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陳矩就帶著人回去復命了。
又是一路長途跋涉,天黑之前趕到驛站休息,天微微亮就立即出發,繼續趕路。
這個差事兒確實比較累。
但是張居正和馮保兩人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人了。
陳矩走后,崇正書院又回歸了寧靜。
學生們繼續讀書。
顧青也繼續以助教的身份,給學生們上課,每個月會有二兩銀子。
幾天之后。
郵差拿著一封書信,來到了崇正書院。
是顧家村顧二爺所寫的一封書信。
這是顧青在崇正書院讀書五個月以來,第一次收到家書。
小心翼翼地撕開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箋。
顧青也不是第一次見到顧二爺的字跡了。
以前,顧老頭家中的大門的對聯,都是來自于顧二爺的手筆。
“顧青如晤:”
“時維萬歷三年,歲在乙亥,秋風習習,農忙豐收之際,二爺提筆蘸墨,欲將家中安好之訊,遙寄于千里之外苦讀圣賢書的你。”
“自你離家求學,已歷五月有余,家中上下皆念你甚切。幸而上天庇佑,祖宗積德,吾家一切安好,勿需掛懷。”
“五日前,忽聞圣使來臨,言你所寫《算學新解》有功于社稷,皇上親賜‘才學兼優’之匾額,二爺心甚慰,你阿爺、阿奶、阿爹、阿娘也都是高興不已。”
“昔日耕耘,今朝收獲,賢孫苦讀,不負韶光。筆墨之間,盡顯才情;文章之內,深藏智慧。科舉之路,荊棘滿途,賢孫奮勇前行,終得佳績,實乃家門之幸,祖宗之光。”
“爺爺奶奶,樂享天倫,見孫成龍,心花怒放。憶往昔,育兒艱辛,今朝成就,倍感欣慰。爹娘雙親,教子有方,辛勤耕耘,終得碩果。賢孫之才,猶如明珠,光照四方,家門榮耀。”
“愿賢孫再接再厲,勿忘初心,矢志不渝,以求更高之境界。家門有幸,得此才子,愿其前程似錦,光宗耀祖,綿延萬世之基業。”
“你爺奶身體康健,每日于地里勞作,笑口常開,常言及你兒時趣事,滿心以你為傲。你父母亦是身體無恙,勤勞持家,田間地頭,皆有他們辛勞的身影。家中糧倉充盈,衣食無憂,皆因你等在外之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家族之光得以延續。”
“家族中子弟,皆循規蹈矩,勤學好問。你之堂兄學州,近來學業亦有所進,常捧卷苦讀至深夜,立志要效仿賢孫,求得功名,光耀門楣。吾等長輩,見此情景,心中甚慰。”
“村中事務,亦皆順遂。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偶有紛爭,亦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諧共處。”
“至于你之學業,二爺雖身處鄉野,亦知科舉之路不易。望你勤勉不輟,勿忘初心,以圣賢之道為指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切記,學問之道,無他,唯勤勉與認真二字而已。待你金榜題名之日,便是家族榮耀之時。”
“天氣漸冷,望你保重身體,適時添減衣物,勿使風寒侵襲。書中所言,終覺淺,還需身體力行,方能領悟真諦。若得空閑,不妨寄書一封,以慰家人思念之情。”
“萬歷三年春。”
顧青也從陳矩那里聽說了。
首輔大人上奏,皇上親賜‘才學兼優’之匾額,他則是親自送到了江浦縣顧家村。
然而,已經掛在了宅院正堂之上。
看到了這封信之后,腦海里面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當那匾額送到了顧家村,會是一個什么熱鬧的場面。
阿爺、阿娘肯定是最高興,也是最激動的吧。
村里人肯定又是一番吹捧,讓阿爺笑的合不攏嘴。
阿娘肯定是看著那匾額,露出一絲自豪的笑容來,在家中也能挺直了腰身。
就算是說一些不講道理的話,阿奶也不敢再駁斥了。
還有阿姐。
這信里面沒寫多少。
可顧青明白,他揚名之后,來顧家說親的門欄,肯定是要被踏平了的。
想當初,他過府試,高中府案首,回到村里面,又是一頓流水席,吃了席之后。
就聽到有人想要給阿姐顧秀梅說親。
那時候,顧青就和顧陳氏說過,阿姐還小,再加上,他不過是過了府試,也只有一個童生之名。
他想要讓阿姐嫁的更好一些,也想要為阿姐撐腰。
所以,可以等一等,等到他有了秀才之名,到了那時候,就能給阿姐找一個更好的人家了。
顧青想到了很多。
然后找來了紙筆,也開始寫信。
差不多的格式。
描寫了一下崇正書院的景色,又問候了一下阿爺、阿奶,還有其他四位爺。
再然后,就是講述了自己在崇正書院學習的情況,以及《算學新解》的一些情況。
接著,就是提起了顧學州的學業,他已經寄回兩次自己的讀書心得了。
顧學州也并不笨,只是說,一直沒有找到方法,寫出來的八股文,過于生硬了。
沒能寫到蕭元岡的心口上。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讓爹、娘可以不用再去縣城找活兒干,不用太累了。
守著家里的百畝地就可以。
又似乎是順嘴提了一下阿姐顧秀梅的婚事。
他這個做弟弟的,自然是不可能干涉姐姐的婚事,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卻也隱晦地表達,等到他過了院試,有了秀才之名,必定為阿姐尋得一好歸宿。
最后,就是也關心了一下,天氣轉涼,多加衣裳。
寫完之后。
顧青拿著信件,到了應天府,找到了驛館。
好在,江浦縣就在應天府的江北,路程并不遠,郵費也就不是很高。
也算是體驗了一次古代書信傳輸的感覺。
那種紙短情長,道不盡無數思鄉之情的莫名心情。
而九天之后。
以最快速度趕路的陳矩,也總算是回到了順天府。
頭發都亂糟糟的,看起來是真的風塵仆仆,面色憔悴,回了宮中,先向年僅十三歲的萬歷帝復命。
此時的朱翊鈞正在給奏折批紅。
這些奏折不需要他閱覽。
只需要打開,然后在最后落款就可以了。
十三歲的朱翊鈞完全就是一個無情的批紅工具人。
對于陳矩的復命,也只是微微頷首,“嗯”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