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規劃:從零到百萬年薪的蛻變
- 少毅
- 2977字
- 2024-12-27 18:26:37
1
大家好,我是少毅。在正式開始我們的系列課程前,我們來先聊聊,彼此熟悉一下。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做過2年大家肯定度過的一本雜志的編輯,做過2年集團講師,創業專門做過職業規劃,最近3年來,我每年都會幫助至少300多位大學生和職場新人找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職業規劃的理論,拿到了國家認證的初級和中級職業規劃師的資格。
介紹我自己就是想強調我們的這個系列課,它是講理論,有方法的。
你可能會覺得我要理論有什么用?你告訴我方法就好,其實職業規劃的復雜性就在這。
沒有理論支撐的職業規劃其實就是自我經驗的分享,這是非常可怕的。大學老師會鼓勵你好好學習,強調專業對口,學長學姐會鼓勵你考研,企業家鼓勵你創業,留學機構鼓勵你出國,父母鼓勵你考公務員,他們都會站在自己經驗,甚至是利益的角度,給你提供各式各樣的建議。
我現在都還記得,大四的時候,我找到的工作是我們學院那一年畢業生中,公司最知名,薪水最高的,但是學院組織優秀畢業生給學弟學妹做分享的時候,沒有讓我去,而只邀請考研成功的同學去分享。
我們很多時候被身邊的環境束縛了視野,我希望通過職業規劃的理論幫助你們打開視野,知道自己到底能夠有多少選擇。
其實,我們很多人對職業規劃有一些誤解,要么覺得職業規劃那些東西都是大道理不靠譜,要么就覺得職業規劃應該向那些大師算命一樣,給我們指出一條明確的方向。
現在,我們要試著在職業規劃的兩個基本的問題上達成共識,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繼續接下來的課程。這兩個基本的問題是什么?

第一個,職業規劃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第二個,我們應該怎樣運用好職業規劃的這些道理?
其實就是兩個問題就是:是什么和怎么用?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我做了非常精美的圖片,你可以在音頻的下方看到它們。現在,我想請你看第二張圖片,其實我要告訴你的是,職業規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人職匹配,人和職業進行匹配。
那么這里面要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大問題:一個是你這個人,還有一個就是這個職位。
人這個方面可不簡單。人這個方面至少有六個要素可能會影響到你做職業決策。
影響決策的第一個要素,就是你的性格:你這個人是比較內向?還是比較外向?是性格豪爽還是心思細膩?這些當然會影響到你選擇職業。
還有你的能力:你擅長做什么?或者是你有什么樣的潛力?未來能夠干好什么?挺重要的吧。
還有你的資源:你爸媽是誰,他們有什么背景,能給你多少錢,能給你弄來什么關系,你在什么大學畢業,你在哪一所城市,你有哪些朋友或者是老師等等,這些都是你的資源。
還有你個人興趣:你喜歡做什么,或者你特別不喜歡做什么,這些都會影響到你的職業選擇。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你的價值觀。你在乎錢嗎?比起錢你是在乎自由還是在乎錢?你是喜歡安逸一點,還是希望壓力大、刺激一點的工作,你是喜歡比較有挑戰的生活還是喜歡一些常規的生活,這都是受你的職業價值觀影響的。
還有一些重要的他們,他們的觀點會影響你,比如爸媽讓你考研或者考公務員,雖然你不想,但是你習慣順從父母,在乎父母的感受。或者你家族里有位高權重的人,能給你機會,你處于家族的利益去選擇這樣的工作,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這是個人方面的因素。
還有職業世界,你想在什么樣的行業工作:金融行業,快消行業,教育行業,這些都是行業。
還有公司:大公司小公司,國企、外企、私企、民營企業,甚至政府機關,這些都是算是公司的選擇。
還有,你想做什么樣的崗位,人力資源,財務技術,產品經理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去選擇去判斷的。
還有,這份工作的收入,現在這份工作一個月賺多少,三年之后賺多少,十年之后能作賺多少。
還有這份工作的環境,公司的環境怎么樣,行業的環境怎么樣;還有這份工作未來會有什么發展呢?干好了未來還能有什么機會呢?等等。
我簡單的這么一說,你可能就會意識到:哇!職業規劃的人職匹配可真是不簡單!確實,要想做好職業規劃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你是什么樣的人,不僅我不知道,恐怕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要去探索你自己。
除了探索自己,你的職業世界又是怎樣?你還是要去探索。
不要灰心,不要害怕。我接下來的系列課程就是要幫你們去解決這些問題。好,這是我要聊的第一點,職業規劃要核心解決的就是人職匹配。
再來看我為大家準備的第三張照片。

