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自作自受守祠堂
書名: 萬歷公務(wù)員作者名: 余秦唐本章字?jǐn)?shù): 2152字更新時間: 2025-01-15 06:44:05
“怨。”
顧青抬起頭,看著顧老頭,表情認(rèn)真而又嚴(yán)肅。
聽到這個回答。
顧老頭先是意外,卻又覺得很合理。
但是內(nèi)心之中還是有著一些掙扎,似乎一開始想要的并不是這個回答。
“嗯,你大伯他……。”
顧老頭一開口,就聽得出,他在辯解著。
顧青則是打斷了他的話。
“阿爺,我心中有怨,第一是怨大伯辜負(fù)了阿爺、阿奶的養(yǎng)育之恩,這也是我從書中學(xué)到的道理。”
“若是阿爺生兒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育、育而不教,那是阿爺?shù)倪^錯。”
“但是阿爺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勞作,省吃儉用,把錢都拿出來供大伯讀書。”
“他卻只因為幾次不中,便自暴自棄,開始游手好閑、吃喝玩樂,若是他自己想辦法掙得的錢,我還不會怨他。”
“然,大伯卻每一次回家,以讀書為借口,騙取阿爺?shù)腻X,在外面吃喝玩樂。”
“這便是自私自利,不管不顧家中老少之生老病死。”
“第二是怨大伯可過縣試、府試,知曉其中之道理,卻對家中大哥不管不顧、不聞不問。”
“以至于大哥連年不中,連縣試都過不了,以至于整個人再無自信,更心生自卑,從此往后,難成大器!”
“第三是怨大伯家有賢妻良子,卻還在外勾引有夫之婦,為此被人打斷一腿,卻還不悔改。”
“不珍惜賢妻,不教育良子。”
“明明只是一條腿瘸了,還有一雙手,一只腳呢,卻不愿下地干活,只想著偷懶。”
“如此無親情、無仁義、無自尊、無自愛、無遠(yuǎn)志之人。”
“我為何不怨?”
以前的顧青沒有讀過書,自然是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而現(xiàn)在的顧青讀了一年的書,還成為了縣案首,說出這樣的話來,那肯定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
而他的這一番話。
說的鏗鏘有力,也是有理有據(jù)。
卻猶如刀子一樣,一刀一刀扎在了顧老頭的心上。
讓他原本準(zhǔn)備好的一些說辭,原本所做的一些打算,一下子就全給推翻了。
一想到,自己給予了重望的長子,卻成了這般模樣,心里堵了一顆大石頭。
十分的難受。
要是顧老二在身邊,那肯定是會拍手叫好。
說一句。
“顧青說的可都是我的詞兒啊!”
要說這家里還有誰對顧老大十分不滿,那就是顧老二了。
顧青說完,轉(zhuǎn)身就向前慢走。
要留一點兒時間給顧老頭反省一下,衡量一下,這件事情的對與錯。
如果,如果顧青這一次也沒考中,他自然沒有這么堅定的語氣,更談不上什么怨氣,也不會有這么強(qiáng)的底氣。
說到底,人想要有底氣,就必須能挺直腰桿子,卻又不能硬挺,而是有能耐。
顧老頭彎著腰,默默地走了一段路。
顧青在前方等了一會兒。
等到了顧老頭,這才開口繼續(xù)道:“阿爺,以前,我沒讀書,不懂大道理,卻也還是感覺到,在這個家里,阿爺、阿奶對大伯一家最好。”
“但是我也感覺的到,讀了書,考了功名的大伯,能讓別人對我們一家頗為尊敬。”
“我那時候覺得大伯是個好樣的,阿爺對大伯好,也是應(yīng)該的。”
“后來,我讀了書,明白了大道理,也覺得以前的想法沒錯,是大伯辜負(fù)了阿爺?shù)暮谩!?
“我心中有怨,卻不是因為大伯當(dāng)著眾人的面,說出那番話。”
“我沒有見到過龍王爺。”
“考上縣案首,是因為我在努力讀書,用下地干活的那股勁兒來讀書。”
“入學(xué)之初,夫子問我,為何讀書,我說為了讓阿爺、阿奶、爹、娘、阿姐等人過上好日子。”
“如今也依然是這么想的。”
顧老頭雙眼微紅,感動不已。
“好,還是我家青兒懂事,知道阿爺?shù)碾y處,也十分孝順,知道爹娘不易。”
“你阿爺我沒讀過書,不懂什么大道理。”
“但是剛剛你這么一說,阿爺其實也明白了,你大伯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了,不能因為他影響了你啊。”
顧青回道:“阿爺,大伯如何,是不會影響到我的,因為我很清楚,只有努力讀書,只有科舉才能讓我們一家過上更好的日子。”
“那么,我就認(rèn)真學(xué)習(xí),認(rèn)真考試,一次不中,就自我反省,繼續(xù)求學(xué)。”
“在入學(xué)第一天的課堂上,我認(rèn)真地記下了夫子的話,很快就掌握了寫字的要領(lǐng)。”
“夫子問我,以前是不是蒙過學(xué),我回沒有。”
“夫子又問,既然未曾蒙學(xué),為何能很快寫出這么多字來。”
“我回夫子,別無他法,唯有認(rèn)真爾。”
“夫子后來說,讀書一道最怕的便是‘認(rèn)真’二字。”
“我相信,我一定能夠考取功名!”
顧老頭聽了,想起來,當(dāng)初他也親自問過丁夫子,丁夫子也是稱贊他的孫兒很認(rèn)真,是個讀書的料子。
當(dāng)下更是恨不得抱起顧青,好生地感動一番。
他并不覺得顧青是在畫大餅。
畢竟,顧青是真的有能耐,有很大可能考上。
而那逆子以前是真的在畫大餅。
當(dāng)下一個對比,就十分明顯。
等到兩人回到了家。
一家十四口人,就差一個躲在私塾,不愿意回家的顧學(xué)州了。
顧老大從柯氏的眼神中看出來了很大的怨氣,也猜測到,可能是村里人把他那點事兒道出來了。
現(xiàn)在也是心下?lián)鷳n,卻還是我行我素,假裝酒還沒完全醒的樣子。
這午飯都是老柯氏下廚做的。
要不是碗里是丁家家主給的曲米,顧青覺得自己是一碗米飯可能都吃不完。
這人在春風(fēng)學(xué)堂那邊吃慣了有些油水,又勉強(qiáng)還算是可口的飯菜,再轉(zhuǎn)而吃糟糠,是真的吃不慣。
吃完飯,碗筷還沒收拾了。
柯氏一口沒吃,顧長庚也只是吃了個半飽,便要起身去里屋躺著。
“站住!”
顧老頭沉聲叫住了顧長庚。
“以前,我還覺得你被人打成這般模樣,并不完全是你的錯。”
“但是自從你回來之后,不僅不知道悔改,還繼續(xù)好吃懶做,心中一點兒愧疚都沒有。”
“賢梅跟著你,受了如此大的委屈,是我們顧家對不起她。”
“我已經(jīng)和大爺、二爺說好了。”
“你既然不愿意下地干活,那就去守祠堂吧。”
顧老大身子一個哆嗦,拐棍掉在地上,轉(zhuǎn)身,不敢相信地看著顧老頭。
“爹!”
“你,你怎能如此狠心?”
“我不去守祠堂,打死我,我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