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麻:遠古作物的起源之謎

小暑過后,幾個月前綠油油但稀疏的大麻小苗已經長到了一人多高,它們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農民家的自留地里,猶如列隊方陣。那寬大的深綠色葉子在微風中緩緩地擺動著,像一個個巨大的手掌在不停揮舞,只不過這手掌的指頭有時是5個,有時多達9個,更多的時候是7個。7月已經到了大麻開花的末期,有的雄株早已不見了花的蹤影,但即使是在盛花期,那黃綠色的花也會淹沒在綠色的海洋中,像薄膜一樣小小的花被片在看慣了萬紫千紅的人們眼中實在是毫不起眼。此時,在雌株的頂端常常會出現緊湊的枝葉,像是從上下兩側被壓實了一樣,這是它們結果的地方,還要再過一個月才能完全成熟,麻雀是最常訪問這些果實的食客。不過對于農民們來說,這是最恰當的時刻了。

用兩根類似于搟面杖的木棍將大麻的莖在齊腰處夾斷,稍微一擰它的皮就和莖就分離了,再用這兩根木棍夾著分離出來的皮往后拉,一直拉到大麻的頂端,這時外層韌性十足的皮就能和里面白色的枝干徹底分開。將大麻連根拔起,十幾株一捆扎好,用板車或自行車拉回家,再徒手把齊腰處以下的那部分大麻皮扒出來,晾干,就可以捆扎起來出售了,剩下那些白色的莖曬干之后,便成為農村生火做飯最受歡迎的引火之物。這就是我對大麻最初的記憶。20世紀90年代,很多農村都種著一片一片的大麻,每年夏天在收獲早稻和花生之余,還可以收獲數十公斤的麻繩,雖然只能賣出幾毛錢一斤的價格,但大麻一直都是農田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為農田作物的多樣性添磚加瓦。

大麻淡綠色的雄花懸掛在花序軸上

大麻雌株頂端的枝葉通常都更加緊湊,大麻籽就在這里成熟

但是沒過多久,大麻就逐漸淡出了農田系統,取而代之的是大豆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水稻,只有那些尚未被徹底清除的幸運兒還能在田埂路旁萌發新芽,幼嫩的手掌仍然舞動著,似乎在宣告它才是這片田地的主人。如今的農田里再也見不到那片高大的綠色波浪了,大麻最終還是卸下了它持續了數千年的身份——作物,成了圍繞在其他作物周圍的農田雜草。

數千年前,大麻還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是先民們眾多采集對象中平平無奇的一員,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農業文明不斷演進,大麻成為先民栽培的重要農作物之一。鄭玄注《周禮》曰:“五谷,麻、黍、稷、麥、菽也。”麻即大麻,它曾是五谷之一,可食用、可入藥、可織布,在古代人類的某些信仰和宗教活動中,大麻是溝通人和神之間的重要媒介,它的作用已然超越了作物。千百年來,大麻一直伴隨著歐亞大陸的人民一同成長,在中國的經史子集、農書藥典中頻繁出現,僅《詩經》中就有6次之多,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詩經》中的“東門之池,可以漚麻”,這首歡快的國風重現了當時陳國人浸麻、洗麻和漂麻的場景。后世雖然并不把大麻的種子作為主要的谷物來食用,關于“五谷”也有以稻代麻的說法,但仍然不減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在科學家、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眼里,大麻一直都是明星植物,他們研究它的栽培歷程、進化歷史,關注它的各種用途,尤其是現代醫藥功能,探討它作為毒品的社會屬性、作為麻醉物的科學或文化屬性等。這些模糊又復雜的問題足以被當作一個個項目來仔細研究,但另一個看似比較清晰的問題卻在近現代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這個問題就是大麻的起源。

大多數植物分類學教科書都寫著大麻屬于桑科,但后來根據分子生物學證據的研究證實,大麻屬應從桑科分出,和葎草屬、原榆科的樸亞科等類群合并組成大麻科,大麻家族以大麻的名義被重新確立了。1753年,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奠基人卡爾·林奈(Carl Linné)建立了大麻屬,并簡單地寫道大麻“產于印度”,自此以后,大麻屬內的新名稱就不斷出現,目前至少有27個,這意味著分類學家認為世界上至少存在27種不同的大麻。事實上,大麻確實是一個形態變異非常大的物種,分類學家根據植株高矮、葉片大小、果實形態、化學成分以及細胞學等,將大麻劃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但最終人們還是達成了一致,認為世上只存在一種大麻,并指出現存的多種變異應為不同的栽培型或生物型。

