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復賽風云之壯志未酬
- 東方艾艾大戰西門吹雪之比武招親
- 超云艾艾
- 5790字
- 2024-12-10 22:02:15
初賽的硝煙漸漸散去,十二位脫穎而出的佼佼者齊聚復賽賽場,他們分別是李白、薛昭、薛婉婷、趙云、蘇瑾然、關天逸、斯巴魯斯、小澤一郎、李鶴齡、馬克龍、吐蕃公主以及李承乾。復賽規則如下:首輪,十二位選手將通過抽簽分為六組,每組兩人。兩兩對決,對決項目為“武略才思辯”與“雅藝才情展”。“武略才思辯”需參賽雙方先就給定的一個大唐軍政相關的情境,如“敵軍夜襲糧草營,當如何應對”,各自闡述應對之策,由三位軍中大將和兩位文臣組成的評審團根據策略的可行性、創新性、完整性進行打分,滿分為十分。這一番唇槍舌戰之后,雙方再進行一場武藝較量,兵器自選,在規定的場地內一決高下,武藝評判則由五位江湖名宿負責,從招式的精妙、力量的掌控、應變能力等多方面評估,同樣滿分為十分。兩項分數相加,勝者晉級下一輪。而“雅藝才情展”則要求選手展示琴棋書畫其中一項才藝,由宮廷樂師、棋藝大師、書法名家與繪畫大家組成的專業評審團評判,滿分亦為十分,此環節得分將計入總分。
抽簽結果出爐,第一組是李白與關天逸。給定情境乃是“吐蕃大軍壓境,據守的關隘兵力不足,該如何退敵”。關天逸率先開口,他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后說道:“可先于關隘外設疑兵,以稻草人偽裝成士兵,多布旗幟,令吐蕃以為我軍兵力雄厚。再派輕騎繞后,截斷其糧草補給線,待敵軍慌亂之時,城中守軍再傾城而出,可獲大勝。”其策論條理清晰,有一定的可行性。
李白則微微仰頭,朗聲道:“此策雖有可取之處,但略顯冒險。吾以為,可一面緊閉關隘,加固城防,多備箭矢石塊。一面派出使者,攜重禮前往吐蕃周邊部落,許以重利,令其出兵牽制吐蕃。同時,城中守軍可不時派出小股部隊夜襲吐蕃營地,擾其軍心。待敵軍疲憊,我軍再聯合友軍,內外夾擊,必能大破吐蕃。”李白之策,旁征博引,融合古今戰例,更具創新性與完整性,令評審團不禁點頭稱贊,在策論環節,李白以八分對六分暫時領先。
隨后的武藝較量,關天逸手持長槍,槍勢如龍,招式剛猛。李白則抽出腰間佩劍,劍出如龍,劍氣縱橫。他的劍法剛柔并濟,每一劍都蘊含著強大的力量,又不失靈動變幻。幾個回合下來,李白逐漸占據上風,最終以一記凌厲的“破風式”逼得關天逸認輸。在武藝環節,李白得八分,關天逸獲六分。
而在“雅藝才情展”環節,李白選擇撫琴,他輕撫琴弦,彈奏起《廣陵散》。其指法嫻熟,琴音時而激昂慷慨,如壯士赴死;時而低回婉轉,似幽人嘆息。他邊彈邊講述:“《廣陵散》乃聶政刺韓王之意,琴音之中,盡顯俠義與壯烈。”宮廷樂師們沉浸其中,給予八分評價。關天逸則選擇書法,他書寫了一篇王昌齡的《從軍行》,字體端正有力,然在筆法的靈動與墨色變化上稍遜一籌,得六分。綜合三項成績,李白成功晉級下一輪。
第二組為薛昭與斯巴魯斯,情境是“遭遇敵軍埋伏,身陷山谷,如何突圍”。薛昭沉思片刻,說道:“可先派人搶占山谷高處,以弓箭壓制敵軍。再組織一隊勇士,以盾牌為掩護,向敵軍薄弱之處強攻,打開一個突破口。其余人等隨后跟進,且戰且退。”斯巴魯斯則提出:“應先在山谷中設下陷阱,如絆馬索、陷坑等,然后佯裝混亂,引敵軍深入,再發動陷阱攻擊,趁機突圍。”一番辯論后,薛昭的策略因更具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在策論環節略勝一籌,得七分,斯巴魯斯獲五分。
