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父子談話
- 我在大秦當支教老師
- 喜新念舊
- 2329字
- 2025-01-09 21:10:00
“村長,認識到問題就是改變的開始。您現在意識到這一點,還不算晚。我相信您一定能改善您和大兒子之間的關系。”
“多謝先生為我指點迷津!”嬴政笑著感謝趙實,同時心里想:朕回去后要與扶蘇好好談談。
“一點點拙見而已,能對村長您有所幫助,我就滿足了!”趙實謙虛地回應。
“對了,先生,您上次提到大秦的滅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能否詳細解釋一下?我很想聽聽。”嬴政微笑著詢問。
“當然可以!”趙實笑著點頭,然后緩緩說道:“大秦的滅亡,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之一,上次我們提到過,是秦國的法律過于嚴苛,雖然統一了六國,但未能很好地融合各地的風俗民情,導致民間積怨甚深......”
“是的,先生,上次確實是這樣說的。”嬴政點頭表示同意。
“這次我們來說說第二個內因,”趙實停頓了一下,喝了一口水后繼續說:“第二個內因就是嬴政在位期間沒有立太子。這導致了皇位繼承的不確定性,為后來的宮廷斗爭埋下了隱患。”
嬴政心中震驚:朕沒有立太子竟然也是導致大秦快速滅亡的原因?
“先生,能否請您詳細闡述一下立太子這個內因?”震驚之余,嬴政立刻請求趙實詳解。
趙實點頭,說道:“立太子,不僅僅是為了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穩定朝局,減少內部的權力斗爭。
嬴政在位期間,雖然文治武功,統一六國,但未能確立太子,使得朝中大臣各自為政,紛紛尋找自己的靠山,這也為趙高和李斯合謀篡改遺詔提供了機會。”
趙實繼續分析:“如果嬴政早早立扶蘇為太子,那么他死后,趙高還有機會篡改遺詔嗎?胡亥還會繼位嗎?大秦還會二世而亡嗎?”
嬴政深思趙實的話,覺得頗有道理。
如果他早早立扶蘇為太子,或許就不會出現趙高篡改遺詔的局面。
在他去世后,扶蘇可以順利成為大秦的第二任皇帝。
以扶蘇的性格和才能,他繼位后必然會輕徭薄賦,減輕刑罰,緩和民間積怨,大秦的社稷或許能夠延續得更久。
“確實不會出現先生所說的情況。”想通之后,嬴政點頭認同。
見村長已經理解,趙實繼續說:“此外,立太子對于穩定民心也具有重要作用。
太子是國家的未來,民眾對太子的期望可以轉化為對國家的忠誠。
而沒有太子,民眾對國家的未來感到迷茫,這不利于國家的長期穩定……”
趙實的話讓嬴政深感啟發,他開始認真考慮立太子一事:
‘唉,趙實的一番話,如同撥云見日,讓朕看到了自己多年來的疏忽。
朕原以為,只要國家強盛,法律嚴明,就能確保大秦的長治久安。
卻沒想到,忽視了立太子這件看似小事,竟埋下了如此深重的隱患。
朕一直在追求權力的高度集中,卻忘記了權力傳承的重要性。
若不是趙實提醒,朕或許還會繼續沉溺于自己的文治武功之中,忽視了國家未來的根基。
大秦沒有太子,就如同大樹無根,風雨一來,難免動搖。
扶蘇,朕的長子,他性格仁厚,才能出眾,確實是朕理想的繼承人。
朕之前為何沒有下定決心立他為太子呢?是擔心他過于仁慈,無法駕馭這龐大的帝國嗎?
還是因為朕對權力的執著,不愿過早放手?
如今想來,朕的顧慮實在是多余。
一個國家的穩定,不僅僅依賴于君主的威嚴,更在于民眾的歸心。
若扶蘇能成為太子,他的仁政必然能贏得民心,國家也會因此更加穩固......
朕不能再猶豫不決。朕要立扶蘇為太子,讓天下人知道,大秦的傳承有序,國運昌盛。
同時,朕也要加強對扶蘇的培養,讓他不僅在仁愛之上,更在治國之道上有所建樹......’
嬴政終于在內心確定了立太子的事。
一旁,趙實還在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大秦滅亡的內因,殊不知他的話又一次改變了大秦的命運。
“先生,時候也不早,我該去忙事務了,我下次再聽你講大秦滅亡的內因!”
趙實分析了立太子的利弊后,嬴政就有些按耐不住了,想立馬回宮中和李斯詳談一番立太子之事。
于是,他立馬找了一個借口。
“別啊,村長,我正說的起勁呢,您這會讓我停了,難受啊!”
正說的起勁的趙實,聽到“村長”不聽了,要去忙事務了,立馬苦澀著臉。
“下次一定聽先生講完!”嬴政笑著向其保證。
“行吧,村長您去忙吧!”趙實笑著接受了,緊接著便起身送別村長。
……
嬴政回到宮中,立即傳喚了李斯,商議立太子之事。
“朕今日與趙實先生深談,方才意識到立太子一事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性。扶蘇乃朕長子,性格仁厚,才能出眾,朕意欲立他為太子,卿以為如何?”嬴政嚴肅地詢問。
李斯沉思片刻,答道:“陛下英明,立太子確實是國家大事。扶蘇公子仁愛寬厚,深得民心,立為太子實乃眾望所歸。微臣贊同。”
“只是,”忽而,李斯又猶豫地說道:“陛下不久前才下旨將扶蘇皇子貶赴邊疆,與蒙恬將軍一起守衛邊疆......如今又要立扶蘇皇子為太子,會不會......”
嬴政聽罷李斯的話,眉頭微微皺起,他確實才下令貶扶蘇赴邊疆,與蒙恬一起守衛邊疆;但扶蘇尚未出發,還是可以改令的。
只是改令的話,有損威嚴。
嬴政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立扶蘇為太子一事暫時放一放,先讓扶蘇去邊疆歷練幾個月,等其歷練完了,朕立刻下詔讓他回來,并立他為太子。”
“陛下圣明!”李斯應聲道。
“扶蘇如今還在大牢?”嬴政又問。
“陛下下令讓扶蘇皇子趕赴邊疆后,扶蘇皇子便回府收拾行囊了。”
“讓扶蘇來見朕,朕有話要對他說。”嬴政對李斯道。
李斯領命,隨即派出使者前往扶蘇的府邸,傳達嬴政的旨意。
不多時,扶蘇匆匆入宮,面見嬴政。
扶蘇踏入宮殿,見嬴政坐在龍椅上,神色嚴肅,他趕忙跪下行禮:“兒臣扶蘇,參見父皇。”
“扶蘇,起身說話。”嬴政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柔和。
扶蘇站起身來,目光恭謹地望著嬴政,等待嬴政的訓示。
嬴政深深地看了扶蘇一眼,緩緩開口:“扶蘇,你可知道,朕為何要將你貶至邊疆?”
扶蘇微微一愣,垂首答道:“兒臣知罪,是兒臣言行不當,惹父皇生氣。”
嬴政輕輕搖頭,嘆了口氣:“你誤會了。朕貶你至邊疆,并非因你言行不當,而是想讓你去歷練,體會民間疾苦,了解邊疆戰事。
朕知道,你性格仁厚,心地善良,但治理國家,僅有仁愛之心是不夠的。”
扶蘇聞言,不禁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