寬葉麻用型大麻

窄葉型大麻

窄葉型大麻的葉片瘦長,常見于荒野中,它們身形矮小而顯得緊湊

在往昔的農田里,大麻身材魁梧,掌狀的葉片寬大厚實,就連攜帶著后代基因的果實都要大一些,而在荒野中,它們身形矮小,葉片瘦長而顯得單薄,果實也明顯要小一些,這就是寬葉型和窄葉型的區別。在專家看來,它們之間的差別遠不止于此,分枝多少、節間長短、花序特征、種子尺寸以及用途和分布中心等的不同,都可以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尤其是它所特有的一種神經興奮性復合物——四氫大麻酚——的含量,低于0.3%的被稱為大麻原亞種或麻用型大麻,高于0.3%的被稱為印度大麻或者藥用型大麻,現在它們分別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工業大麻和毒品大麻!其中寬葉麻用型大麻在中國分布最為廣泛,從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區―云貴高原至東北地區均有栽培或逸生,韓國和日本大量栽培的也是這種類型。大麻的故事演繹到現代社會,顯然已經超越了植物分類學或農學的范疇,還涉及法律、倫理以及社會生活等許多方面。

大麻古老的栽培歷史使得其確切的起源地顯得很模糊,《中國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也只是模糊地記載著其“可能起源于中亞”“原產或歸化于我國新疆”“原產或歸化于錫金、不丹和印度”,這種莫衷一是的說法讓人很是困惑。最早研究大麻起源的是瑞士植物學家德堪多,他于1882年指出從里海南部至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鄂木斯克附近,經貝加爾湖直至伊爾庫茨克州的達烏里山脈的廣闊區域均有野生大麻的分布[1]。著名的蘇聯植物學家瓦維洛夫(Vavilov)經過大量的科學考察,并對不同類型的大麻進行細致的分析之后,也同意德堪多的觀點,即中亞地區至少為大麻起源地之一,很可能是阿爾泰山的高地山谷,但同時他也認為中國華北地區也可能是它的原產地之一[2]

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印度大麻藥品委員會(The Indian Hemp Drugs Commission)認為大麻起源于一個包括喜馬拉雅南部山麓在內的更加廣泛的區域。其他關于大麻起源地的說法還包括伊朗等,這些推測根據古書記載和墓葬出土物品的年代等得出,長期以來占據著農史考證的主流。古文獻和墓葬出土大麻制品或種子的年代測定確實能夠反映大麻在該地域出現的時間,我們也依靠這些證據解決了很多有爭議的問題。

《尚書·禹貢》記載:“海岱惟青州……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其中“枲”指的是不結實的雄株大麻。這段話是禹貢中關于九州之中的青州的記載,說這里的人民進貢鹽、細葛布和各種各樣的海產品;泰山的山谷中產絲、大麻、鉛、松樹和奇特的怪石。將近4000年前,大麻野生于泰山的山谷之中,作為珍品被進貢于朝廷。再訪泰山之谷,我們仍然可以看見沿谷而生但已無人問津的大麻。這是中國古文獻中唯一記載野生大麻的文字,其他包括《詩經》《楚辭》《呂氏春秋》《氾勝之書》《齊民要術》等在內的所有典籍所描述的“麻”都是栽培的。而國外論及大麻的古書卻較為少見,歐洲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270年,西西里的西拉庫斯國王希倫二世(Hiero II of Syracuse)為他的船用纜繩在高盧購買了大麻,這種由大麻制作的纜繩在后來的大航海時代和勘探新大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再看看一些來自墓葬和遠古地層的發現。地質學家曾在貝加爾湖發現了距今約15000年的大麻花粉,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關于大麻的記錄,在距今約6000年的南西伯利亞阿爾泰山也有大麻花粉的發現。最為豐富的大麻出土物品則來自中國,在距今5500―5000年的內蒙古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遺址和距今4000―3500年的內蒙古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中均出土了3粒大麻籽,此外,在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遼寧北票豐下還出土了附在小孩骨架上的大麻纖維。這些證據證明,在東北地區的西遼河上游流域,人們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大麻的栽培,并利用大麻纖維進行紡織。

至今仍然野生于泰山溝谷中的大麻

在麻類織物出土豐富的新疆地區也發現了距今約4000年的大麻纖維,新疆吐魯番洋海墓地還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大麻葉片、果實和枝條,距今約2500年,只不過經過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DNA序列的比對分析后發現,這份古老的大麻樣本應該是由歐洲―西伯利亞傳入中國的[3]。至此,大麻的起源之地和傳播之路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但還缺少最后一塊拼圖。

每到開花時節,雄性大麻就開始大量釋放花粉

2021年,在全球大范圍采樣工作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利用110個基因組重測序數據,涵蓋了麻用型和藥用型的野外生長樣品、地方品種、歷史栽培品系和現代雜交品系的全部譜系,揭示了大麻的馴化起源和歷史,認為大麻最早是在東亞單一馴化起源的,這與我國早期的考古證據相一致,而與之前認為的中亞馴化起源假說不同[4]。因此,關于大麻起源的爭論可以告一段落了:中國就是大麻的發源地!

