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延:文明分野與文化演進
- 趙林
- 2830字
- 2024-12-16 17:01:30
再版前言
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演講集最初是由東方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原書名叫《趙林談文明沖突與文化演進》。由于問世時間較早,此書在市場上已近絕跡,時隔近二十年,中信出版社準備將其重新出版,更名為《綿延——文明分野與文化演進》,實為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此書收集了我多年來在不同場合,如大專院校、電視傳媒、市民講壇等平臺進行的文化演講,其中也包括二十年前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所做的幾場演講。講題所涉及的內容,大多與宏觀性、長程性的文明興替和文化演進相關,展現出一種歷史大眼光,旨在幫助讀者以一種高屋建瓴的姿態,整體把握人類文明發展歷程和歷史文化傳承脈絡。收錄于書中的每一篇演講雖然各自成章,但是其內容連綴成為一個有機的思想體系,致力于從全球文明演進和中西文化分野的大背景,切入西方文化各大階段,包括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近現代的文化變革的嬗變進程和精神聯系,從而清晰、深刻地揭示出當今西方文明的文化實質以及全球化時代的發展趨勢。
光陰荏苒,當年我整理出版此書時,恰逢學術上的風華正茂之際,故而在字里行間充溢著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激情和率性。時至今日,已屆懸車之年,當年的豪情和文采已經寥落無幾,但是對人類文明演進和西方文化發展的理解卻較當年更加全面和深刻。近十多年來,我分別撰寫出版了《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上、下卷)、《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四卷本)、《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變》(上、下卷,解析基督教與西方文化的深層聯系)等著作,這些著作使得我對西方文化演變歷程的認識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年的水平和境界。然而,深入細致的分梳是建立在早年奠定的思想框架和學術根基之上的,因此,在近二十年前出版的這本書中,就已經大致展現了我的學術素養和文化視野。
我的學術專業是西方哲學和西方文化,本書中收集的十篇演講主要偏重于中西文化比較和西方文化歷程。這些講座在內容上相互聯系,較為系統地探討了西方文化發展演進的來龍去脈和精神實質,以及中西文化的精神差異和人類文明的長程演進等宏觀性問題。
第一至三講,“文明的沖突與文化融合(上、下)”和“中西文化的精神差異”為本人2002年12月和2003年6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所做的三場講座,它們分別從世界文明演進和中西文化比較的宏觀視野,展現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發生、發展的基本脈絡,揭示了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質,并且說明了在現代化進程中兩種文化所面臨的不同命運和各自面對世界的姿態。
第四講“奧林匹克競技會”和第五講“特洛伊戰爭與英雄史詩”為本人2005年12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所做的兩場講座,它們分別對古希臘奧林匹克競技會的起源和發展,以及以特洛伊戰爭為典型的古希臘英雄史詩進行了講解,充分展現了古希臘時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人們熱愛美好事物的童稚天性。
第六講“古希臘的神話傳說與悲劇”為本人2005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等高校所做的文化素質講座,可以將該講座看作對第四、第五講的繼續和深化,系統地講述了古希臘神話的發展演化和古希臘悲劇的命運寓意,并從中引申出一些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第七講“古羅馬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為本人2004年10月在電子科技大學所做的西方文化系列講座之一,它對繼古希臘城邦文明之后崛起的羅馬帝國的基本文化特征進行了說明,追溯了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生長和壯大的過程,分析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實質,并且揭示了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內在矛盾。
第八講“西方文化的傳統與更新”是本人2006年5月在“廣州講壇”所做的學術講座,該講座從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危機入手,以文化變革和實踐活動兩個方面揭示了西方社會在近代崛起的奧秘,對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等15—16世紀的重要事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說明了這些文化變革和實踐活動對于西方資本主義發生和發展的重大意義。
第九講“西歐啟蒙運動的意義”是本人2006年4月在湖北工業大學所做的文化素質講座,它對西方近代理性精神的覺醒過程和啟蒙運動的思想內涵進行了細致的梳理,說明了啟蒙運動在西歐不同國家所具有的不同意義。相比之下,法國的啟蒙運動是最激進的,中國人受其影響也最深,然而在英國、德國,啟蒙運動不僅僅是片面地弘揚理性,而且也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宗教信仰)與時尚的理性精神有機地加以結合。
第十講“當代國際格局的宗教背景”是本人2002—2003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所做的文化講座,它立足于20世紀末葉的國際形勢,對21世紀的世界文化格局進行了展望,揭示了全球性的文化保守主義出現的歷史原因,展現了“泛西方化”與“非西方化”這兩股相對的歷史潮流的動態關系,并對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之路進行了理論探討。需要說明的是,原書中第十講題為“文化保守主義與21世紀世界文化格局”,現經斟酌,撤下此文,改換為現在這篇視野更加廣闊的演講。
以上十篇演講只是本人多年來在全國高校和公眾講壇所做的數百場文化講座中的部分內容,將它們匯集成這部演講集的主要原因是它們彼此之間具有內在的文化聯系,較為系統地展現了人類文明分野和西方文化嬗變的基本脈絡。在2006年此書問世之后,我又陸續出版了《在上帝與牛頓之間》《在天國與塵世之間》《傳統氤氳與現代轉型——中西文化三人談》等多部文化演講集和對談錄,這些作品可以看作對本書所涉問題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近二十年來,國際和國內局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由于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迅猛增長,全球化浪潮的基本態勢和引領風潮展現出微妙的前景,太平洋時代似乎正在取代大西洋時代而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從美國政府做出的戰略中心轉移,到中國頂層確立的“一帶一路”倡議,都表現了這種“向西看”的基本趨勢。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西歐對處于經濟總量第二位的中國的態度不斷轉變,加上美國對華貿易戰等,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安寧。如果我們站在西方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大趨勢上,西方歷史經歷了一個從愛琴海時代(古希臘文明)到地中海時代(古羅馬文明),再到大西洋時代(近現代西方文明)的一路向西的發展演變過程。隨著20世紀美國的強勁崛起和攫取世界霸權,大西洋時代的重心已經從大西洋東岸的老歐洲轉向了大西洋西岸的新美洲。從20世紀末葉開始,深切把握歷史跳動脈搏的美國率先做出了國際戰略中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的重大決策;與此相對應,地處太平洋西岸的中國也相應制定了“一帶一路”倡議。美國和中國(從地圖上看,中國是在太平洋西岸,即美國的西方)共同選擇的這種“向西看”的戰略轉移都順應了不可抗拒的歷史大趨勢,為后續的全球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開局。當然,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和有一個良好的開局只是為最后的勝局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至于如何打好新時代全球化的一手好牌,在風云變幻的國際格局中縱橫捭闔,終至立于不敗之地,則是對政治智慧的更大考驗。
但愿讀者們通過閱讀這部文化演講集,能夠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過往歷史、當今格局和未來趨勢產生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趙林
2024年7月3日
于武漢大學珞珈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