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不是說當官的都是蠢人嗎?

原本低著腦袋以為沒事了的朱萬錝頓時冷汗直流,更是想殺何毓秀的心都有。

狗日的何毓秀不講道義,拿了我的錢還要坑我!

你在舉兵反清的吳應熊面前提醒朱萬錝是八旗子弟中優秀人才,是幾個意思?

想提醒他殺了我?

此時眾人的眼光“刷”地一下聚焦在低著頭的朱萬錝身上。

只見朱萬錝不慌不忙,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地抬起頭,臉帶微笑,環顧眾人,又很是自然地整理了衣服,戰術性輕咳了一聲,清了清嗓子。

雖說此時臉上云淡風輕,又做了些小動作拖延時間,但他腦子里在卻在飛速運轉,思考接下來要怎么答話。

一句不慎,就是腦袋搬家。

幾個動作做完,只見朱萬錝原本臉上的笑容慢慢變成了哀傷,偏著頭深情地遙望著東北,一滴淚珠從眼角緩緩落下。

“世子。”

朱萬錝深深地向吳應熊躬個禮。

“奴才祖籍遼陽,祖父原為遼陽守備。崇禎二年(天聰三年)明金遼陽大戰,明軍十萬對戰金軍六萬,大敗,遼陽破。祖父為了保家中老母,無奈之下領族人、部曲200余人降金。”

朱萬錝口里的祖父,就是朱繼文。

天聰三年,遼陽朱姓武官朱繼文帶二百兵卒獻城,被授為牛錄額真。(注:引自《滿文老檔》)

此后,朱家就被編入漢軍正黃旗,為清廷前驅。

“在家里時,祖父從不稱呼‘東京’。卻在夜深人靜、形影單吊時,遙望著明月暗暗嘆息落淚,口里念著‘遼陽、遼陽’”

朱萬錝沉浸在往事回憶中,悲慟不已,雙目已被淚水侵潤。

“幼年時,祖父時常撫著我的額頭嘆息道‘汝本漢人,可惜阿爺怕死,若當年袁大人能贏就好了’。最后,祖父郁郁而終,臨死前口里依然念叨著‘回家’。”

說到這里,朱萬錝更是望向吳應熊,一聲輕嘆。

“世子,若不是咱們遼人實在活不下去,怎么會投靠建虜,去當明人蔑稱的‘剃漢’呢!!”

還未等吳應熊反應過來,他便舉起袖角,輕輕地擦拭著眼角的淚花,破涕為笑。

“幸好,大王決意舉旗反清掃除腥膻,實是順天理承民心!而奴才也是賴祖宗庇佑,讓我這個遼人能有幸遇見世子,跟隨世子攘除丑虜,重振漢家河山,告慰祖父在天之靈!”

朱萬錝聲情并茂,一副遼陽朱家不得已屈身仕賊、卻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貞之士形象油然而生。

一番演繹,把在場的人都搞懵了。

連原本想坑人何毓秀都傻了眼。

這個平時看起來循規蹈矩的旗人子弟,還能這么會演戲。

而官場經驗明顯不足的唐甄、顏元唏噓不已,甚至還對朱萬錝家的遭遇產生了共情。

果然,不管旗人還是漢人,能在一方州府坐穩位子并正常開展工作的主官,都不簡單,絕對是人精中的人精。

吳應熊感嘆之余心里更是暗暗吐槽:

怎么跟我之前看的反清小說內容不一樣?

別的小說里的官員們不能說都是蠢人吧,但都是心無城府,更加不會演戲。

官員們誰是忠、義、勇、貴、正、邪、奸、梟、狡,全都寫在臉上,不是上位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嗎?

反清小說里的所有官員,不都是上位者隨意拿捏的嗎?

怎么來到我這里了,個個成人精了!

