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若敵人真有那些神器,柳升是怎么打贏的?”
“莫非他也得了仙人助力?”
永樂帝突然的反問,令朱慈烺意料不及。
他還是低估了畫餅大師的實力。
貌似……忽悠失敗了。
不,還可以圓回來。
他深呼吸一口氣,臉上浮現出悲傷。
“大明也仿制有類似的火器,安遠侯用了之后贊不絕口。”
“孫兒本來十分不解,仙人為何要費大力氣送孫兒到二百年后的大明毀滅前夕,在見證如此場景后……”
“孫兒,悟了!”
朱慈烺臉上悲傷轉為堅定。
“皇爺爺您組建神機營,大力支持火器,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若能一直延續下去,則大明當舉世無敵,可……”
“一切隨著大明的衰落而停滯,隨著大明的滅亡而終止,一切由皇爺爺而起!”
“朕?”永樂帝挑了挑眉,又聽見孫兒在宣揚自己的觀點。
“二百年后的火器雖達不到孫兒所言兇猛,卻也相差不遠,只要……”
“保住大明的火種,則在下一個時代,大明仍有一席之地。”
“朕得把精力放在軍事上,兩線作戰乃兵家大忌。”永樂帝提出了一個問題。
朱慈烺知道,想要打動一個人。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給出令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皇爺爺勝了又如何?”
“過不了幾年,又有下一個草原部落崛起,屆時又是一次勞師遠征。”
在即將激怒永樂帝的時候,朱慈烺快速甩出條件。
“孫兒可將二百年后的火器帶來,而且可令此世之人學后世之技藝,從而大規模生產二百年后的火器……”
“舉天下二百年之技藝,豈能不勝。”
永樂帝打量著孫兒,在一段時間的接觸過后。
他感覺得到,孫兒變了。
他這個孫兒的面貌和以往一樣,可性格卻變得和以往不同了,
以往孫兒雖與他親近,卻也十分懼怕他,從不敢質疑他。
現在的這個孫兒,卻完全不同。
以往的謹慎不見了,轉而顯得很急切,是因為二百年后……
朱慈烺面上無所動,心里卻十分忐忑。
他的想法很簡單,很粗暴。
從永樂時代到崇禎時代,足有二百余年的時光。
在如此漫長的時光中,大量的科技皆有所進步。
火器只是其中一項。
除此之外,有關天下穩定的農業、冶金等等科技皆有進步。
那可是兩百年的科技領先。
一旦將兩百年間的科技全部消化,大明足以獨步天下。
而率領大明開創全新盛世的帝王,又該得到何等的稱贊。
對于永樂帝這種雄心壯志的帝王,誘惑力何其之大。
只要保住二百年后的大明,那就一切都有了。
但——
很奇怪。
永樂帝竟無動于衷,然后又問出了那句話——
“那么代價呢?”
“朕看不見二百年后的世界,朕的北伐倒是被你徹底搗亂了。”
現實,太現實了。
永樂帝還有他手下的柳升,他們君臣全是一個樣,不見兔子不撒鷹。
一個個的怎就心眼如此之多。
朱慈烺知道是時候給出一點甜頭了。
“孫兒可以將神機營召喚來,只要……”
出于意料之外的是。
永樂帝果斷拒絕了這個提議。
“不可!”
“為何?”這下輪到朱慈烺滿頭霧水了。
他自以為言語描繪得足夠動人了。
開創一個足以千古聞名的盛世,難道還不足夠?
“可是皇爺爺不信孫兒所言?”
永樂帝搖了搖頭,十分自信道:
“朕信,可沒有那些東西,朕亦能取勝。”
永樂帝心疼了。
他心疼自己這個孫兒。
在家天下的時代,一個好的繼承人實在太重要了。
對于永樂帝來說,太子身體羸弱,不似長命相。
二子又太過于武勇,大明經不起兩代帝王大肆對外征伐的消耗,且其非長子。
他自己雖是篡位,卻深知如此繼位的弊端。
明正言順太過重要了。
何況,在孫輩中,有一個讓他得意的孫子。
一句“好圣孫”,他一直記在心里。
他的語氣又突然柔了下來。
“可沒了你,朕從哪里再去找一個好孫兒!”
朱慈烺語塞,他低估了原身在永樂帝心里的份量。
那可是一個神機營,加上一名大將,合計一萬五千精銳。
拿區區幾年的壽命換,而且還不是自己的壽命,恐怕在多數人看來都很合算。
可永樂帝拒絕了。
但朱慈烺卻拒絕不了,他拒絕不了神秘棋盤的安排,只要一閉上眼就必然回到二百年后的崇禎十七年,他也不知道如何在后世的那個身體死亡后,他還能不能回到二百年前的永樂十二年。
他試不起。
他沒得選。
“孫兒沒得選。”
正當朱慈烺心生絕望之際,一句話傳來。
“朕全都要!”
永樂帝一臉堅定。
“朕,也悟了。”
“孫兒的性命朕要保,繁華盛世朕也要!”
“所以不可操之過急,且先一步步來。”
一個急性子的人,勸他不要操之過急。
實在令人感到古怪。
不過能答應就好了。
朱慈烺也不打算深究什么。
順勢提及了自己的所處的困境。
“怕是等不及,安遠侯雖擊敗敵軍,可城中瘟疫橫行,若無法及時遏制瘟疫,恐前功盡棄。”
“孫兒要醫官,只要懂醫術的人都要……”
“還有藥材,我有一治療瘟疫的藥方,按以上尋藥材,多多益善。”
永樂帝也沒想到,孫兒遇到的困境比他想象中的還難。
在片刻的沉默后,他那急性子的一面,徹底展現了出來。
一拍大門,直呼:“陳懋何在?速速將軍中所有軍醫連同藥材盡數帶到城外校場……夏原吉何在?速速召集人手將城內外藥材收集到城外校場,天黑之前,朕要看到人和藥材都在校場候著!”
“臣陳懋遵旨!”兇猛的大漢率先領旨。
朱慈烺這才知道,原來此人竟是寧陽侯陳懋。
“臣夏原吉遵旨!”
夏原吉也領旨前去。
永樂帝雷厲風行地行事風格,讓朱慈烺見識到,原來大明官員也有效率如此高的時候。
一令而萬軍動。
這才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