研究人員認為大麻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經被馴化,從12000年前到4000年前,馴化的大麻是一種多用途作物,在大約4000年前分化成了現有的麻用和藥用類型。考古證據和歷史記載顯示,大麻在中國主要用于纖維、食物或藥用,其中纖維型大麻向西傳到中亞和歐洲,而在印度僅僅用于藥物或宗教活動,之后的藥用或毒品大麻可能是在印度被選擇馴化的,然后傳到非洲(13世紀)、拉丁美洲(16世紀)和北美洲(20世紀)等世界其他地方,并在這些地方經歷了強烈的人工選擇,四氫大麻酚的含量大大提高了。一種叫作赤胸朱頂雀(Carduelis cannabina)的候鳥是大麻由中亞傳播至周邊區域的關鍵因素,馬也為大麻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人類的有意引種栽培無疑是大麻遍布世界的主要推手。

四時變幻,轉眼已過千年。大麻仍舊在爭論的漩渦中繼續生長。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大麻都有著嚴格的管理,中國對包含大麻在內的所有毒品原植物也都有著嚴格的管制。自2008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頒布以來,大麻在農田里就再難覓蹤跡了,昔日作為五谷之一的輝煌也逐漸淡去,還曾一度被錯誤地當作外來植物甚至是入侵植物。隨后,工業大麻的逐漸興起使得它有了“東山再起”的時機,成為重要的商業植物受到大家青睞,現在種植大麻的土地通常都被遮蔽在高高的籬笆后面。2010年1月,《云南省工業大麻種植加工許可規定》正式施行,云南成為國內最早將工業大麻種植合法化的省份,種植區域曾遍及省內各市州,之后是黑龍江,吉林有望成為第三個。但隨著政策的收緊以及市場的不斷緊縮,工業大麻在被資本瘋狂追逐之后最終也許還是難逃熱鬧之后的沉寂。

金烏西墜,當夕陽的余暉透過大麻掌狀的葉子,時光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作為遠古作物,它曾有過無上榮耀,與麥、黍并列,也曾墮入凡塵,成為毒品的代名詞。但無論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還是“布衣遮體,瑟瑟難抑”,都彰顯出大麻“國紡源頭,萬年衣祖”的地位。大航海時代的船員們用著大麻制的帆布和纜繩,駕船去探索新大陸;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在由大麻纖維制成的紙張上起草了《獨立宣言》;許多版本的《圣經》也都采用了壽命更為長久的麻紙來印刷;20世紀90年代,關中平原的人們還在街邊嗑著炒熟的大麻籽聊著閑天……大麻與人類總有道不完的故事,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它背后的傳奇永遠不會窮盡。


[1] de Candolle.Origin of cultivated plants.New York:Daniel Appleton and Company,1885:148-149.First edition published 1882 in French.

[2] Vavilov N I.Tzentry proiskhozhdeniya kulturnykh rastenii.[The centers of origin of cultivated plants].[In Russian and English.] Bulletin of Applied Botany,Genetics,and Plant Breeding.1926,16(2):1-248]

[3] Mukherjee A,Roy S.C,de Bera S,et al.Results of molecular analysis of an archaeological hemp (Cannabis sativa L.) DNA sample from North West China.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8,55(4):481-485.

[4] Ren G,Zhang X,Li Y,et al.Large-scale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unravels the domestication history of Cannabis sativa.Science Advances.2021,7(29):eabg22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台北市| 樟树市| 兴业县| 石柱| 江安县| 金湖县| 襄垣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宁县| 华容县| 布拖县| 绿春县| 潼关县| 襄垣县| 哈巴河县| 中西区| 博湖县| 邵东县| 凤庆县| 仪陇县| 山阴县| 南涧| 渭南市| 伊川县| 邳州市| 互助| 临夏市| 麦盖提县| 兴业县| 鄂尔多斯市| 江西省| 柳林县| 曲麻莱县| 得荣县| 栾城县| 沙雅县| 东兴市| 扎鲁特旗| 延安市|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