朱萬錝先是用“遼人”這個群體拉進和吳應熊的關系,再解釋祖父不得已降清是為了家中老母,是為了孝;

又借已故祖父之口,暗暗表明了他們朱家其實是思念大明的。

最后來了一句“實在活不下去才降清當了剃漢”的那個“剃漢”更是觸動了吳應熊心里的那根弦。

當年吳三桂就是在京師淪陷、錢糧不繼,君父被賊逼死、退路斷絕的情況下,為了報君父大仇、為了保住從寧遠一路南撤的20萬遼地軍民百姓、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才引清兵入關攻闖的。

雖然同為漢人,但遼東漢人自宋以來,在其他漢人心目中的地位卻極其低下。

宋人無能,收復不了燕云十六州,于是自稱“中國人”,把身陷遼金蒙統治下的漢人稱為“漢虜、漢兒、北地降人”,不承認他們同為中國子民。

明人強悍,成祖北逐,拓地萬里。

為填補遼地漢人空缺,明廷把犯人、囚徒、戍卒、流賊發配到遼地,讓他們永世不得回內地,并設立遼東都指揮使司,把遼地所有的漢人都置于軍隊管理體系下。

如此北地是穩固了,但終明一代200余年,竟無一遼人能入朝廷中樞參議國家政事,成為能替家鄉人爭取利益的文官、閣臣。

哪怕是遼人中最高級別的李成梁,實際上也只是正二品的總兵官,終身無權參議政事,更別說入閣為官。

在“以文制武”的大明,遼人被壓得死死的。

武人,更加沒有話語權。

一個地方的人受不受重視,看當地人能不能進入中樞參議朝政就知道了。

因為只有本地人,才會考慮當地的利益。

進入朝廷中樞的,江南人最多,其次就是湖廣、中原直隸,然后就是兩廣、福建,接下來就是西北、西南。

唯獨沒有遼人。

200多年來,遼人真的想問明廷:

遼左漢人真的是大明治下百姓嗎?

遼人守護大明200余年,大明又怎么對待他們的?

200多年的守護,就換來一個“剃漢”的稱呼?

莫非遼人皆無能,200多年了,連走出一個能成為朝廷中樞大臣的人都沒有?

不,是明廷故意打壓!

“遼人皆賊不可信”七個字,就是明人的心聲。

朱萬錝言語中,只有一個意思:

大家都是一個屌樣,或者說,當時的遼人都是一個屌樣。

吳應熊沉吟不語。

本來吳應熊就沒想殺了朱萬錝,只是想敲打一下對方,卻沒想對方還給他演了這一出,這倒是讓他頗感意外。

此時清軍各地軍頭多是遼人,包括佟家、馬寧、孫思克、趙得勝等人,全都是遼人出身。

除了趙得勝起兵反清,卻被“大明系”的鄭經坑死外,其余遼人都算是有好下場。

所以,吳應熊要把朱萬錝當做一面旗幟,把清廷那邊遼東軍頭們拉過來。

“朱大人忠貞,孤知曉。”

吳應熊最后輕輕一句話,算是給這件事定了性。

就在朱萬錝嘆了口氣,心中竊喜之時,耳邊悠悠傳來一句:

“萬錝啊,這些掛旗桿的頭顱,是你與韃子決裂的投名狀,而你更是截斷漕糧,替孤奪了這三十二萬擔糧草,讓孤有揮師北上的本錢,孤要向天下表彰你!”

一句句夸耀,傳到朱萬錝耳里,卻是聽得心驚肉跳。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梧州市| 望奎县| 龙胜| 富蕴县| 花莲市| 竹北市| 来宾市| 鹰潭市| 荆门市| 肥东县| 临安市| 通化县| 莲花县| 龙游县| 湘乡市| 徐州市| 永济市| 司法| 高雄县| 荆门市| 海阳市| 宣武区| 临桂县| 清水县| 孝感市| 卢龙县| 涞水县| 闽清县| 孟连| 淮南市| 稷山县| 吉安县| 福州市| 曲周县| 耒阳市| 东宁县| 板桥市| 广汉市| 十堰市|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