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找李白
- 大唐之虎
- 西門揚舟
- 2433字
- 2024-11-26 12:01:00
盡管莫秸賣力‘推銷’,李持盈卻只微微搖頭。
她并不是恪守清規戒律,而是作為公主有皇家儀態,多年以來養成了習慣。
清雪見李持盈拒絕,莫秸的手卻沒收回去,便出手一把奪了過來,“不就是蒜嗎?說得那么與眾不同,要是沒有別的吃食,把早上銀餅還我,還什么摯愛親朋...”
“沒問題,你等著。”
莫秸回答得很干脆,起身便向草廬走去。
這舉動,讓三女為之一愣,特別是公主李持盈,對莫秸更為疑惑。
年紀輕輕隱居在此,說話做事都不像普通人,但身形膚色又像真隱士,究竟是寒門子弟,還是山里普通的百姓?
一年都吃不上肉,訛二十兩卻說還就還?是畏懼我的身份?
李持盈想不通。
忽聽清雪在旁嘟囔:“這廝雖被我拆穿,但卻不是個老實人,我們吃了他幾塊肉,估計最多能退一半。”
“我看他挺坦誠的,要不要賭一賭?”
飛燕的搭話幫腔,讓李持盈也來了興趣,好奇問道:“你想怎么賭?”
“嘿嘿,如果莫秸等會全退,姐姐就吃他一瓣蒜?”
“要是不全退呢?”
“那我吃。”
清雪這時猶豫起來,她想拿了銀子催促離去,心說如果再吃他的蒜,不得一直待在這兒?
已經知道是狗肉,再香也不好繼續吃,這吃得半半拉拉的,不如早些下山飽餐。
就在這時,李持盈拍了板。
“這賭得有趣,我給你們見證。”
“阿郎...”
清雪本想不賭,但話還沒說出口,就看到莫秸出現。
他大步流星走來,將那銀餅輕輕放在桌角,端碗拿筷同時說聲‘收好。’
早上訛清雪二十兩,只是回應她的囂張跋扈,也想為家里添點農具、種子,現在見過貴人玉真公主,認為她不會不講理。
再說吃了我的肉,還好意思逼我搬家?
至于沒錢買農具與種子,莫秸心里一點也不慌。
既然選擇在此隱居,就該像天上云般自在,日子怎么舒適怎么來,要是到這里還繼續卷,豈不白白重活一回?
他在原來世界,努力學習、拼命工作,為了在向往的大城市立足,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裁員失業就馬上去送外賣,幾乎一刻都不得閑。
當生活變成生存,整個人就麻木了。
到了這半山草廬,沒有老板的責罵,沒有同事勾心斗角,沒有生活雞零狗碎,睡覺睡到自然醒,每天時間反而變長了。
在此雖然過得清貧,但耕種自樂、身體健康,低欲望卻在享受人生。
兩世為人,莫秸很有自知之明,就是有【谷神命格】加持,那也只是種地好手,但本質上還是普通人。
回到古代,就比別人聰明?或者說掌握先機?
這里是大唐,他對這朝歷史止步課本,其實算不上多熟悉,如何去縱橫捭闔?
能背出幾篇唐詩宋詞,寫詩寫得過李白杜甫?或許就這么簡單過一生,未必不是一種圓滿。
當然,在自己的隱居之處,有美人賞心悅目,也是一大樂事。
所以莫秸歸還銀兩,并沒有與清雪計較,反而熱情招呼眾人,說道:“即便世人對食狗肉有偏見,你們就說香不香吧,另外我這里沒外人說三道四,幾位姑娘可放心品嘗,這會肉燉得更爛也更香,我也不收錢...”
“你會這么好心?”
清雪帶著質疑追問,并伸手抓住一塊蒜瓣。
賭輸了,她得認。
“銀兩不還了么?我剛才就說過,若這鍋肉吃不完,最后是要扔掉...”
莫秸話到一半戛然而止,因為看見清雪居然在吃蒜?
