生氣,因為他只認為自己是對的。你可以在別人面前“對”,但不能在老板面前“對”,否則老板會感到沒有面子。
凡是經常挨罵的被領導者,要自己檢討一下。老板的話永遠是對的,你反對就是頂撞,盲從就是奴才。那應該怎么辦?凡是老板說的,你就點頭,過一段時間再來找老板說:“現在有問題,怎么辦?”一個聰明的被領導者從來不去改變自己的老板,而是讓老板自己改。他自己改了,會感謝你;你強迫他改,他會干掉你。
包括干部在內的被領導者要想得到領導者的信任,又能使自己活得自在,就要與領導者建立一種恰到好處的關系,既不是領導者的奴才,又不是領導者的心頭大石,這種關系我們稱之為主伴關系,領導者是主,被領導者是伴。而且主伴關系是可以調整的:工作的時候,老板理應是“主”;工作以外的時間,就不一定以老板為“主”了。在不同的場合,遇到不同性質的情況,“主”與“伴”應該適當調整。這樣有助于促進全員參與。這里的“主”,指的是主要負責的人,而不是發號施令的人。
主伴關系,就要求被領導者要站在“不從”的立場來“從”,如果你存心要順從,甚至揣摩領導者的想法,那就糟糕了。我一直認為歷史上沒有壞的皇帝,只有可怕的爪牙,因為沒有一個皇帝登基以后就下決心搞垮自己的社稷,他總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地傳下去,而搞垮社稷的,是那些出餿主意的人,即所謂的佞臣。
討好領導,甚至諂媚,只會把領導害死,被領導者要合理地“從”,“不從”的時候也要給領導留面子,尊重他的立場,最起碼在其他人面前,維護他的形象,這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總以為老板喜歡聽話的下屬,所以凡是老板做的決定,都照樣執行,哪怕這個決定是錯的。其實老板最不放心就是這樣凡事都說“好”的人,特別是那些話還沒有講完,就已經答“好”的人,所謂輕諾寡信,就是如此。老板不是神仙,當他決策有誤的時候,你仍然說“好”,就會令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當然,你也不能凡事都有意見,這樣會令老板很沒面子。你必須自己衡量,對老板的命令應該服從到什么地步。服從不服從的標準,應該以把事情做好為基準,而不是以討好老板為基礎。服從與否,是自己內心的事情,用不著表現出來,千萬不要當面頂撞,也不可以表現得心灰意冷,而應該和順委婉地、合理地堅持自己的看法。
合理即有幾分把握就做幾分堅持。盲目堅持自己的意見就是剛愎自用,如果你的堅持是對的就罷了,一旦你的堅持是錯誤的,你勢必成為眾人嘲弄和苛責的對象。合理堅持自己的意見,是“不失責”;堅持到合理的地步就不再堅持,就是“不越權”。
有的人盡管當了干部,卻始終得不到老板的重視,老板從來不聽取你的建議,你要自己反省一下,是你的意見并無實質的助益,還是你表達的態度或方式有所偏差?有時候,老板認為你的心里沒有他,就會拒絕你的一切建議。你若想有光明的前途,要得到老板的賞識,只能讓他感覺到你心中有他,心意要靠“心”的交流,只能意會,不能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