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煤炭的供給與需求

煤炭,被稱為黑色的金子、產業的糧食,自18世紀起成為人類世界所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進入21世紀后,雖然煤炭價值大不如從前,但它仍然是當前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煤炭供應問題關系著我國工業乃至全社會經濟發展是否平穩,對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煤炭資源狀況

(一)煤炭資源儲量

煤炭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煤炭資源儲量為煤礦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與潛力保障,2007—2020年我國煤炭查明儲量及增長率如圖1-1所示。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查明資源量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1805億噸增長至2019年的17386億噸,年增長率均為正值,但整體在波動中呈小幅下滑趨勢。其中,2008年、2013年、2017年增長率略高,2016年降至2%,2017年增至4.3%。2017年以后,隨著煤炭開采消耗量高于其新增查明儲量,煤炭查明儲量增長率逐年下降。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煤炭勘探活動減少,甚至停止,導致新增煤炭查明儲量只有1622.88億噸,增長率為-90%。

圖1-1 2007—2020年我國煤炭查明儲量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1》。

(二)煤炭資源分布

我國煤炭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4,煤炭資源除上海以外其他各省份均有分布,但分布極不均衡。在地理分布上呈現“西多東少、北富南貧”,具體見表1-1。

表1-1 2020年各省份煤炭資源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從省份來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4省(區),2020年4省(區)煤炭儲量均超過100億噸,占全國煤炭儲量的73%。其中,山西和陜西兩個西北省份煤炭儲量占比最大,分別占全國煤炭儲量的31.26%與18.11%。

從區域來看,華北地區占全國煤炭儲量的44.9%,西北地區占33.07%,西南地區占10.14%,華東地區占6.53%,東北地區占2.8%,華中地區占2.51%,華南地區分布量極少。

二、我國煤炭生產狀況

我國煤炭產量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第1位。如圖1-2所示,2001—2013年我國煤炭產量逐年上升,2014—2016年產量持續下降,2017年起產量恢復增長。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管理措施的加強,我國煤炭產量增長率自2002年起呈遞減趨勢,直至2014年變成負數,2017年開始又變為正數。

圖1-2 2000—2020年我國煤炭產量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2014—2016年,減產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需求不旺。首先,隨著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主要耗煤行業產品的產量增速也有所回落,電力、鋼鐵、建材三個“用煤大戶”2013年的耗煤量分別較上年同期回落3.4%、1.4%、1.1%。其次,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和煤炭消費逐漸趨緊,國家能源局及其他部委要求到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控制在62%以下。2014年,這一比例已經由2013年的66%下降到64.2%;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也由2013年的9.8%上升至11.1%。2015年,煤炭行業面臨更加殘酷的生存環境:1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截至2017年,京、津、冀、魯四省(市)的煤炭消費總量要減少8300萬噸;產煤大省山西于1月20日決定,到2020年原則上將不會新增煤炭資源配置,除關小上大和減量置換以外,一律不批準新建煤礦項目。再次,國內煤炭產能過剩問題較為嚴重,全國2014年煤礦的實際生產量約為40億噸,在建產能超過10億噸。最后,大量引進進口煤,部分擠壓國內煤炭的生產消費。相較于世界主要煤炭大國,我國煤炭資源開采成本偏高,價格相對偏貴。

2020年我國各省份煤炭產量見表1-2。

表1-2 2020年我國各省份煤炭產量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2020年有8個產煤大省的煤炭產量達到或超過1億噸。其中,山西煤炭產量為10.7906億噸,居全國第1位;內蒙古煤炭產量為10.2551億噸,居全國第2位。山西和內蒙古是我國煤炭大省,煤炭資源豐富,兩省煤炭產量占比接近全國的一半。陜西煤炭產量居全國第3位,為6.7973億噸,但其煤炭資源儲量高于內蒙古。新疆煤炭產量居全國第4位,近年來煤炭探明儲量增加。《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要建設大型國家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新疆大型煤炭基地還將以準東、吐哈、伊犁、庫拜為重點開發選址,推動“疆電外送”、“疆煤外運”、現代煤化工等重大項目。對于煤炭資源的開發,我國新疆地區具有較大的開發潛能。

三、我國煤炭消費狀況

我國作為煤炭消費大國,煤炭消費量位列世界第1,幾乎相當于世界各國煤炭消費的總和。煤炭也是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主導力量。2008—2013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0年消費量為349008萬噸,2013年消費量和增長率都達到最高,分別為424425.94萬噸和20.35%(見圖1-3)。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制造業、工業的大力發展導致煤炭資源的大量使用。

圖1-3 2008—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為煤炭行業健康發展做了制度性安排。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煤炭行業大幅去產能、落后煤企關停,煤炭消費量連年下降。2013—2016年,我國煤炭消費量下降了約3.56億噸,2014—2016年出現負增長。2017年以來,我國不斷推進煤炭結構性改革,煤炭消費也逐漸復蘇,但復蘇速度相對較慢,主要表現在火力發電、鋼鐵、水泥等重點用能行業中煤炭使用量不斷減少和非化石能源代替燃煤發電速度加快。

如表1-3所示,從主要的煤炭消費行業來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煤炭消費的比重最大,約為50%,是煤炭行業最大的下游行業;制造業的煤炭消費量占比居第2位,約為40%。煤炭和電力這兩個行業本應是“唇齒相依、和諧發展、互惠互利”的關系,然而在現實中,由于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不同和這兩個行業之間一直存在的壁壘,煤電矛盾往往由于“相生相克、互相矛盾”而爆發。經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有關人士調查,通過國內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的持續協調與升級,負荷“冬夏”所呈現的雙峰表現正在趨于合理,在對氣溫、供水及電煤供應等重要因素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新投產裝機、省際區際電力貿易、發電量,以及合理儲備的情況,預計今后幾年電用煤炭將繼續呈現增長態勢。

