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矩回到了司禮監這邊,就被馮保叫去問話了。
“你觀之,那顧青當真能夠編撰出《算學新解》來?”馮保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問道。
陳矩躬身回道:“回內相大人,顧青從小于江浦縣顧家村長大,十三歲開始入學讀書。”
“這里是顧青參加縣試、府試之時的考卷。”
說完,把從江浦縣和應天府那邊抄錄的考卷,拱手遞了上去。
馮保接過來,翻開看了看。
他也是讀過書,并且還有著一定的書法造詣。
顧青的書法看起來還算是規整,館閣體書法已經算得上是小有成就。
就不太像是練習了一年的字,就能夠練出來的。
而上面的答卷,寫的也確實是很好。
特別是府試的一篇雜文,端的是有著比較高的水平。
一般的學子,根本就寫不出這樣的雜文。
馮保還拿出了《算學新解》,比對了一下兩者的字跡,也是一樣的。
甚至是,還能在《算學新解》上看到顧青在書法上的進步。
“如此才學,案首之名也算是實至名歸。”
“未曾想到,十五歲的少年郎,竟然能夠于算學一道上有如此高的創舉。”
“咱家初聞之時,還有一些不太相信呢。”
“首輔大人的意思是應天府知府汪宗伊乃是一位老成清慎之人,絕對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弄虛作假。”
“咱家便也信了。”
“現在看來,顧青確實是一位少年英才,甚至是可以說得上是神童咯?”
陳矩認真地回道:“內相大人,下官在前往應天府之前,曾把匾額送去了江浦縣顧家村,親眼見到了顧青所在的顧家,以及顧青所居住的西屋。”
“不僅如此,還聽聞了顧青為何十三歲才入學讀書的。”
馮保放下了手中的考卷,再一次喝了一口茶,問道:“哦,這其中又有何緣由?”
陳矩開口講述著顧家原本是顧老大父子讀書,但是顧老大過了縣試、府試,卻在院試的時候,屢次不中。
后來就游手好閑,還和同窗好友的妻子混在了一起。
再后來,東窗事發,顧老大的腿被同窗好友給打瘸了,從此再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顧青之母便再一次跪在了顧老頭身前,請求顧青也能夠讀書。
而這時候,顧青只是聽了他堂哥教導親弟弟讀《千字文》,便也記住了前面幾句。
顧老頭得知顧青也能背誦《千字文》,這才同意了顧青入學讀書。
總之,陳矩把自己打聽到的關于顧青從小到大的事情,全都講述了出來。
馮保沉默了片刻。
“別無他法,唯有認真爾。”
“倒是一個至誠之人。”
“咱家記得首輔大人有意引薦他入國子監讀書來著,為何只你一人回來了?”
陳矩連忙回道:“下官也已經通傳,不過……顧青拒絕了。”
馮保愣了一下,微微蹙眉。
國子監可是大明最高學府,多少人想要進入國子監求學,都是求爺爺告奶奶也沒用。
便是有一些王公貴族之后,也沒那機會。
首輔大人有意引薦,讓顧青進入國子監求學,他竟然拒絕了?
“當真?”
馮保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沉聲問道。
陳矩連忙拿出了一封信箋,解釋道:“這是顧青所寫《辭謝表》,說是自己得應天府知府汪宗伊引薦,得以進入崇正書院學習,又得崇正書院的山長焦竑,還有王夫子悉心教導。”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已經辭別江浦縣春風學堂的丁夫子,如今卻又辭別崇正書院的山長和王夫子等人,實在是薄情寡義。”
“且,崇正書院乃應天府最好的書院,又有山長照料,王夫子等人悉心教導,亦可完成學業。”
馮保一邊聽著,一邊拆開了信箋。
里面是顧青所寫的辭謝表。
首先就是感謝了皇上的賞識,其次感謝了首輔大人的抬愛云云,再然后就是寫自己如何得到了春風學堂丁夫子的諄諄教導,又是如何得到了崇正書院王夫子的錚錚教導。
在春風學堂完成了蒙學,在崇正書院領悟了算學。
圣人教導他應該尊師重道如何如何,又教導他仁義禮智信等等。
再然后,就是介紹了一下崇正書院的師資實力,相信自己在這里也能完成學業。
最后才推辭了前來順天府國子監求學。
又是一篇讓人感受到了顧青真心實意、赤子之心、尊師重道、重情重義的拳拳之心的文賦。
馮保看完之后,感慨了一下。
“現在,咱家相信他能夠編撰出來《算學新解》了。”
很少有學子能夠在這時候,拒絕進入國子監。
而顧青算是少有,也是他馮保見到的第一人。
當即把信箋放了回去,塞進了自己的衣袖里面,對陳矩說道:“你且下去休息吧。”
陳矩躬身施禮道:“是。”
等到陳矩走了之后。
馮保又喝了一杯茶,這才起身,打算見一見張居正。
他如今和張居正一起推行新政,想要中興大明,革除那些個弊政,提升國力。
然而,馮保也算是一位飽讀史書之人。
他很明白,史書上面記載的為數不多的幾次革新,最后都失敗了。
雖然對后世有著一些影響,可對于當時的那一段史冊來說,就是失敗,就是人亡政息。
他必須要培養一些人,讓他們能夠接班,能夠延續他們推行的新政。
很顯然,馮保看上了顧青。
張居正聽完了關于顧青人生的簡歷之后,也看完了顧青的考卷。
也符合他一開始知曉顧青的身份,心中想象的那個樣子。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僅此一句,也已經道盡了寒門學子讀書之路的艱辛和不易。
“心性沉穩、至誠之情、才學無雙,確實是一位可造之材。”
“以我看來,倒不如讓他就在崇正書院繼續求學,按照普通學子們的科舉之路走下去。”
“他如今十五歲,再給他五年的時間,到時候,應該剛剛好。”
張居正覺得顧青既然拒絕了前來國子監讀書,那就不必強求。
來了國子監,說不得還不如在崇正書院呢。
他可是知道國子監這邊的風氣是個什么樣子,擔心顧青來了之后,也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馮保似乎也覺得顧青不來國子監,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