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公共物品原理與全球碳中和解決方案作者名: 楊寶明本章字數: 458字更新時間: 2024-12-18 17:14:57
2.2 氣候共識起點: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什么爭議30年難以達成共識?觀察30年國際社會氣候問題史,在發達國家的主導下,長久以來國際社會的解決方案,還是在碳排放權上將國家分等,將人分等,未能承認各國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權力。氣候問題的開端,甚至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封印發展中國家的工具,特別是針對中國。利益與立場對立明顯,廣泛而持久,難以緩解。發展中國家長期對西方國家的出發點存疑:解決氣候問題是輔因,想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主因。
好在由于技術的突破和人類對社會環境質量需求的提高,這個問題已經得到緩解,人類開始有能力找到更好的路徑,在發生根本沖突前解決這一問題。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體現在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在氣候問題上完全是共存亡的;同時,在發展上,發達國家要認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更不能用氣候問題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強化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優勢和控制地位。
中國政府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符合歷史趨勢的,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共鳴。如果中國政府能找到方法,在兼顧發展和減排的情況下,提前實現雙碳目標,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推薦閱讀
- 企業碳信息披露研究
- 2022—2023年中國裝備工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債券市場:制度建設與投資人保護
- 數智驅動鄉村振興
-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報告(2017):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增長的邏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談中國經濟如何發展
- 大資管進化再啟航:2022中國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珠三角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與轉型升級
- 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的信息精準傳播研究
-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對外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風險研究=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conomic Risk and China’s OFDI in Infrastructure(英文)
- 供給側改革與中國經濟轉型(英文)
- 區域投資環境評價:理論、實踐與反思
-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中國企業2008-2018
-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12年第1期/總第5期)
- 社會企業評論(2013年卷 總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