其實無論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無論你的職業世界當中有什么樣的機會,當我們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我們有且只有兩種行動策略,如果這兩種行動策略你都不按照它們去行動,那么你懂再多的職業規劃的道理,懂再多職業規劃的方法也是沒有意義的。
這兩種策略是什么?分別是:愿景型策略和資源性策略。它們有什么區別?很簡單,如果你有一個明確的、發自內心的職業目標,那么你就應該按照愿景型策略去行動;如果你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職業目標,那么你就應該按照資源型的策略去行動。
第三張圖片有這樣一個表格,把這兩種策略進行了對比。
我們先簡單的聊一聊愿景型策略:有一部分人,只能說有一部分人,他們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比如想做企業家創業掙大錢、想做律師、做法官、做外交官、大學老師等等,這樣一些明確的職業目標,這些都是比較理想化的目標。
它的特點是就是目標非常明確,因此路徑就會非常清晰,怎么當律師?考律師資格證書,然后去律所實習,然后慢慢成為律師。法官、外交官等等,這些職業的成長都是有著清晰的路徑的
按照自己的愿景來行動,這些愿景通常會比較理想化,比較高遠,需要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去積累。
愿景型策略特別適合門檻比較高的職業,學歷和知識積累、技術要求比較高,就像律師和大學教授、金融分析師等等。如果一個職業門檻不高,基本上我們也不會把它當愿景,比如每人會把買保險和開出租車當做理想職業吧。
總之如果你有發自內心的理想職業,你就按照愿景策略去行動,這是你最優的職業規劃策略,千萬不能想做大學老師又不想考研,這就是既有理想目標,又不想付出,結果必然撲街。
第二個策略是:資源策略。
我想告訴大家的事情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多么明確的職業目標。我接觸的100個人里,有自己明確的職業目標的,不超過10個,這其實是正常的,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對很多東西了解和感興趣,但是真得說有多喜歡,就未必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按照資源型策略去行動,什么是資源型策略?不要苦苦追尋我到底適合什么工作,我到底想干什么工作,你想是想不明白的。你應該按照現實的資源導向去行動起來。
就是說你身邊有什么樣的工作機會,先選一個最好的,嘗試一下。目的是提升你的能力,打開你的職業視野,然后再去嘗試更好的工作。
資源型策略比較務實,它的效率非常高,我真實接觸的優秀大學生和有成就的企業高管,他們都是走資源型策略,有什么機會先抓住,讓自己成長,然后不斷擁抱新的機會,這其實才是適合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策略。
最后我們來簡單的總結一下,

這節課我要告訴你的事是:職業規劃本身它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你需要了解自己和了解職業世界。我們要端正好態度,花點時間耐心地去探索自己和探索職業世界,這就是我接下來的課程會帶給你的。
第二點我要總結的是:職業規劃的關鍵不在于想沒想明白,而在于行動。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你就按照愿景策略去行動,如果你還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你就按照資源型策略去行動。
這就是我們開課之前的碎碎念,希望你和我能夠在職業規劃這件事情上面達成這兩項基本的共識,那么我們就開始下面的課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