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到來的能源戰爭
- (加)瓦茨拉夫·斯米爾
- 1443字
- 2024-12-16 16:59:55
引言
引燃人類世掠奪與沖突、創新與創造的火種
如果我們把歷史看作一系列越來越顯著的能源轉換,那么石油(或者更準確地說,人們用石油生產出來的多種液體)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地位。這些液體在內燃機中經過轉化,變成了各種全新的、更廉價的個人和大眾交通工具驅動力,擴大了人類的視野。無論是誰,只要生活在擁有完善高速公路網的國家,就可以在一天內行駛 1 000 多千米(若是在歐洲,相當于駕車穿越了 4 個國家)。
無論哪一座城市,只要擁有足夠長的跑道,能夠容納大型噴氣式飛機升降,人們就可以在不到 20 個小時內從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城市飛抵那里。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去巴厘島或毛里求斯旅行變得越來越尋常,就跟歐洲人去伯明翰或慕尼黑旅行沒什么兩樣。
液體燃料創造了新的景觀,由混凝土和瀝青澆筑而成的高速公路、立交橋、停車場和購物中心拔地而起,城市似乎無止境地擴張著。
私家車還讓人們的日常流動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人們能夠更輕而易舉地開車到城鎮另一頭的商店里購買進口食品,或者一時興起,驅車去某家餐廳吃飯、聽交響音樂會、觀看橄欖球比賽。有了私家車,人們可以住在遠離工作地點的地方,在假期時自駕游,空閑時到離家很遠的地方釣魚,或者在車庫內安裝怪異的引擎和車輪,制造高度還原的老爺車的模型。
由于液體燃料的使用,每年一月份,速度快、載貨量大的集裝箱輪船和卡車給我們運來智利杏果和南非葡萄,并且常年供應產自中國或肯尼亞的生姜和四季豆。液體燃料還有助于讓各行業(從農業到零售業等)的生產過程變得更加合理化,這些變革既包括了組織層面的偉大創舉,如“無倉庫供貨”,也包括宏觀經濟層面的深刻變化,比如制造業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東西仿佛都是在遠隔萬里之外的地方被制造或組裝而成的。
從出生到死亡,現代人離不開塑料產品,而塑料正是由石油中提取的原料合成的。醫院里到處都是外科手術用的手套、柔性管、導尿管、靜脈輸液包、無菌包裝、托盤、盆子、便盆、熱毛毯。當然,一個人剛出生時還對周圍的這些物品沒有認知,但過了 60至 80 年后,我們絕大多數人將會非常痛苦地了解到這些物品的用途。除了上面提到的普通醫院里用到的聚氯乙烯制品外,還有許多物品其實也是用塑料制成的,如汽車、飛機、火車、家居、辦公室和工廠里所使用的各種塑料制品。
可以說,石油衍生出來的新世界是近乎奇跡的、迷人的,并且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其中也有可疑的交易、骯臟的權力游戲、曠日持久的暴力,以及經濟不平等和環境遭受的破壞。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石油行業的高收益就引誘著人們從事見不得人的商業勾當。從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D. Rockefeller)創立的標準石油公司到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那家倒霉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它們皆是如此,并結成了一些可疑的聯盟,比如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聯盟。石油所有權及其帶來的財富賦予獨裁者—從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ar al-Gaddāfī)到薩達姆·侯賽因(Saddām Hussein)以權力,讓他們能夠為所欲為。石油的控制權鼓勵了大規模腐敗,促進了炫耀式過度消費(如沙特王儲的做法),造成了收入上的巨大差距,且對婦女的自由和地位幾乎毫無貢獻。
目前,全球石油年產量已超過 50 億噸。以石油為研究對象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它們挖掘了石油與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聯系。我將從經濟、社會和政治角度介紹石油的發展史,然后探討人類在石油勘探、生產、運輸、提煉和銷售中遇到的無數問題。了解這些與石油相關的環節后,讀者會發現它們同樣引人入勝。人類在開采、加工石油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巨大的創造力,使原油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