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亂世之抉擇
- 穿越時空—北宋京華錄
- 虛負凌云萬丈才
- 2249字
- 2025-01-04 12:04:10
元豐八年新春,蘇過是與王家人共度的,雖言一家人,實則僅王安石夫婦二人而已。王安石長子王雱已逝,次子王旁神智有異,獨居桐鄉,二女亦皆出嫁,均不在側。吳夫人乃王安石表妹,小其三歲,亦出身官宦世家,現年過花甲,對能言善辯的蘇過甚是喜愛。
蘇過在如此簡約之環境中,徐徐適應著此時代之生活。
然尚在正月,便有官家龍體欠安之訊傳出。
蘇過所待之機至矣,遂主動與王安石談及此事,言道:“官家欠安,吾欲歸至父親身側?!?
蘇軾彼時在南都張方平處,距開封不遠。
王安石惑然道:“此與子瞻有何干系?”
蘇過略有懼意,又不忍欺瞞,躊躇須臾,含混釋道:“萬一朝廷有變,吾不欲父親卷入此事?!?
王安石凝視其良久,直看得蘇過面皮發緊,方道:“非也,汝既已說服子瞻將汝置于吾身側,豈會是如此明哲保身之人,如實道來!”
蘇過無奈道:“先生何必逼吾,有些話吾實難言?!?
一旦神宗皇帝駕崩,后事王安石自然亦能料想,蘇過于此不愿言,無非單純覺犯忌諱且不愿過多暴露,畢竟官家目下僅身體微恙而已,自己若表現得仿若先知,實非妥當。
王安石搖頭道:“此間唯汝與老夫二人,直言無妨?!?
蘇過方道:“官家近兩載身體欠佳,若有不測之事,皇子年幼,順利繼位,則勢必由太后娘娘垂簾聽政,而太后素對新法不滿;若皇位繼承生變……”
“繼承不會出現問題,”王安石打斷他,沉凝說道:“即便有一二小人作祟,也不至于亂了禮法?!?
蘇過心中暗自思忖,心想太宗的皇位不也是兄終弟及嗎,那時太祖的兒子都已二十多歲,而如今未來的哲宗皇帝才九歲。
王安石又道:“太后臨朝對你父親而言未必是壞事?!?
蘇過嘆息一聲,無奈開始數落自己的父親,說道:“自然是好事,但父親若在州縣,尚可造福一方,若在中樞,則必然會樹敵滿朝?!?
王安石微笑著問道:“這是為何?”
“掌管一州,只需專注于百姓事務,盡心盡力即可,即便失敗,也不過是被評為下等,還不至于遭受污蔑?!碧K過解釋道:“朝堂之上,非新即舊,像我父親和范相公這樣的仁人君子,遲早會被人吞噬?!?
王安石見他說得在理,憶起往昔,也道:“當初老夫在任時,這二位便是被我驅逐出去的。”
“不,還是有所不同的,先生在位時,是為了國家大事而非個人恩怨,”蘇過心想既然已經說了,不妨再多說幾句,接著道:“往后就難說了?!?
言外之意,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王安石頷首,表示認同,畢竟烏臺詩案的先例擺在那里,他擔任宰相時,絕不會使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來排除異己,又問道:“那你認為接下來誰會接任相位?”
蘇過稍作遲疑,又想到歷史未必會沿著原來的軌跡發展,于是鼓起勇氣說道:“小子斗膽認為應當是司馬君實?!?
王安石再次點頭,說道:“司馬君實確實眾望所歸?!闭f完,他不禁有些落寞,此時他或許還沒有料到司馬光上任后會全面推翻新政,只是覺得新法的推行將會更加艱難。蘇過也有些感嘆,在原來的歷史中,司馬光自知命不久矣,決意在死前完成對新法的全面廢除,而對廢除免役法提出疑問的蘇軾等人,不僅因此受到了排擠,還事實上造成了保守一派的分裂。
當然,蘇軾從來都算不上一個真正的黨人,說他是蜀黨之首還不如說蘇轍是。蘇過忍不住,勸道:“先生不可放棄,還未到那一步,就有轉圜余地。”若歷史沒有改變,司馬光的執拗可不亞于他王安石,廢除新法之舉不可阻擋。
王安石灑然一笑,說道:“老夫隱退江寧近十年,司馬君實退居西京十五年,早已勘破世情,國事何能為?”
有些道理,歷史上司馬光開始都不敢留在開封,六十七歲的他剛完成了皇皇巨著《資治通鑒》,并不想離開安逸的洛陽,但最后還是被太后與其他保守派聯合說動,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里完成了對王安石新法的全面清除。
所以蘇過擔心道:“就怕他受人鼓動,最后日暮途遠,不得不倒行逆施?!?
王安石對此難以置信,只當是孩童妄言,勸誡道:“切不可胡言亂語,昔日老夫便對子瞻的縱橫之術頗為不喜,你切勿效仿?!?
蘇過頷首應是,施禮道:“父親這些年于地方為官,自然深知實干之利,早已不再如往昔那般口出狂言了?!毙柚K軾此點乃是學自蘇洵,其文章常故作驚人之論,又頗具巧思,實乃縱橫家之習性,然其后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文風方變得流暢務實。
此點王安石亦是知曉,蘇軾之文采舉世聞名,但凡有作品問世,無論是詩詞還是文章,皆能迅速傳遍全國,此亦為其數度遭人誣陷之緣由,著述過多,難免有某一句被人牽強附會。
不過稍作交談后,王安石建議蘇過稍作等待,現今局勢不明,留于江寧亦不失為良策,畢竟此地消息尚算靈通,自開封傳來的消息亦能迅速送達。
蘇過難以言明自己的憂慮,他知曉神宗皇帝命不久矣,但王安石所言亦不無道理,此刻即便尋得蘇軾,亦是無話可說,唯有焦慮地等待更進一步的消息。
此次談話后,王安石開始專門為蘇過講解新法的各項政策,蘇過亦將后世的一些見解融入自己的意見中陳述,令王安石深感震驚,認為蘇過對新法的理解更甚于章惇和呂惠卿。
蘇過面露慚色,自己雖非專攻經濟之學,但千年之見識亦非徒勞,然具體至實際的政策制定,蘇過便只能虛心求教了,畢竟在封建體制下如何制定經濟政策,此門學問還是當世之人最為了解,至于強軍之舉措,只能留待日后再從長計議了,畢竟此非王安石所長。
至二月,蘇軾獲朝廷詔令,許其居常州,遂始暢想退隱之生活。蘇過得信,知不可再延,既有此由,遂急向王安石辭別。
王安石未加阻攔,念及蘇軾此番舉家遷常州,距此不遠,乃言:“待家眷安置妥當,勿忘遣人送信來。”
蘇過忖度,新皇即位,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父蘇軾恐不久將調回京,己于此前尚可留江寧,以利局勢有變時再請教,遂曰:“待家人于常州安頓后,小子自當歸先生處?!?
王安石頷首,遂遣人護送蘇過赴南都蘇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