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礦產資源供需及礦業投資分析
- 劉慧芳 王俊編著
- 3560字
- 2024-12-19 17:39:35
第二節 石油的供給與需求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一般根據石油的密度水平將其劃分為輕質石油、中質石油、重質石油、特重質石油四類;根據含硫量將其劃分為低硫石油、含硫石油、高硫石油三類。根據原油用途可分為原油煉制和石油加工兩大部分,原油煉制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和液化氣,主要用于交通運輸和電力行業;石油加工包括石化產品,主要用于房地產、建筑、汽車、紡織服裝和農業。
一、我國石油資源狀況
(一)石油儲量
石油這一重要資源與戰略儲備物資一樣歷來受到世界各國重視。我國石油查明儲量與儲采比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具體見圖1-8。

圖1-8 2006—2020年中國石油查明儲量及儲采比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1》、《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查開采情況通報(2020年度)》。
我國石油查明儲量從2006年的22億噸增加到2014年的33.8億噸,增長了53.63%;2017年查明儲量增長顯著,達到35.42億噸;2019年石油查明儲量達到36億噸,居世界第13位;2020年達到36.19億噸。儲采比從2006年的11.9增長至2016年的12.7;2018年儲采比為最高點,達到了18.9。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低油價持續3年,低油價造成的困難削弱了投資上游產業的信心和能力,我國的石油上游投資明顯較低。2015年上游實際投資同比下降約30%,2016年上游實際投資同比下降32%。投資下降導致勘探工作繼續下降,2015年勘探井數量下降約10%,2016年進一步下降14%。自2017年以來,全國石油資源勘探開發投資持續增加,石油探明儲量增加。其中,新發現地質儲量在1億噸以上的油田包括鄂爾多斯盆地慶城油田和準噶爾盆地昌吉油田。
(二)石油資源分布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于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準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及東海陸架8個盆地,可采資源量達到172億噸,占國內全部可采資源量的81.13%。主要油田包括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長慶油田等。
1.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開發于黑龍江省的西部和松嫩平原的中部,處于哈爾濱與齊齊哈爾的中間地帶,是全球屈指可數的超大型砂巖油田。該油田的南北長度達140公里,東西最寬處為70公里,總面積為5470平方公里。經黨中央研究決定,我國于1960年進行石油會戰勘探,首次探明大慶油田。1963年大慶油田形成生產能力約600萬噸,當年實際原油產量達到439萬噸,為確保國內具備石油自給自足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1976年該油田的原油產量超過50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田,并且最高實現8000萬噸以上的產量。該油田從1960年開始投資開發建設,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產油量18.21億噸,等于同時期陸上全部石油產量的47%,尤其在原油的生產上,實現27年高水平、穩態生產5000萬噸,成為全球油田勘探史上的重大奇跡。通過改用新工藝、新技術,大慶油田當前的原油產量維持在超4000萬噸水平上。
2.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開發于山東省北部的渤海之濱—黃河三角洲地帶,是我國第二大油田,大部分位于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臺8個城市的28個縣(區),主要勘探面積達4.4萬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年末,探礦權注冊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探明儲量油氣田為81個,石油地質探明儲量為56.35億噸。1987—1995年,該油田的原油產量連續9年維持在超3000萬噸水平上;1996—2015年,該油田的原油平均產量連續20年維持在超2700萬噸水平上;2013年該油田的淺海油田實現超300萬噸的產量。
3.克拉瑪依油田
克拉瑪依油田基地開發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位于準噶爾盆地的西北邊緣,是新中國成立后勘探建設的第一大油田。該油田的原油產量居我國陸上油田第4位,連續25年保持平穩增產,累計產油量超過2億噸。2002年該油田的原油產量超過1000萬噸,是我國西部地區首個千萬噸級別的油田。準噶爾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40年以來準噶爾盆地及塔里木盆地共發現油氣田19個,克拉瑪依油田占主要地位,勘探油氣田15個,與原油配套的生產能力達到792萬噸,石油資源總預測儲量約86億噸,僅占當前已探明石油量的21.4%,仍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4.長慶油田
長慶油田主要開發于陜甘寧盆地,總勘探面積約為37萬平方公里,跨越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5個?。▍^),為近年來我國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油氣田。該油田于1970年開始油氣勘探,已發現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有19個。其石油資源儲量為128.5億噸,原油產量達到國內總產量的1/10。
二、我國石油生產狀況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2000—2015年,我國石油產量除2009年略有下降外一直保持穩步增長,2000年產量為1.6262億噸,2015年產量達到2.1456億噸,創歷年最高水平。2016年后,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石油產量連續3年下降,2018年為最低點,為1.8910億噸。隨著我國石油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加大,2019年國內石油產量開始回升,2020年達到1.9477億噸(見表1-4)。
表1-4 2000—2020年我國石油產量 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
根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2020年,天津的原油產量為3242.2萬噸,全國排名第1位;黑龍江的原油產量為3001萬噸,排名第2位;新疆的原油產量為2914.8萬噸,全國排名第3位;陜西和山東的原油產量分別為2693.7萬噸和2219.2萬噸;廣東的原油產量為1613.1萬噸,遼寧的原油產量為1049.4萬噸,其他省份的原油產量均不大,除甘肅和河北的原油產量超過了500萬噸以外,其余的原油產量均低于500萬噸(見圖1-9)。

