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訓師核心技能手冊
- 高巖
- 1842字
- 2025-01-21 16:43:03
序言
針對組織內部講師的培訓,自20世紀90年代初,由外資企業帶入國內開始算起,至今已經有了30多年的時間。
30多年來,各類組織在增量邏輯的感召下,快速裂變、野蠻生長,規模和體量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增長。迫于外界形勢要求,組織里的新成員短短幾年就要成為骨干精英,日后更要成為獨當一面、統領一方的中堅力量。培訓,則為組織達成該目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組織內部講師(即內訓師)作為內容專家,開始大量地走上(線上、線下)講臺,宣導理念、訓練技能、解決問題,讓受訓者的工作變得更高效、更有價值。
在大量培訓的加持下,不僅組織獲得了更為優秀的人才,內訓師同樣收獲頗多。一方面,他們成就了自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鮮活的案例、高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申報了知識產權、完成了相關的專業著作,開辟出新的職業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他們不斷復制出“同類”,幫助組織構建內訓師梯隊,升級內訓師的核心技能,為組織留下了珍貴的人力及智力資產。
內訓師培訓在引入中國的30多年時間里,被快速普及、不斷深化,已完成了對國外的追趕,甚至在某些方面實現了超越。那后續是不是相當于無路可走了呢?
行路難、沒路走,只因領先已太久;“卡脖子”、總會有,只為核心技術不在手。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掌控未來的命運。于是,這本小冊子應運而生,用5個章節的內容,詳細闡述了內訓師行業的20多項核心技術。
如今,眾多組織面臨著太多的新的人才發展難題,招聘、裁員等手段并不能很好地調理人才隊伍的新陳代謝。成人的學習特點和其對崗位成長的熱切期待,無形中抬高了內訓課堂的門檻。內訓師需要具備相當高的素質,才能在教與學的技術博弈中,躲過課堂的噩夢和難忘的羞愧,更有信心地擔負起組織培訓的向導責任。
不可否認的是,“決定培訓需求”是一項相當重要且費力的前端過程,這也是內訓師見證和參與組織戰略落地的最好時機和有益嘗試。把時間、精力等全部浪費在無效培訓上,肯定會令你感到沮喪。如果你能關注組織現狀與預期,然后通過實施培訓縮小與其他組織的差距,同時不與培訓無法解決的問題較勁兒,時刻關注組織績效改善情況的話,那么,你就有極大可能在眾多的內訓師中脫穎而出。很多時候,你不僅是培訓內容的構建師,更是從供給端為組織戰略發展提供智力“軍火”的培訓項目主導者。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梅拉賓(Albert Mehrabian)在1971年提出的梅拉賓法則(The Rule of Mehrabian)中說: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7%取決于談話的內容,輔助表達的方法如手勢、語氣等則占了38%,肢體動作所占的比例則高達55%。對語調、停頓、重音、聲調、手勢、表情等輔助表達的手段的綜合運用,被今天的短視頻主播稱作“網感”,即對網絡內容的感知能力和敏感程度。上述內容代表了內訓師的技術“顏值”,可以幫你俘獲受訓者足夠多的注意力。
開課三分鐘,得到的反饋是拍案稱奇還是拂袖而去,完全取決于內訓師的導入技術如何。在課堂制造“內啡肽”合成分泌的收結技術,有利于保持受訓者的正向情緒,使他們樂于進行訓后的嘗試。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反對在培訓中采用單一教學策略。單一會讓人感到厭倦,也會削弱培訓效果,多策略交替使用則要好得多。在組織內部的培訓課堂上,內訓師沒有話語“霸權”,只有用好課堂問答,才能有效應對突發情況、保護自我安全。不要相信什么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加工素材從來都是靠千錘百煉得出的。現在這個時代,內訓師需要努力提高PPT制作水平,增強視覺沖擊效果,以符合人們崇美的本性。盡管課件只是培訓內容的表現形式之一,但在實際應用中形式總是高于內容。
“庖丁解牛,功不在刀。”如果你還沒有在講臺上站夠,那就去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反復研磨課程,堅持碎片化的寫作,用課時數量的積累換取足夠的成長空間。時間久了,你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終厚積薄發。
本書是寫給內訓師和想成為內訓師的有志者的,意在幫助你通過更新核心技術“重裝系統”,再次上路。內訓師未來的路注定崎嶇,擁擠難行,現在的核心技術不久就會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重裝系統”也將成為常態。
這本書的成書過程也是如此。從2021年7月開始為本書羅列大綱,到2022年3月正式將書稿交給北京時代光華圖書有限公司,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正式出版成書,歷時兩年有余,過程坎坷,狀況頻出,好在否極泰來。這里要特別感謝馬興歡女士的真誠付出,她在前期的反饋及后期的奔波,讓本書終得圓滿。也要感謝對本書出版給予大力支持的各位朋友、師長和家人,你們的陪伴讓我并不孤單。此時此刻,我的耳邊響起了燊予、奭予的誦讀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是為序。
高巖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