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在之光:通往真誠合一之路
- (美)帕克·J.帕爾默
- 2021字
- 2024-12-18 17:55:38
“不再割裂地”生活
“獨自屹立在巖石上”的短葉松是我心目中極美的形象之一。但是,比短葉松更美的形象是一個整全的人,例如羅莎·帕克斯、納爾遜·曼德拉,或者不出名但令你心存感激的某些人,從他們身上,你窺見了當人們拒絕割裂的生活時所散發出的那種美。
當然,短葉松做到整全要比人類容易得多,因為短葉松不會自尋煩惱!我們擁有意識和做選擇的能力,這是一種祝福,也是一種詛咒,是一把既能割裂我們,又能幫助我們變得整全的雙刃劍。選擇整全聽起來是件好事,可是踏上旅程以后我們會發現這條路不無風險,它在某些方面令我們脆弱,讓我們寧愿不做這樣的選擇。
我寫本書的時候,《時代》(Times)出版了2002年的年終特刊,辛西婭·庫珀(Cynthia Cooper)、科林·羅利(Coleen Rowley)、謝倫·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被評選為年度人物。[9]他們獲此殊榮的原因,是醒悟到不能再割裂地生活,他們勇敢地在世界通訊公司、聯邦調查局、安然公司抵制腐敗。他們把內在真相帶到了外部世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整全,也幫助我們的社會找回了些許整全。
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欽佩這種勇氣。沃特金斯就受到了一些安然公司前同事的大肆辱罵,他們說如果沃特金斯不把這件事捅出來,他們原本可以保住公司,也能保住自己的飯碗。[10]由于很多證據都表明安然事件是一場巨大的騙局,所以沃特金斯的前同事講的根本不是什么出色的商業計劃,而是在告訴世人誠信是多么不受歡迎。世界通訊公司的庫珀說:“這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我哭得都不能自已。”[11]
庫珀、羅利和沃特金斯的故事很快將會被我們周圍的信息洪流沖走,然而,我不得不懷疑,是信息淹沒了我們的問題,還是我們故意想忘記這三個人是如何見證了在現實世界中也存在整全的生活的可能性?這三位拒絕生活在謊言中的人是普通人,這意味著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當然前提是我們愿意迎接挑戰,變成一個整全的人。
不過,我們無法獨自迎接挑戰,至少不能長期如此。如果我們想在通往整全的生活的旅程中堅持下去,我們就需要值得信任的人際關系,需要社群堅定的支持。這段旅程中肯定有孤獨的路段,如果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走完全程,實在是太過艱辛。何況我們這么善于自我欺騙,如果沒有外界的匡正,我們難免會在旅程中迷失方向。
這些年來,我自己對社群的需求促使我與他人合作,營造相互鼓勵的環境,大家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互幫助,努力“把內在真我與社會角色再次合一”,其中一個成果是為公立學校的教育者們創辦了一個全國性的靜修項目(retreat program)。在工作和生活上,這些教育者的正直品格每天都受到考驗,如果不加以處理,將會危及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這個項目的口碑傳播開以后,其他領域的人,例如父母、政界人士、神職人員、醫生、社區組織者、企業高管、青年工作者、律師,都開始詢問他們從哪里可以得到類似的幫助。根據大家的需求,這個項目擴展到幫助各行各業的人們更加勇敢地做整全的人。
所以,本書講的不是有待應用的理論,而是已經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過驗證的原則和做法。現在它們有待于被擴展到更廣泛的范圍,只要有人想過不割裂的、內在真相與世界的需求合一的生活,便可以使用這些原則和做法來幫助自己。本書上半部分探討了割裂的根源,并呼吁我們不要再過割裂的生活;下半部分指導如何營造和維護讓內在真我感到安全的空間,讓人們能夠在通往整全的生活的旅程中相互支持和幫助。
●第2章分析了什么樣的生活是割裂的生活,研究了割裂的生活會引發什么樣的個人后果和社會后果,并描述了從嬰兒期到成年期的整全狀態。
●第3章為我們是帶著靈魂或內在自我來到世上的這一說法提供了證據,并探討了我們忽視、蔑視或擁抱自己的真相時分別會發生什么。
●第4章探討了一個悖論:走向內在真我與社會角色再次合一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這段孤獨的旅程需要人際關系的支持。能夠提供這種支持的是一種少見但真實的社群形式,我稱之為“信任圈”。
●第5章闡述了為了幫助信任圈成員深入他們的內在之旅,信任圈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第6~9章詳細描述了在信任圈成員之間營造和維護讓內在真我感到安全的空間的必要做法,在這樣的空間里,內在真我會感到足夠安全,從隱秘之處來到我們的生活中。
第10章論證了本書所探討的原則和做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非暴力方法。我們能否學會以尊重內在真我和有益于生命的方式來應對這個時代日益增多的暴力?答案的是或否將會給我們和這個世界帶來非常大的不同。
[1] Douglas Wood,Fawn Island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1),pp.3—4.
[2] 1英畝=4046.856平方米。
[3] 托馬斯·默頓(1915—1968),美國作家,代表作為自傳作品《七重山》。——譯者注
[4] Thomas Merton,“Hagia Sophia,” in Thomas P.McDonnell,ed.,A Thomas Merton Reader (New York:Image/Doubleday,1974,1989),p.506.
[5] 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 Changing Forest (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1).
[6] Rumi,“Forget Your Life,” in Stephen Mitchell,ed.,The Enlightened Heart (New York:HarperCollins,1989),p.56.
[7] Noah Porter,ed.,Webster’s Revised Unabridged Dictionary (Springfield,Mass.:Merriem,1913),p.774.
[8] John Mi ddleton Murry,quoted inM.C.Richards,Cefering(Mid-dleton,Conn.: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89),epigraph.
[9] “Persons of the Year,” Time,Dec.30,2002—Jan.6,2003,pp.30 ff.
[10] “Persons of the Year,” Time,Dec.30,2002—Jan.6,2003,pp,p.33.
[11] “Persons of the Year,” Time,Dec.30,2002—Jan.6,2003,pp,p.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