圖1-9 2020年我國各省(區、市)原油產量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三、我國石油消費狀況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石油一次加工能力每年超過3億噸。2000年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石油消費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石油消費年增長率波動較大。
如圖1-10所示,我國石油消費量由2000年的2.24億噸增加到2020年的6.81億噸,增長率高達203.57%。我國石油總需求雖然很高,但人均消費量相對較低,世界人均石油消費量為每人每年12.55桶,美國人均石油消費量為每人每年68.81桶,英國人均石油消費量為每人每年30.18桶,而我國人均石油消費量僅為每人每年4.96桶。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未來對石油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可以判斷出我國的石油需求還沒有達到頂峰。但是,我國未來的石油消費將面臨多種不確定因素:一方面,煉化產能繼續擴張將繼續拉動石油表觀消費;另一方面,“雙循環”發展新模式以及對氣候變化做出響應的有關政策的實施會減少石油消費。

圖1-10 2000—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
四、我國石油進出口狀況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石油進出口貿易迅速發展起來,并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平衡本國能源市場供求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圖1-11所示,我國石油進口量持續增長,出口量比較小且增速不大。

圖1-11 2000—2020年中國石油進出口量及凈進口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1》。
如表1-5所示,為滿足國內石油供需缺口需要大量依賴進口,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表1-5 2010—202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

資料來源:《202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排名第6的石油開采國,但是2018年我國的石油進口量開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從2000年年初不足30%,到2010年上升至55.60%,再到2020年達到73.00%。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一方面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隱患,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國內經濟發展受到牽制。
當前,我國國內油氣勘探建設需要解決諸多難題:常規油氣的總資源量雖然十分豐富,但是布局比較零散,勘探水平整體要求偏高,尋找新儲量的難度增大;重大領域的接替仍不明確,并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低品位及非常規油氣的效益開發難度較大;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意味著油氣勘探開發的對象越來越復雜,規模增儲及持續上產的難度越來越大。據預測,今后若干年內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仍將持續提高,建立更加全面、開放的油氣安全保障系統已迫在眉睫。
表1-6為我國石油進口來源情況。
表1-6 我國石油進口來源情況

續表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易數據庫。
2019年,沙特阿拉伯超越俄羅斯成為我國第一大石油供應國,全年向我國提供石油合計33.397億美元,市場占比約為16.79%。2020年沙特阿拉伯再次成為我國第一大石油供應國。2020年俄羅斯是我國第二大石油供應國,但2016—2018年,俄羅斯連續3年為我國最大石油供應國。2022年5月,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842萬噸,俄羅斯在當月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我國最大石油供應國。伊拉克是我國第三大石油供應國,2020年石油進口額占比為10.88%。2021年我國從伊拉克進口石油8757萬噸,市場占比為11.1%左右,伊拉克的石油進口成本具有顯著優勢。在我國十大石油供應國中,阿曼是我國第六大石油供應國,我國則是阿曼石油出口的最大市場,阿曼石油的質量非常好,符合我國煉油廠的需求。據阿曼《觀察家報》2020年7月23日報道,阿曼向我國出口的石油一度占其出口總量的94.28%。我國石油的主要來源地是中東、非洲和俄羅斯,這三個區域的石油進口總量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82%。中東仍然是我國石油進口的主要地區,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48%。由于大量石油來自相對不穩定的地區,因此應對我國面臨的能源安全挑戰予以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