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刀未嘗不利?
書名: 六龍同朝,家父千古暴君?作者名: 幸我所得本章字數: 2129字更新時間: 2025-01-10 16:19:03
武定五年,四月六日,高澄抵達鄴城。
元善見舉行了盛大的露天晚宴,宴請百官,為高澄接風洗塵。
元善見發現,比起其貌不揚,沉默得有些讓人發毛的高洋,他還是更喜歡英俊的妹夫高澄。
哪怕高澄舉止輕佻,甚至多有跋扈之舉,元善見也覺得這是真性情的表現。
【高澄比元善見大三歲,但高澄的正妻元仲華是元善見的親妹妹】
【元善見的皇后高氏則是高澄的親二妹,兩人互為對方的妹夫】
宴會上的高澄,面帶笑容,宛若春風得意,幾杯溫酒入肚后,興致勃勃地拉起崔季舒一起跳舞。
眼見高澄如常享樂,毫無悲傷神色,元善見不禁懷疑,莫不是高歡恢復健康了?
一舞跳罷。
篝火再添柴。
高澄請求為元善見獻上劍舞。
崔季舒請求在旁彈奏琵琶以助興。
元善見頷首同意。
高澄身高臂長、腿也長,動作大開大合,雖無彎柔之美,卻有勇武之烈。
崔季舒指上的動作亦是配合著高澄的動作,松弛有度。
刀光劍舞間,鋒芒如流水般流轉過每個人的位置。
劍刃映照著熊熊燃燒的篝火。
被高澄劍鋒指住的人,競相自飲一杯,宛若流觴曲水,劍鋒停在誰面前,誰就得喝酒。
高澄此舞,仿若在宣誓百官,自己手上的寶劍,絕非僅是為了供人欣賞。
元善見看著高澄這般凌厲作態,隱約感覺有些不對勁,以前的高澄雖然性情輕佻,但絕無如今這般戾氣。
元善見腦海里鉆入了一個不好的預想:
假日時日,高歡去世,與自己素來交好的高澄若是變成一頭更為兇猛的豺狼,自己豈不更悲哉?
身居高洋和李祖娥中間的高殷,眼見此情此景,莫名想到“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這句話。
高澄斜舉寶劍,旋轉一圈,下裾隨風旋動,然后一劍抻出,順勢挑起李祖娥那暫放食案旁的白色繡花手帕。
李祖娥花容失色。
白色手帕為劍刃挑起,在空中滑過一道輕浮的曲線,最終為高澄那未持劍的左手握入掌中。
高殷怒從心起,正欲起身,卻被自己父親高洋的大手所按住大腿。
高殷很是佩服自己這位忍耐力極強的阿耶高洋。
【高澄早年間在家宴喝醉了酒經常跟高洋說,自己的妻子雖然好看,但卻沒有比你的妻子好看。
所以高澄經常搶高歡賞賜給李祖娥的錦繡綢緞來調戲李祖娥】
但父可忍,子孰不可忍!
高殷用自己的小手一把挪開按壓自己的大手,從食案上抽來一根瓜分肉食的小刀。
拿起小刀的高殷竭力爬上比自己半截身子還要高得多的食案,站直身子,大聲喝道:
“我刀未嘗不利!大伯,安敢欺辱吾母!?”
崔季舒面色大駭,我的好知音呀,你要不要這么勇?
百官目光遂紛至沓來。
高殷話雖剛猛,身體卻也是不敢向前。
哪怕高殷知道百官在場,高澄不會和自己一介小兒較真。
但出于對自己生命的珍惜,他覺得還是得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以防,喝酒實在上頭的高澄,一劍把自己給劈了。
高澄面色一怔,打了聲嗝。
琵琶聲停。
中央的篝火卻依舊柴柴作響。
鳳眼低視劍目,各持一方,誰也不肯先避開眼光。
高洋連忙走到兩人中間作圓場:“大兄,你吃醉酒了。童言無忌,你也不要放在心上。”
高澄自知理虧順坡下驢,假醉亦作真醉:“為兄確實吃醉酒了。”遂將手中帕還給了李祖娥。
元善見看著食案上劍眉星目的小不點,問向身旁的高皇后:“這高洋對他兄長一向恭順,怎么高洋生的兒子小小年紀,會這般生猛?”
高皇后:“陛下,妾只聽聞此子跳脫,多有頑劣之舉,至于性子從何考究,臣妾也不甚清楚呀,二兄向來沉默寡言,想來應該是隨母吧。”
元善見看著河北大族出身李祖娥那副我見猶憐的美人柔弱樣,不置可否。
高皇后則是向李祖娥投以羨慕的目光,暗自感慨:得子如此,母有何患?
是夜。
昭陽殿內。
元善見枕在高皇后膝上,手里牽著高皇后的柔荑,落淚無聲。
高皇后輕撫著元善見的后背,她知道自己這位身材高大,長相英武的丈夫,其實也是一個小哭包。
高皇后更清楚元善見看似擁有一切,卻又步步受制于自己的家族,活得并不快活,對此她很是羞愧,卻又無可奈何。
高皇后依稀記得自己第一次看見元善見的時候,是在自己家,那時還不是皇帝的元善見和他的父親元亶來拜見自己的父親,好似在商量著什么重要的事情。
趴在墻根的高氏沒有注意聽是在商量什么事情,因為她的目光一直放在長相英武的元善見身上。
之后高皇后才知道,在元善見拜會完高歡后不久,元善見便成為新的皇帝。
三年后,十四歲的元善見向高歡提出要娶自己為妻,但高歡多次拒絕,沒有答應。
當時的高皇后并不理解父親的決定,她急的有些跳腳,只能在母親婁昭君那里發發牢騷。
在元善見的堅持下,高歡最終同意了將自己嫁給元善見。
后來,十六歲的元善見將自己娶進了門,不久后,立為皇后。
而那一年,她只有十一歲。
而元善見好像也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喜歡自己,原來當初請求娶自己的并不是他的個人意思,而是他的父親決定的。
但高皇后并不氣餒,因為她發現自己和阿母一樣好像都喜歡長得帥的。
高皇后相信哪怕那般寒冷的冰雪,也終究會被春暖所消融,何況是人呢?
在高皇后的努力下,兩人日久生情,感情漸好,乃至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
再后來,她和元善見有了自己的孩子,是個男孩,但她卻也開心不太起來。
那時的她仿若開始理解到高歡不愿自己嫁入皇家的緣由,些許就是擔憂自己左右為難,而郁郁寡歡。
因為隨著元善見的長大,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日益激化。
所幸自己的父親高歡對待元善見很是尊重,矛盾倒也沒有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元善見卻依舊經常會在晚上顧自落淚。
高皇后再是撫摸元善見的面龐,只見那張英武面容的淚水已然了無痕。
殿外月色正濃,殿內女子兩行清淚亦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