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闌豁阿與朵奔.蔑而干在都蛙鎖豁兒的主持下順利成親,不久,阿闌豁阿為朵奔.蔑而干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是不古訥臺,次子是別勒古訥臺。
隨后的十年時間,孛兒只斤部發展乏善可陳。
也許是性格原因,朵奔.蔑而干在部落里的威信始終不高,甚至還不如他的四個侄子。都蛙鎖豁兒病死后,都蛙鎖豁兒的四個兒子暴躁、倔犟,根本容不下叔叔一家,朵奔.蔑而干被迫帶著家人遷徙到了肯特山深處,另立門戶。
由于有“幺子守灶”的傳統,他保有了“孛兒只斤.乞顏”部落的稱號,但誰又會在乎呢,這個名字在草原毫無影響力,只是軟弱無力的象征,何況大多數人員、資產都已被都蛙鎖豁兒的四個兒子侵吞。
都蛙鎖豁兒的四個兒子建立的部落后來被稱為朵兒邊部,朵兒邊部的意思就是(四子部落),該部落后來遷徙到了貝爾加湖附近。在鐵木真興起后,該部落與其他諸部聯盟,多次與鐵木真作對,失敗后,于1204年投降了鐵木真。
這次分家的真實經歷,已淹沒于浩瀚的史海中,但肯定逃不脫爭權奪利。
都蛙鎖豁兒死后,部落的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理論上都蛙鎖豁兒的兒子、朵奔.蔑而干以及部落里有勢力的族老都可以繼承這個位置。但最后的結果是都蛙鎖豁兒的兒子繼承了族長,朵奔.蔑而干被迫出走,其他族老連參與權力角逐的資格都沒有。
從此次人事變動的結果,可以看出:都蛙鎖豁兒是當之無愧的“鎖豁兒”,他確實有遠見。
要知道,當時的北方游牧部落基本還處于半原始、半奴隸社會,日常行為沒有禮法約束,力量即正確。即使像弒父、殺兄、娶后母這些文明社會認為大逆不道的事,游牧部落里,只要你拳頭夠硬,也被認為理所當然,匈奴的冒頓單于即是如此。
而都蛙鎖豁兒卻同時做到了以下四點:
一自己得享天年,病死于床榻;
二、四個兒子能和睦相處,沒有傳出自相殘殺的慘劇;
三、合理的限制了朵奔.蔑而干在部落里的權力,較好的劃分了叔侄各自的勢力范圍,死后即使叔侄不睦,也確保了朵奔.蔑而干能全身而退;
四、保持了部落的領導權不旁落,延續了自己血脈在部落的統治地位。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它顯示了都蛙鎖豁兒極高的政治智慧和管理技巧。
要知道,當時的孛兒只斤.乞顏部落可沒有文字來傳承社會經驗,一切都只能歸功于都蛙鎖豁兒的自覺行為。
這讓我不得不感嘆,搞政治真是要講天賦的,但天賦再高也敵不過宿命,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都蛙鎖豁兒用高超的政治手腕未雨綢繆,確保他的子嗣繼承了部落大部分的資產,為他們在今后的生存角逐爭取到了先發優勢。
但誰又能想到,幾百年后,朵奔.蔑而干領導的部落誕生了一代天驕——鐵木真,最終都蛙鎖豁兒還是輸給了他的弟弟,傳承的部落也淪為附庸。
不過,在當時,朵奔.蔑而干確實是一個政治斗爭的失敗者,但在客觀上也促使了朵奔.蔑而干的自立,從而為其后代的崛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