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邁爾斯普通心理學(第13版)作者名: (美)戴維·G.邁爾斯 (美)C.內森·德沃爾本章字數: 827字更新時間: 2024-12-10 16:55:27
日常生活中的統計推理
統計是描述研究、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工具,幫助我們觀察和解釋肉眼可能錯過的事物。準確地理解統計能夠令所有人獲益匪淺。如今,能夠將簡單統計學原理應用于日常推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體現。人們不需要記住復雜的公式,就可以更清晰、更具批判性地考慮數據。
憑空估計往往會誤判實際結果,進而誤導公眾。只要有人提出一個較大的、籠統的數字,而其他人對此表示贊同,用不了多久,這一數字就會成為誤導公眾的錯誤信息。請看下列三個例子:
? 同性戀占總人口的10%,還是像各種全國性調查所表明的占總人口的2%~4%(見第11章)?
? 我們只使用了10%的大腦,還是使用了近乎100%的大腦(見第2章)?
? 每天走10 000步能夠讓人更健康,還是8500步或13 000步也行?游泳或慢跑可以嗎(Mull, 2019)?
設定目標時,人們都喜歡較大的、籠統的數字。在減肥時,人們更傾向于減掉10千克,而不是9.07千克。棒球擊球手在賽季結束前會沖刺提高平均打擊率,使得他們平均打擊率達到0.33的可能性比達到0.299的可能性高出近四倍。(Pope & Simonsohn, 2011)
看到聳人聽聞的標題,卻沒有證據支撐時(如全國有100萬青少年懷孕,200萬老人無家可歸,或300萬起車禍與酒精有關等),你就可以非常肯定地知道,這是有人在猜測。猜測者若是想強調這個問題,就會往更大的數字去猜;若是想盡量減少問題,就會往更小的數字去猜。要記住的一點:面對沒有證據支撐的較大的、籠統的數字,要進行批判性思考。
虛假統計還會引發無謂的健康恐慌(Gigerenzer, 2010)。20世紀90年代,英國媒體曾報道一項研究,表示服用某種避孕藥的婦女患血栓的風險增長了100%,而血栓可能引發中風。這篇報道廣為流傳,引起成千上萬的婦女停用避孕藥,結果導致了一大撥意外懷孕,還有估計13 000例額外的流產(這也與血栓風險增加有關)。由于這一較大的、籠統的數字的誘導,很少有人關注這項研究的實際結果:血栓風險的確增長了100%,但只是從七千分之一增長到了七千分之二。這樣的虛假警報表明,我們有必要進行批判性思考,教授統計推理知識,并且更透明地展示統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