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學糟粕,賣官鬻爵,洋人的東西,也未必都是好的(求追讀!)
書名: 祖宗崛起,從民國武圣到先秦人仙作者名: 孤方舟本章字數: 2050字更新時間: 2025-03-01 20:41:54
“按照歷史,這個時期的自強學堂,正在招收第三批講武社學士,將進行三年留洋,兩年國內的游學生涯。”
“這期間,他們能接觸到全世界最科學,最先進,最實用的武道訓練,能讓祖爺爺對武道的理解更進一步,擴展他的閱歷。”
陳洛河望著屏幕中的陳建昌,心中暗自感慨,先前兌換的那張【啟蒙恩師】卡,對祖爺爺的效果,應該已經發(fā)揮到極致了。
韓慕霞來到陳家的時候,實力還未達到巔峰期,其《武術》一書雖然非常適合打基礎,但想要更進一步,還需要更學習更多武術。
國內武術界,雖然也有宗師高手,但陳建昌翻看史書,卻發(fā)現他們戰(zhàn)績平平,在對外交手的實戰(zhàn)記錄上,要么輸多贏少,要么是避而不戰(zhàn)。
比如。
大名鼎鼎的詠春宗師,葉師傅,一生幾乎很少與人生死搏斗,其一米六多的身高,瘦竹竿一樣的體型,也很難讓人相信他真的有電影里那么強。
再比如。
韓慕霞的師父,形意八卦宗師“張奎”,其最耀眼的戰(zhàn)績,擊敗了一名俄國大力士,那人根本沒受過武術訓練,單純是個天生神力的雜耍演員。
陳洛河不是瞧不起民國武術家門。
事實上,這個時代算是國術最后的高光,還是有一些真正的高手,藏器于身,能橫掃西洋武術家的。
但問題是,那些人要么是給高官政要當保鏢,要么是避世隱居、
如韓慕霞這樣愿意主動站出來發(fā)光發(fā)熱,傳授平民武術的人,太少太少了。
反倒是西洋武術界,此刻受啟蒙思潮影響,一代代武術大師開館授課,互相交流武術理念,分享武術流派,彼此對照,推演,進入了一個飛速發(fā)展期。
“敝帚自珍,終歸比不上互利共贏。”
“我的計劃是,讓祖爺爺先去留洋,把西方近代各種科學的鍛煉方法學到,打造出完美的肉身之后,再歸國來學習最強的國術技巧!”
陳洛河表情自信,右手捏拳,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這,就是他給祖爺爺打造的,一條完美的武道之路!
……
“父親,我想去讀自強學堂,加入這一屆的講武社游學學士的行列!”
堂屋之中,陳建昌表情堅定,目光直視著父親的眼眸,沉聲道。
一國一地,一宗一派,滿足不了他的武道之心。
他四歲習武,九歲練力,十四立志,十六當家。
一路走來,他經歷頗多,選擇正確,不僅肉身打磨得堅韌無比,武道之心更是小有所成。
如今的陳建昌,儼然是一只羽翼漸豐的雛鷹,其目光所及之處,是更遙遠的海之彼岸,山之盡頭。
“自強學堂?!”
聽到這個名字,不止是陳老爺,包括陳建瑛在內的陳家五女,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在她們看來,這種學堂,是只有名門望族,官宦之家才能去的地方,他們這種連個舉人都沒出過的家族,根本不可能沾邊。
漢口三劉,何等的巨富。
傳說他們每一家都有白銀萬兩,良田千畝,精米精面如江水一樣在手中流淌,傾倒三天三夜也倒不完。
可就算是那樣的家庭,只要身份不夠,學識不夠,一樣進不了自強學堂,二者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存在。
去那里讀書的人,是真正能決定這個國家命運的救國志士。
陳建瑛在辦廠的時候就聽人說過,每一期講武社的學士游學歸來,最少也能在北洋新軍中當個士官(此刻大明已經變法,軍制學西方了),若是能得長官青睞,一步登天都有可能。
“建昌啊,倒不是我不想讓你去,只是那自強學堂,我們這種家族,真的能去么?”
陳老爺讀了一輩子書,也只考了個秀才功名,在他眼中,自強學堂就是如國子監(jiān)一樣的地方,是給官宦之家鍍金用的。
“請父親放心,自強學堂是大明變法之先驅,各種制度都效仿西洋。”
“按那西方的大學制度,只要我能拿上名士寫的‘推薦信’,再捐上一筆給講武社的‘助學金’,就能光明正大的進去了。”
“這……這不就是賣官鬻爵么?怎么套了個西洋的皮,就成先進的了?”
陳老爺一臉震驚。
賣官鬻爵,他熟的很。
明廷腐敗不是一年兩年了,在年輕時,他也曾捐了個官身。
雖然沒有實職俸祿拿,但也是多了一層護身符,正是有了這層身份,他才能組建聯保社,沒被官府找麻煩。
他本以為,這樣的齷齪腌臜,不會流入到自強學堂這樣的革新之地中去。
卻沒想到,其換了層皮,竟又光明正大的回來了。
“這很正常,西洋未必全是好的,我們也未必全是糟粕,大明變法,只學其皮,不學其心,落得這樣畫虎類貓的下場,再正常不過了。”
比起對洋人又恨又怕的陳老爺,陳建昌從小受《武術》啟蒙影響,看待洋人的角度很客觀。
他覺得,洋人沒有長三頭六臂,也不是什么天生貴種,不過是多讀了兩年書,多吃了兩斤肉,才能暫時強過大明。
將來的他,未必比洋人差,就算有朝一日將洋人全都踩在腳底下,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正常得很。
漢人,本當如此。
“那,漢口三劉他們?yōu)槭裁礇]能進去,他們的錢,可比我們家多多了。”
陳建瑛還是有些困惑,出聲問道。
“呵,那自強學堂就是真的賣官鬻爵,也不可能把名額賣給買辦啊,他們給洋人當狗的事情,天下皆知。”
“要是自強學堂連這種事都能容忍,那就不是‘水清無魚’的一點受賄行為了,而是上升到賣國求榮的高度了!”
陳建昌不屑一笑,很冷靜的分析道。
對如今腐朽不堪的大明來說,賣官鬻爵,事小,人人都在干,不干才不正常。
但對視為“變法先鋒”,“西學為用”的自強學堂而言,賣國求榮,事大,和買辦扯上關系,更是萬萬不可能的。
大明人別的可能不如西洋,但論在這官場上明哲保身,黨羽站隊的本領,卻領先他們幾百年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