喂!這不符合你的人設。
“姐姐,如何?”
“有點辣...”
“剛挖的新蒜自然辣,你不妨再吃一塊肉。”
清雪對狗肉反應最大,莫秸原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這姑娘竟真聽話,就著蒜又吃了一塊肉。
“果然滋味獨特,他真沒騙人...”
“是嗎?我也嘗嘗。”
看到飛燕也來抓蒜,莫秸再次對李持盈‘推銷’:
“貴人姑娘,我們兩人都吃了蒜,沒聞到刺鼻氣味吧?這生蒜有助吃肉解膩,真建議你試試。”
“等一會,另外,別叫貴人姑娘,這聽起來很奇怪,你不知道我是誰?”
“我第一次見你,知道不更奇怪?”
莫秸聽得云里霧里,暗忖你是貴人了不起,我就該知道你是誰?
李持盈滿臉狐疑,扭頭看向北方山下,喃喃說道:“你既隱居此山,可知山下道觀來歷?”
“我孤身在此,實在不知...”
“呵...好吧...”
莫秸表情不像偽裝,李持盈不想繼續試探,同時看到飛燕對她點頭,便補了一句‘我姓李’,之后也拿起蒜瓣嘗試。
“李姑娘好...”
“莫先生,敢問你今年青春幾何?隱居在此多久了?”
飛燕接下話腔開口第一句,就難倒對李持盈打招呼的莫秸。
只見他抓腦袋,半天憋出一句:“山中不知歲月,我不知來了多久,年齡也記不起了...”
“哪有自己年齡都不記得的?”
“我真不記得...”
不是莫秸打馬虎眼,他前世活了快三十歲,但這具身體顯然更年輕,只是穿來全無記憶,原主隱居多久根本不知道。
看到眾人表情各異,他又笑著打起了哈哈,“你們就當我十八歲好了。
“十八?”
“對啊,我這個人有個特點,對于不知道對方年齡的,都一律默認十八。”
“那我呢?”
旁聽的李持盈,也被勾起興趣。
莫秸笑曰:“你們要是不便說,我都會當作十八。”
“呵呵,先生真會打趣...”
李持盈竟被逗樂了,飛燕又連珠炮發問:
“先生剛才說狗肉滋補,你莫非懂岐黃之術?”
“先生不記年齡,總記得父母家人,或者家鄉何在吧?”
“柵欄上的花很好看,是先生特意栽種修剪么?不知叫什么名字?”
......
飛燕人美嘴甜,莫秸都一一作答。
李持盈與清雪,則在旁邊吃邊聽,偶爾也搭上兩句,氣氛又變得歡快。
莫秸燉的這一鍋狗肉,最后都進了大家肚子。
什么以食狗肉為恥,什么不食韭蒜葷物,都沒逃過真香定律。
在草廬待了兩個時辰,直到別館的扈從找上山來,她們才在莫秸的指點下,從他下山的路徑離去。
臨行之前,清雪借著進屋倒水,將銀兩又偷偷留下。
三人根據指點,先下到溝中小道,再一路向北而行,于黃昏前出到峪口。
玉真公主的別館,就在就峪出口附近、延生觀下方,依山傍水、景色秀麗。
莫秸的話,真假難辨。
飛燕剛一回到別館,就奉命去尋仆從問話,這些人久居此地、耳聽八方,或能知曉莫秸底細。
而李持盈略作休息,便漫步來到別館詩板屋。
她仰著頭,在懸著的詩板叢翻找,同行的清雪疑惑問道:“阿郎找誰的詩?奴婢幫你一起。”
“記得叫李白,他也來自蜀地。”
“啊?哦...”
清雪聞言一愣,但馬上幫忙尋詩。
莫秸說他家鄉在蜀地,阿郎真對莫秸上心了?
“李白是吧?我找到了!”
“嗯?拿來我看。”
李持盈接下詩板,只見牌板上刻著: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