表1-3 2015—2020年各耗煤行業煤炭消費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我國通過采取系列穩態增長、調節結構相關的政策,使國內鋼鐵行業市場環境在2017年得以優化,煤炭消耗量比重保持平穩,但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鋼鐵行業受到資源和環保方面的強烈限制,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因此煤炭的消費增長不太可能大幅提升。煤炭行業的結構調整仍是當前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自2010年起,我國化工行業對煤炭的需求不斷攀升,導致煤炭消耗量不斷增加。根據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我國將聚焦于推進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的優化典范,有序推進煤制天然氣和煤制乙二醇的產業化示范,同時穩步推進煤制芳烴的工程化示范。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加快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團。隨著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升級優化,對煤炭的需求呈現顯著的增長趨勢。

四、我國煤炭進出口狀況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煤炭進出口貿易政策的調整,我國煤炭貿易出現了顯著的階段性變化。

如圖1-4所示,2006—2008年,我國煤炭出口量高于進口量,為煤炭凈出口國。2009年以后,雖然我國煤炭產量增長速度不慢,但受國內需求增長和產煤大省區位的影響,我國煤炭出口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且逐年下降。同時,我國煤炭進口需求強勁,進口量增長迅速,且遠遠高于出口量,貿易逆差越來越大。2013年進口量最多,達到了32708萬噸。2014年受我國煤炭需求增速下降的影響,煤炭進口量有所下降,2015年進口量繼續下降,為20406萬噸。2016年以后,我國煤炭進口量開始回升。一方面,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煤炭供需的逆向分布加劇,煤炭運輸長期形成了“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格局,隨著東部地區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大,國內煤炭供應受到鐵路運輸的制約,促使東南沿海地區的煤炭企業利用區位優勢,加大從國外進口煤炭的力度,以緩解煤炭供應緊張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國煤炭質量相比很多國家不高且價格高、熱量含量低、磷和硫含量高,因此,為了達到國務院頒布的一系列新的環境管理要求,降低成本,煤炭密集型電廠從國外進口大量煤炭,以減少煤灰、硫、磷的排放。

圖1-4 2006—2020年我國煤炭進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1》。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進口煤炭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煤炭主要出口地區是亞洲,我國是澳大利亞煤炭出口的重要市場。隨著中澳沖突的發酵,我國實施煤炭進口限制措施,政策收緊導致進入我國市場的澳大利亞煤炭數量開始減少。2020年10月9日,我國發電廠和鋼廠接到口頭通知,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隨著我國減少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對我國的煤炭出口激增。我國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煤炭出口市場,印度尼西亞的煤炭主要是低灰、低硫的次煙煤,相對清潔。這使得我國沿海發電廠可以將印度尼西亞煤炭與國內煤炭或進口高硫煤炭混配使用,從而減少發電廠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滿足國家環境管理政策要求,并且其貿易價格遠低于澳大利亞生產的高品質動力煤。具體見圖1-5。

圖1-5 2014—2020年我國煤炭進口來源地占比

資料來源:Wind數據庫。

我國煤炭的主要進口品種是動力煤,2014年進口量為11173.94萬噸,2020年進口量為8721.72萬噸。排第2位的進口品種是煉焦煤,2014年進口量為6244.02萬噸,2020年進口量為7262.24萬噸(見圖1-6)。近年來,我國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國內大容量高爐逐漸增多,但國內煉焦煤普遍不易生產一級以上優質冶金焦,產品難以滿足現代大型高爐的需要,因此對優質動力煤和煉焦煤需求量比較大。

圖1-6 2014—2021年我國主要煤炭品種進口量

資料來源:Wind數據庫。

五、我國煤炭價格趨勢

如圖1-7所示,2000—2008年,秦皇島煤炭現貨價格反映了國內煤炭價格呈持續上升趨勢。2009年受次貸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率下滑明顯,國內煤炭價格下降。在4萬億元投資的推動下,2010年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增長的態勢,在宏觀環境向好的引導下,煤炭價格逐步攀升,直至2011年達到每噸127.27美元的水平。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基礎能源和工業原料之一,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2012年,由于全球經濟萎縮,國內經濟增速減慢,煤炭需求量下降,煤炭行業產能相對過剩,煤炭價格也出現走低態勢,2015年達到67.53美元/噸的最低水平。2016年后,我國經濟增長率回升,社會能源需求增加,煤炭市場呈現產銷兩旺的趨勢。在市場需求和政策驅動下,煤炭價格穩步上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19年、2020年煤炭價格持續下降。

圖1-7 2000—2020年我國秦皇島煤炭現貨價格

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中國統計年鑒20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孟州市| 江阴市| 孝感市| 和平县| 晋州市| 松滋市| 崇义县| 瑞金市| 南安市| 信丰县| 元阳县| 华蓥市| 台山市| 铁岭县| 长武县| 晋宁县| 始兴县| 黄骅市| 平武县| 桓台县| 镇原县| 寿阳县| 罗田县| 会宁县| 宣汉县| 佛学| 东乌珠穆沁旗| 运城市| 万载县| 赤水市| 通辽市| 霍山县| 泸溪县| 赤峰市| 珲春市| 长沙县| 临澧县| 砚山县| 米林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