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貨幣形態(Geldform)

由第一形態至第二形態,由第二形態至第三形態,皆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反之,第三形態與第四形態卻只有一點差別,那就是,金代替了麻布,取得了一般的等價形態。在第三形態,一般等價是麻布;在第四形態,一般等價是金。故由前者至后者只有一點進步,即:由社會習慣的作用,直接一般交換可能性的形態或一般等價形態,結局,與金這種商品的特殊的自然形態,成為一體的東西了。
金能以貨幣的資格,與其他各種商品相對立,是因為它原來就已經以商品的資格,與其他各種商品相對立了。像其他各種商品一樣,金可以當作等價物——在個別的交換行為中成為單一的等價物,或和其他商品等價物并列一起,而為特殊的等價物。漸漸地,它才在或廣或狹的范圍內成為一般的等價物。但它一經在商品界的價值表現中獨占到這個位置,它就成了貨幣商品了。自從它成為貨幣商品的時候起,第三形態和第四形態才區分開來,一般價值形態才轉化為貨幣形態。
當商品(例如麻布)的相對價值,是依靠充作貨幣商品的商品(例如金)表現時,其單純的相對的價值表現,就是這商品的價格形態(Preisform)。麻布的價格形態是:
20碼麻布=2盎斯金
若2鎊即為2盎斯金的鑄幣名稱(Münzname),則
20碼麻布=2鎊
貨幣形態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便是一般等價形態,從而,也就是一般價值形態(即第三形態)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但第三形態溯源于第二形態(即擴大的價值形態);第二形態的構成要素是第一形態,即20碼麻布=1件上衣,或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故,單純的商品形態是貨幣形態的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