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上春樹的音樂異想世界:用音樂治愈疲憊的靈魂
- (日)村上春樹
- 1007字
- 2024-12-10 09:21:21
8.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K.551)
布魯諾·瓦爾特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Angel GR-19(1938年)
托馬斯·比徹姆指揮,皇家愛樂樂團,HMV ALP-1536(1957年)
彼得·馬格指揮,日本愛樂樂團,日Columbia MS7006(1963年)
卡爾·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日Gram.92MG 0651(1975年)BOX

最初聆賞這首曲子是SP時代的錄音,由瓦爾特(Bruno Walter)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我把這場演奏當作是定點觀測的基準,也就容易在聽的時候產生“和瓦爾特的演奏比較起來……”的心態。雖說有這么一個基準,比較容易判斷音樂的優劣,卻也難免失之偏頗。總之,瓦爾特的演奏令我印象深刻。
不過,就算以瓦爾特為基準來評價(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徹姆與馬格(Peter Maag)指揮的《第四十一號》也是令人聆賞得好滿足。雖然比徹姆的樂風有點老派,但絕不會予人過時之感,就像傳統落語(1)般,有著獨特趣意的演奏。看著封套上那張比徹姆露出笑容的照片,仿佛可以窺見他心中那種“飽嘗人生酸甜滋味”、通曉人情世故的余裕感。該說是美好時代催生美好音樂嗎?總感覺阿巴多、拉特爾(Simon Rattle)應該指揮不出這種風格吧(反正他們也不想走這種風格路線)。
馬格是1919年生于瑞士的指揮家。他于1963年訪日,指揮日本愛樂樂團,錄制了多首莫扎特的交響曲。我家有一張1970年以低價盤重新發行的唱片,是我在某間二手書店的角落里發現的,而且只賣100日元,這價格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內容如何?非常精彩。年輕時的馬格使出渾身解數指揮日本愛樂樂團,樂團也充分回應,讓我再次感嘆這時期的日本樂團水平之高,音質也很棒。拜這張唱片之賜,從此以后我便巡禮二手店成癮(尤其喜歡翻找特價箱子)。順道一提,馬格就讀瑞士的大學時主修哲學與神學,后來還迷上了禪修,1962年還以禪僧身份,遠赴中國香港修行一年左右,可能是那時順道走訪了日本吧,他稱得上是一位非常特別的指揮家。
提到訪日時的錄音,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第四十一號》也是令人難忘。這張唱片是1975年在NHK會館的演奏,柔和中帶著緊迫感的獨特氛圍讓人一聽就知道“哦……這就是維也納愛樂的樂音啊”。這一版和20世紀30年代瓦爾特指揮的版本幾乎一模一樣,交響樂團還真是不可思議!當然,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也很出色,完美地呈現了莫扎特的音樂世界。
“只有伯姆先生的指揮讓我始終參不透啊(捕捉不到其中奧妙)!揮著那么小的棒子,卻能驅使樂團表現得那么精彩。”這是小澤征爾先生告訴我的,他對于伯姆的評價。嗯……是嗎?
(1) 落語:日本傳統曲藝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與內容均類似于中國的單口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