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觀止:語文課推薦閱讀叢書(上)
-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 1565字
- 2024-12-27 18:15:58
鄭莊公戒飭守臣(131) 隱公十一年
導讀
魯、齊、鄭三國會合討伐許國,攻克后,魯隱公和齊僖公互相推讓,不肯接受許國國土。鄭莊公對鄰國許國早就虎視眈眈,于是他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下來。但是,攻克許國的是三國軍隊,鄭國不能大功獨貪,鄭莊公不得不滿口仁義地告誡許國大夫百里和自己的守臣公孫獲。他的這番告誡既有對現實的分析判斷,又有對未來的深謀遠慮,言辭委婉懇切。本文以敘事開篇,攻城之戰激烈緊張,筆墨簡潔傳神。結尾以議論煞筆,褒貶美刺,直筆道來。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132)。庚辰(133),傅于許(134)。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135),子都自下射之(136),顛(137)。瑕叔盈又以蝥弧登(138),周麾而呼曰(139):“君登矣!”鄭師畢登(140)。壬午(141),遂入許。許莊公奔衛。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142),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143),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144),而假手于我寡人(145)。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146),其敢以許自為功乎(147)?寡人有弟,不能和協(148),而使糊其口于四方(149),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150),吾將使獲也佐吾子(151)。若寡人得沒于地(152),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153)。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154),其能降以相從也(155)。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156)?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惟許國之為(157),亦聊以固吾圉也(158)。”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159),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160)。吾先君新邑于此(161),王室而既卑矣(162),周之子孫日失其序(163)。夫許,大岳之胤也(164)。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165)。許無刑而伐之(166),服而舍之(167),度德而處之(168),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169),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譯文
秋季七月,魯隱公會合齊僖公、鄭莊公討伐許國。七月初一,軍隊逼近許國城下。潁考叔拿著鄭莊公的“蝥弧”旗領先登上城墻,子都從下面用箭射他,潁考叔墜落下來。瑕叔盈又舉著“蝥弧”旗登上城墻,向四周揮動旗子大喊:“國君登城了!”這樣鄭國的軍隊全部登上了城墻。七月初三,鄭莊公進入許城。許莊公逃亡到衛國。齊僖公要把許國的土地讓給魯隱公。魯隱公說:“您說許國不供納貢賦,所以我跟隨您討伐它。許國既然認罪了,雖然您有這樣的命令,我不敢聽從。”于是把許國讓給了鄭國。
鄭莊公讓許國大夫百里事奉許叔,住在許國東部的偏遠地方,說:“上天降禍給許國,鬼神確實對許國國君不滿意,就借我的手懲罰他。只是我連一兩個同姓臣屬都不能和他們相安無事,難道敢把討伐許國作為自己的功勞?我有個弟弟,尚且不能和睦相處,而讓他四處求食,哪還能長久占有許國呢?您事奉許叔來安撫這里的百姓,我準備派公孫獲來輔佐您。如果我得到善終,上天可能依禮撤回對許國施加的禍害,愿意讓許莊公再來治理他的國家。那時,要是我們鄭國對許國有什么請求,希望許國像老親戚那樣,能賜予照顧,使鄭國如愿以償。不要使別的國家趁機到這里逼迫我們,與我鄭國爭奪這塊土地。我的子孫挽救自己的危亡都來不及,何況占有許國呢?我讓您留在這里,不僅僅是為了許國,也是暫且借此鞏固我國的邊疆。”于是讓公孫獲住在許國西部偏遠的邊境,對他說:“你的一切器用財貨,不要放置在許國。我死后,就趕緊離開這里。我的先父才在這里新建城邑,而周王室已經衰微了,我們這些周朝的子孫一天一天丟掉繼承的功業。許國,是太岳的后代。上天既然已經厭棄周朝了,我哪里能和許國爭奪呢?”
君子認為鄭莊公“在這件事情上做得合乎禮法。禮,是治理國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秩序、對后代有利的東西。許國違背法度,鄭莊公討伐它,服罪了就赦免它,考慮自己的德行來與它相處,衡量自己的力量來做事,看準時機采取行動,不連累后人,可以說懂得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