武藝比試中,斯巴魯斯的狼牙棒揮舞起來虎虎生風,力量驚人。薛昭卻沉著應對,他劍法沉穩,精準地拆解著斯巴魯斯的棒招,還不時尋得破綻反擊。兩人激戰數十回合,難解難分。最終,薛昭抓住斯巴魯斯一棒揮空的瞬間,以劍尖抵住其咽喉,驚險獲勝,在武藝環節薛昭得七分,斯巴魯斯為六分。
在雅藝環節,薛昭展示棋藝,他與一位宮廷棋士對弈,棋局之上,薛昭落子如飛,布局巧妙,頗有大將之風,最終以微弱優勢獲勝,得七分。斯巴魯斯則繪畫一幅草原風光,雖有幾分粗獷豪邁之意,但在構圖與色彩搭配上較為簡單,得五分。綜合下來,薛昭晉級復賽第二輪。
第三組是小澤一郎與蘇瑾然,情境為“我軍深入敵境,與后方失去聯系,如何獲取情報并安全返回”。蘇瑾然冷靜分析:“可先抓當地舌頭,逼問情報。再偽裝成敵軍,沿途避開敵軍巡邏隊,尋找我軍友軍或安全路線返回。”小澤一郎則提出:“應利用當地的情報網絡,如酒館、驛站等,收集情報。同時,派出信鴿,嘗試與后方聯系,再根據情報制定返回路線。”兩人的策論都各有千秋,評審團商議后,小澤一郎以微弱優勢在策論環節勝出,得六分,蘇瑾然獲五分。
武藝比試,蘇瑾然擅長劍術,劍法綿密,防守嚴謹。小澤一郎則擅長刀法,其刀法凌厲,攻勢兇猛。兩人激戰許久,最終小澤一郎抓住蘇瑾然一個防守漏洞,以一招險勝,在武藝環節小澤一郎得六分,蘇瑾然為五分。
雅藝環節,小澤一郎揮毫潑墨,一幅書法作品筆走龍蛇,字體飄逸,頗具神韻,得七分。蘇瑾然撫琴彈奏《平沙落雁》,琴音悠揚,但在情感表達上略有不足,得五分。綜合評定,小澤一郎晉級復賽第二輪。
第四組薛婉婷與馬克龍一組,所遇情境是“護送重要物資途中,遇山賊打劫,怎樣保障物資安全并擊退山賊”。薛婉婷道:“可先將物資隱藏于附近隱蔽之處,再由部分人佯裝押送物資前行,引山賊現身。待山賊出現后,伏兵盡出,從兩側夾擊,可一舉擒獲山賊。”馬克龍則說:“不如與山賊談判,許以小利,讓其為我們護送一段路程,暗中再派人通知附近官府,待官府援兵到來,再將山賊一網打盡。”在策論環節,薛婉婷的策略因更具直接性和可執行性,獲得了評審團的青睞,得六分,馬克龍獲五分。
武藝較量時,薛婉婷手持長劍,劍法輕盈,如翩翩起舞的蝴蝶。馬克龍則從腰間抽出一把精致的西洋劍,其劍法獨特,帶有明顯的歐式風格,刺、挑、削動作簡潔明快,且步伐靈活,不斷變換身形躲避攻擊,并伺機反擊。兩人激戰一番,最終薛婉婷憑借巧妙的劍法和靈活的應變,略勝一籌,在武藝環節薛婉婷得六分,馬克龍為五分。
在雅藝環節,薛婉婷繪畫一幅花鳥圖,色彩鮮艷,構圖精巧,得七分。馬克龍展示西洋棋藝,其獨特的規則與戰術思維令眾人眼前一亮,雖與大唐棋藝不同,但也頗具趣味,得六分。綜合成績后,按正常情況馬克龍應被淘汰。然而,評審團考慮到他來自異域,帶來了獨特的西洋文化元素,其在策論環節展現出新穎的思維方式,如與山賊談判并借助官府力量的策略雖未被完全采納但有一定創新性,且在雅藝環節的西洋棋藝展示也讓眾人眼前一亮,能為這場比武招親大賽帶來不一樣的文化交流視角和多元性。此外,他不遠萬里趕來參賽的誠意可嘉,綜合這些因素,評審團經過商議后,特批他晉級復賽第二輪。
第五組是李承乾與趙云,給定情境為“邊疆重鎮被敵軍圍困,水源被斷,如何破局”。李承乾思索后說道:“可組織敢死隊,趁夜色突襲敵軍營地,擾亂敵軍部署,同時派人尋找地下水源或挖掘深井,以解燃眉之急。”趙云則提出:“先以強弓硬弩在城墻上堅守,消耗敵軍兵力,再派輕騎出城,迂回至敵軍后方,截斷其補給線,待敵軍軍心渙散時,再內外夾擊突圍取水。”評審團認為趙云的策略在可行性與完整性上更勝一籌,在策論環節,趙云得六分,李承乾獲五分。
武藝比試中,趙云長槍一抖,槍花閃爍,盡顯英雄氣概,槍法精湛,力量與技巧兼備。李承乾雖也有一定武藝基礎,但與趙云相比稍顯遜色,幾個回合下來,漸落下風。在武藝環節,趙云得八分,李承乾為五分。
