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全球氣候問題的哲學、社會學和法學討論

人類對氣候變化的直接關注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9年,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召集了第一次世界氣候會議,并確立開展WMO世界氣候計劃,旨在研究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的途徑,預測氣候變化和預防氣候災害,以保護氣候環境和氣候資源。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WMO共同發起組建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作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和規制的科學咨詢機構。在IPCC的推動下,1990年國際社會正式啟動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談判,1992年達成協議,1994年正式生效。

這一公約提出所有國家均要應對氣候變化,但在責任分擔上應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進行,發達國家應該率先采取措施。隨后每年舉行一次締約方大會,1995年第一次締約方大會在德國柏林召開。1997年第三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京都議定書》。這兩份文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奠定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

全球氣候問題本身過于復雜,在未看清問題本質、未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當下的代價。氣候問題難堪的現實是,各個利益集團更多地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特別是以OECD 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與以中國和G77集團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北矛盾至今仍沒有大的改觀,30年來國際談判與合作成果進展不大。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技術不斷突破,世界各國人民對生活環境改善的意識不斷提升,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大部分國家已自行制定出碳減排自主貢獻的雙碳時間表。雖然各利益團體仍矛盾重重,但全球氣候問題的對立性已大為改善。如果國際社會在一些減碳機制和國際協同方面能尋找到最優方案,人類解決氣候問題將大有希望。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針對氣候問題在哲學、社會學和法學層面進行深入探討,找到國際社會最大公約數,確定關鍵共識,才能建立最優的全球協同機制,加速碳中和進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乐亭县| 淄博市| 承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宁阳县| 平南县| 马山县| 陆川县| 咸宁市| 广丰县| 仪征市| 肃宁县| 紫云| 丁青县| 永登县| 八宿县| 长子县| 阳东县| 余姚市| 铁岭县| 乃东县| 高阳县| 松滋市| 沈阳市| 灵川县| 华阴市| 卫辉市| 攀枝花市| 阿荣旗| 绥中县| 定远县| 资溪县| 酒泉市| 千阳县| 县级市| 策勒县| 榆社县| 吉水县| 古田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