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到來的能源戰爭
- (加)瓦茨拉夫·斯米爾
- 1165字
- 2024-12-16 16:59:55
第一部分 石油風暴從未停歇
主要能源以及將能源轉化為熱能和動能的機器給人類社會留下了深刻且具體的印記。在生物質能源時代,人們將木材、木炭和農作物秸稈作為燃料,它們就是所謂的“生物質燃料”。這些不一定是可再生能源,因為人們為了生火取暖和冶煉金屬,往往要大規模砍伐森林和過度使用農作物秸稈。以水、風為動力的水車和風車對人類的幫助微乎其微,因為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人類和動物提供的能量完成的。
到了煤炭時代,燃料的能量密度比木材更高。煤炭儲量豐富,人們可以從相對少量的礦藏中挖掘出大量煤炭,并且以低廉的成本為蒸汽機提供動力。蒸汽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廉價的機械力,它不僅取代了以往的畜力和人力,完成大量任務,并且以廉價的成本實現了古人在陸地和海洋上高速移動的夢想。
煉油產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的引進和推廣標志著現代能源消費的質變。新燃料有較高的熱含量(即單位質量燃燒時可以釋放出更多的能量),生產過程更簡單、更安全;成品油更清潔、更方便燃燒,并為終端用戶提供了一種無可比擬的靈活性。總而言之,新燃料在各個方面都優于煤炭。
原油,或者更準確地說,從原油衍生出來的各種煉油產品,已經改變了現代生活的節奏。它們催生了更高效的原動力,提高了現代經濟的生產力,加快和深化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原油的開采和銷售從根本上改變了很多國家的經濟命運,還改善了某些方面的環境質量,極大提升了個人和公眾的舒適度。為了獲得石油帶來的好處,人們要勘探、提取、提煉原油,并將煉油產品帶到市場,而上述過程的成本被稱為原油的名義價格。迄今為止,除了世界上最貧窮的經濟體以外,所有國家都買得起煉油產品。
大量文件和數據記錄了石油行業的歷史和消費者支付的原油價格,我要敘述的只是石油行業的重大事件、變化和趨勢。但是,各個國家和企業進口原油的價格和消費者購買煉油產品(直接產品用作汽車燃料和潤滑油,間接產品用作公共運輸和貨物運輸燃料以及生產產品所需的能源)的價格幾乎無法讓我們了解到石油勘探和生產的成本。顯然,石油開采、運輸、加工和燃燒的外部效應成本(這是經濟學家們的一種含糊其詞的說法)與現代社會購買石油和確保石油供應安全所付出的真實代價相差甚遠。
正因為如此,我想在此告訴讀者,石油帶給我們好處的同時,還讓我們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例如使用液體燃料推動現代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如海洋石油污染、光化煙霧以及煉油產品燃燒后的溫室氣體。另外,我要告訴大家,一些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卻常常管理不當,而一些國家則被迫以過高價格購買石油資源,造成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影響。最后,我還要闡述各國為了確保原油從主要產區穩定流入所做的政治、軍事和戰略設計,以及這些活動帶來的廣泛影響。
注: 名義價格指以某些貨幣表示的、未經過通貨膨脹的調整的價格。—譯者注(除特別說明外,書中出現的腳注皆為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