在雅藝環節,李承乾展示書法,字體工整,有皇家風范,但缺乏獨特的藝術韻味,得五分。趙云展示繪畫,畫了一幅駿馬圖,駿馬栩栩如生,有幾分神韻,得六分。綜合評定后,李承乾遺憾淘汰,趙云晉級復賽第二輪。
第六組吐蕃公主與李鶴齡一組,情境是“敵軍使用火攻,我方營地易燃物多,如何應對并反擊”。吐蕃公主說道:“可命士兵迅速砍伐周圍樹木,開辟隔離帶,同時組織滅火隊,用沙土、水桶滅火。再派輕騎繞后,襲擊敵軍火攻部隊。”李鶴齡則提出:“先用浸濕的棉被、毛毯等覆蓋易燃物,減少火勢蔓延。再以毒煙反擊敵軍,使其陣腳大亂,然后趁機出擊。”評審團覺得李鶴齡的策略更具創新性,在策論環節李鶴齡得六分,吐蕃公主獲五分。
武藝較量時,吐蕃公主雖奮力抵抗,但李鶴齡身手矯健,武藝不凡,且應對經驗豐富。在武藝環節,李鶴齡得七分,吐蕃公主為五分。
在雅藝環節,吐蕃公主展示吐蕃特色的舞蹈,雖舞姿優美,別具風情,但因評審團對大唐傳統琴棋書畫更為熟悉和側重評判標準,其得分也未達晉級要求,得五分。李鶴齡撫琴彈奏一曲,琴音清正平和,有幾分高雅意境,得六分。綜合各項表現,吐蕃公主慘遭淘汰。
此時,賽場邊的觀眾們也各有反應。有的為選手的精彩表現歡呼喝彩,有的則在低聲議論著各選手的策略優劣。而在不遠處的休息區,未參賽的選手們也在密切關注著比賽進程。斯巴魯斯滿臉不服氣,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不過是一時大意才落敗,那策略也并非不可行,只是未得到評審團賞識罷了。蘇瑾然則神色黯然,覺得自己雖已盡力,但技不如人,只能默默接受結果。關天逸一臉沉思,在反思自己與李白的差距,心中已有了日后提升的方向。
其中,汪倫在之前的比試中便郁郁不得志,此次復賽第一輪就被淘汰。他自覺顏面無光,就連同李白辭行都沒有,便直接返回家鄉去了。
文武百官們也對這場復賽議論紛紛。有的大臣贊賞比賽規則的嚴謹與全面,認為能選拔出真正的文武全才;有的則對一些選手的奇思妙策感到驚喜,覺得大唐果然人才濟濟;還有的對評審團的評判略有微詞,認為某些打分不夠公正,但也只是私下小聲嘀咕。
這場復賽的主持人正是魏征。他目光敏銳地注視著賽場上的一切,對于選手們的表現,他心中暗自評價。看到李白的才華橫溢,他點頭贊許;看到薛昭的沉穩睿智,他也頗為認可。對于選手間的爭議和百官的議論,他秉持公正公開的態度,只要比賽過程符合規則,他便不會輕易干涉。他深知這場比武招親的復賽不僅是選拔駙馬,更是展示大唐風貌與人才儲備的舞臺,所以他力求讓比賽順利進行,選出最優秀的選手進入決賽。
至此,復賽第一輪結束,李白、薛昭、薛婉婷、小澤一郎、馬克龍、趙云、李鶴齡七位選手成功晉級下一輪。
吐蕃公主遭淘汰后,心中滿是失落與不甘。她獨自站在賽場一隅,望著晉級者們的身影,眼神中交織著復雜的情緒。
她想起自己遠渡而來,肩負著吐蕃與大唐交好的使命,本以為能在這比武招親中一展身手,覓得佳婿,為兩國情誼再添重彩。在“武略才思辯”環節,她雖提出了自認為可行的應對之策,卻未得到大唐評審團的充分認可,她深知這是因兩國軍事理念與文化背景的差異所致,可仍不免感到遺憾。武藝較量時,她拼盡全力,卻無奈技不如人,那一瞬間,她深刻體會到了自身在武學造詣上與其他選手的差距,心中暗自發誓回去后定要勤加苦練。
而在“雅藝才情展”環節,她滿心歡喜地展示吐蕃特色舞蹈,本以為能以獨特的風情打動眾人,卻未料到大唐的評審標準更側重于本土的琴棋書畫。她看著周圍人對自己舞蹈的反應,雖有欣賞者,但從評審的眼神中她讀到了距離。她不禁思索,難道吐蕃文化在大唐的舞臺上終究難以大放異彩?
