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質量提升的微觀經濟效應研究:基于企業異質性視角
- 吳娉娉
- 3237字
- 2024-12-25 17:17:51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市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浪潮興起,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所依賴的人口紅利和低廉土地等優勢逐漸減弱,經濟貿易下行壓力增大。如何更好地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貿易形勢?產品質量提升是根本出路。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國家出口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那么中國的工業企業是否實現了產品質量提升,從量變的角度來看,提升到了何種程度?又是否實現了產品質量升級,從質變的角度來看,升級到何種層次等級?上述這些問題,鮮有學者作出探討和解答。
更進一步地,較少學者關注產品質量提升作為“因”所帶來的微觀經濟效應。從微觀層面來看,產品質量提升所帶來的經濟效應,關乎兩類主體:第一類主體是出口企業,出口企業既是產品質量提升的主體,也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主體。因此,其首要關注的是產品質量提升是否產生了出口增長效應(擴大了出口規模)?其次關注的是產品質量提升是否進一步提高了貿易利得(提高了成本加成)?第二類主體是勞動者,勞動者既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又是要素報酬的獲得者。因此,勞動者最為關注的方面是能否從出口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受益,分享企業的貿易利得?產品質量提升是否產生了工資溢價效應(提高了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鑒于此,本研究基于企業異質性視角,以出口企業為研究對象,沿著產品質量提升的出口增長效應—貿易利得效應—工資溢價效應的脈絡,從微觀層面考察了產品質量提升對企業出口規模、成本加成以及工資水平的影響,為理解產品質量提升給微觀主體帶來的經濟效應提供中國的經驗證據。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如下:(1)產品質量提升的評價體系研究。界定產品質量提升與產品質量升級的內涵,提出產品質量提升的測度指標,設計產品質量升級的評價指標,劃分產品質量升級的三大層次,探討產品質量提升與產品質量升級之間的聯系與區別。(2)產品質量提升的出口增長效應與貿易利得效應理論研究。利用可變替代彈性效用函數,將產品質量提升、生產率異質性和成本加成異質性納入企業異質性理論分析框架,探討產品質量提升對企業出口規模和成本加成的影響機理。(3)產品質量提升的工資溢價效應理論研究。將產品質量提升納入微觀企業工資決定理論模型中,構建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異質性特征對出口企業工資水平影響的微觀理論分析框架,探討產品質量提升對出口企業工資水平的影響機理。(4)對中國工業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出口產品質量提升狀況以及出口產品質量升級水平進行整體測度和分組分析,對中國工業企業的出口規模、成本加成和工資水平進行特征性事實描述。(5)產品質量提升的出口增長效應、貿易利得效應與工資溢價效應實證研究。提出研究假設,構建計量模型,實證研究產品質量提升對企業出口規模、成本加成與工資水平的影響,并從不同所有制企業、不同地區企業等方面進行拓展分析,同時進行相關影響機制檢驗。(6)基于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結果,得出具有啟發意義的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政府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調控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基于上述內容,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結論:(1)中國工業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實現產品質量升級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產品質量升級層次在不斷提高;但在不同類別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外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高于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國有企業產品質量升級水平高于其他企業。大型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和產品質量升級水平高于中小微企業。東部地區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高于中西部地區企業,西部地區企業的產品質量升級水平高于東中部地區企業。(2)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升級均對企業的出口規模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產生了顯著的出口增長效應。其中,產品質量提升對私營企業、微型企業、西部地區企業出口規模的正向影響程度較高,而產品質量升級對國有企業、小型企業、中部地區企業出口規模的正向影響程度較高。高層次產品質量升級對出口規模的正向影響程度依次高于低層次、中層次產品質量升級。(3)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升級均對出口企業的成本加成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產生了顯著的貿易利得提高效應。其中,產品質量提升對國有企業、低出口密集度企業、中西部地區企業的成本加成均未產生顯著的影響,但對其他類別企業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產品質量升級則是對中高出口密集度企業的成本加成未產生顯著影響。此外,低層次產品質量升級對成本加成的正向影響依次強于中層次、高層次產品質量升級。機制檢驗表明,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升級通過提高出口企業的產品價格和邊際成本,從而對出口企業的成本加成產生影響。(4)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升級均對出口企業的工資水平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產生了顯著的工資溢價效應。其中,產品質量提升對國有企業、中高出口密集度企業、中西部地區企業的工資水平影響不顯著,但對其他類別企業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產品質量升級對國有企業、低出口密集度企業、西部地區企業工資水平的正向影響更強。中層次、高層次產品質量升級對出口企業工資水平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低層次產品質量升級對出口企業工資水平卻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機制檢驗表明,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升級通過提升出口企業的技能結構和利潤水平,從而促進了出口企業工資水平的提高。
與現有相關研究相比,本研究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拓展:
第一,界定了產品質量提升的內涵,構建了產品質量提升的評價體系。現有相關研究很少涉及產品質量提升的內涵,沒有厘清產品質量提升與產品質量升級的內涵、聯系與區別,沒有涉及產品質量提升的評價指標體系,導致在實證分析中選取的產品質量提升的衡量指標存在較大差異,直接影響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研究的貢獻在于界定了產品質量提升與產品質量升級的內涵,構建了產品質量提升與產品質量升級的評價指標,劃分了產品質量升級的三大層次,探討了產品質量提升與產品質量升級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第二,從理論上闡釋了產品質量提升所產生的出口增長效應及貿易利得效應,系統揭示了產品質量提升對企業出口規模和成本加成的影響機理。現有相關文獻注重研究單重異質性(如生產率異質性、產品質量異質性)對出口的影響,很少涉及多重異質性對出口的影響,沒有涉及產品質量提升對出口的影響。本研究將產品質量提升、生產率異質性和成本加成異質性同時納入異質性微觀企業分析框架,構建了微觀出口企業層面的理論模型,系統揭示了產品質量提升對企業出口規模和成本加成的影響機理。
第三,從理論上闡釋了產品質量提升所產生的工資溢價效應,系統揭示了產品質量提升對工資水平的影響機理。現有相關文獻在探討企業出口與工資溢價的關系時,側重從出口產品“量”的角度分析出口對工資溢價的影響,較少從出口產品“質”的視角研究工資溢價等收入分配問題,忽視了產品質量提升也會對出口企業的工資水平產生重要影響。本研究將產品質量提升和企業異質性特征納入微觀企業工資決定理論模型中,拓展了企業工資溢價的微觀理論分析框架,揭示了產品質量提升對出口企業工資水平的影響機理。
第四,基于企業異質性視角,沿著產品質量提升所產生的出口增長效應—貿易利得效應—工資溢價效應的脈絡,實證研究了產品質量提升對企業出口規模、成本加成與工資水平的影響,得出了與眾不同的研究結論。現有相關研究較多關注產品質量提升的影響因素,較少關注產品質量提升所產生的微觀經濟效應,即使涉及產品質量提升對出口規模、成本加成與工資水平的影響,也只是把靜態的產品質量指標作為動態的產品質量提升的衡量指標,沒有涉及產品質量升級對微觀企業出口規模、成本加成與工資水平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構建計量模型,利用微觀數據,實證研究了產品質量提升、產品質量升級(及不同層次產品質量升級)對企業出口規模、成本加成與工資水平的影響,并對不同類別的企業進行分組分析,同時也進行了相關影響機制檢驗,得出了與眾不同的、具有啟發意義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