她亦有些許埋怨,覺得評審團未能完全領略自己的價值與潛力。她深知自己身份特殊,本以為會得到些許特殊關照,然而比賽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這讓她感到既無奈又欽佩。無奈自己未能突破規則脫穎而出,欽佩大唐能以公正之態舉辦賽事。
但失落之余,吐蕃公主也并未全然消沉。她意識到此次經歷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見識到了大唐眾多才俊的卓越風姿,無論是李白的才情、薛昭的睿智,還是其他選手的技藝,都讓她大開眼界。她決定將這些見聞帶回吐蕃,與吐蕃的子民分享,促進吐蕃文化與大唐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融合。她相信,雖自己在比武招親中鎩羽而歸,但兩國的情誼之路不應因此中斷,未來定有更多契機可尋,她將以另一種方式為吐蕃與大唐的友好往來貢獻力量。
吐蕃公主細細打量著晉級復賽的眾人。李白,他才情絕世,詩名遠揚,方才在賽場上的策論與武藝展示皆驚艷眾人,其瀟灑不羈的氣質仿若天邊的流云,難以捉摸卻又令人心動。可吐蕃公主思忖,他似太過隨性自在,于吐蕃與大唐的復雜邦交間,恐難以全心經營。
薛昭,沉穩睿智,行事周全,應對各種情境皆有條不紊。他那深邃的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擔當,無論是軍事策略還是雅藝才情,皆有不凡表現。吐蕃公主心想,若能與他攜手,想必在諸多事務上皆能相互扶持,只是他對自己是否有意,尚不可知。
馬克龍,來自異域,有著獨特的見解與新奇的思維方式。他在比賽中的表現別具一格,其帶來的西洋文化元素雖新鮮卻也略顯突兀。吐蕃公主覺得他或許能為吐蕃帶來不一樣的文化沖擊與交流契機,但文化差異或許也是未來相處的一大挑戰。
趙云,忠勇無比,武藝高強,且周身透著一股正氣。他在賽場上的英勇身姿令人印象深刻,可吐蕃公主擔憂他滿心皆系于守護文成公主與大唐之事,自己恐難以走進他的內心深處。
小澤一郎,雖有幾分才華,但其行事風格與背景文化與吐蕃格格不入,且在比賽中其眼神中時而閃過的鋒芒與算計,讓吐蕃公主對他心存疑慮,覺得并非良配。
李鶴齡,醫術精湛,才情亦有幾分,為人看起來溫和內斂。可吐蕃公主總覺得他少了些能在邦交與家族事務中縱橫捭闔的氣魄。
薛婉婷這邊,她女扮男裝參賽至今尚未被人識破。她看著周圍的人和事,心中既有著對比賽勝利的渴望,又有著一絲擔憂。她深知自己女扮男裝一旦被發現,可能會引發諸多麻煩和爭議,不僅可能會被取消比賽資格,還可能會給家族帶來聲譽上的影響。她在與其他選手交流互動時,總是小心翼翼,刻意壓低聲音,避免露出破綻。每次看到有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太久,她的心都會猛地一緊,生怕被人看穿。但同時,她也為自己能夠在這眾多男兒中脫穎而出而感到自豪,她的才情和武藝并不輸于他們,她渴望在這比武招親中走得更遠,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的可能,也想證明女子亦能有非凡的成就。她暗自祈禱著這份秘密能一直保守下去,讓她順利完成這場比武招親之旅。
在比賽過程中,薛昭和薛婉婷雖為兄妹,但因比賽規則嚴格且處于競爭環境,他們并未有過多明顯的交流。只是偶爾在賽場擦肩而過時,會有眼神交匯,彼此投去鼓勵與信任的目光,一切盡在不言中,他們都深知此刻需專注于比賽,不能因親情而有所偏袒或懈怠,要憑借自身的真才實學去爭取晉級的機會。
吐蕃公主對薛婉婷懷有幾分欣賞之意。她欽佩薛婉婷身為女子卻有著不輸男子的才情與勇氣,在賽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無論是應對山賊的策略,還是那輕盈靈動的劍法,以及精巧的繪畫技藝,都展現出了非凡的魅力。吐蕃公主覺得薛婉婷若為男子,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佳婿人選,只是自己所求乃是能與吐蕃并肩的夫婿,而非姐妹之情,所以在情感上更多是一種對優秀同性的贊賞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