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供應商和客戶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關者,采購和銷售是公司運作的關鍵環節,與供應商、客戶之間的業務聯系和資源整合直接反映了企業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協同效率已經成為企業、產業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12年,美國國土安全部就通過了《全球供應鏈安全國家戰略》,將供應鏈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2013年,德國政府推出“工業4.0”戰略,使產業革命助推德國的產業供應鏈發展。2014年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建立了“APEC供應鏈聯盟”,并確定了提升區域內供應鏈績效指數的發展目標。可見,發展供應鏈早已成為全球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共識。

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及完善,供應鏈迎來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期。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這是我國首次將供應鏈創新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指導性文件,為發展供應鏈指明了方向,以更好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立足振興實體經濟,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第四項任務為“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具體要求是“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現代供應鏈”概念的提出為我國供應鏈創新與實踐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在傳統供應鏈基礎上有了一定延伸。2018年4月,《商務部等8部門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號,以下稱《通知》)發布。《通知》提出,推動形成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產融結合、供需匹配、優質高效、綠色低碳、全球布局的產業供應鏈體系,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此期間,地方政府響應推進供應鏈創新號召,不斷建設和完善各類供應鏈平臺 例如,南京市政府充分發揮南京市區域商貿中心城市的優勢,培育經營規模超1 000億元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將南京市打造成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成都市發布《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實施方案》,積極探索高標準推進供應鏈試點建設的“成都模式”。。近年來,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球蔓延、“碳達峰”“碳中和”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加速重構與調整。2020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特別提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了多措并舉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補齊相關短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積極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靠、穩定、暢通、多元等要求日益突出,供應鏈安全穩定對我國未來鞏固中國制造競爭優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傳遞市場價值、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和協同效率,黨和國家不斷推進和部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有關工作,以促進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現代供應鏈的發展正為未來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一是現代供應鏈的發展有利于中國企業注重提升核心競爭力,向整合型企業轉變;二是現代供應鏈的發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降本增效的同時提升創新水平和發展質量;三是現代供應鏈的發展通過產業扁平化、共享化、去中心化提升社會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但是,我國現代供應鏈效率仍有待提高。供應鏈發展面臨治理機制不完善、政策支持缺乏、行業組織建設滯后、供應鏈人才匱乏等問題。此外,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與供應鏈相關的一些重要信息披露存在隨意性、主觀性和大量缺失。信息不對稱帶來了交易成本的提高,投資者決策失去了可靠支撐,資本市場信息透明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公司參與現代市場競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未來,供應鏈競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變動等外部因素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兩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要求。

推進現代供應鏈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還依賴企業內在的發展需求和經營者決策。國家通過供應鏈戰略提升國家競爭力;政府通過供應鏈體系建設豐富政府管理手段,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企業通過供應鏈創新助力企業快速響應市場、減少各環節交易成本、持續增加供應鏈整體的長期競爭力和盈利能力。2019年5月28日,全球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高德納(Gartner)公布了年度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巴斯夫、施耐德等榜上有名,阿里巴巴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闖進榜單。值得注意的是,上榜企業超八成與阿里巴巴合作密切,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在供應鏈領域的領導力以及該企業建設數字化供應鏈、提升營運效率的能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固網產業趨勢及進展匯報會上強調,強化與產業優質資源戰略合作,提高自身競爭力。他所強調的開放合作、分享利益體現著經營管理者對供應鏈價值的重視,從上游到下游產業鏈的整體強健是華為生存之本 黃衛偉,等.以客戶為中心[M].7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73.。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穩定且緊密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實現企業間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上市公司是供應鏈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前進、調整、創新,往往作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把握戰略機遇,牽引資源配置。與此同時,信息是供應鏈發展整合的重點要素:一方面,信息在企業原材料獲取、生產、銷售產品、顧客購買等階段的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信息聯系著供應鏈中的企業節點,本質上體現著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內容。信息在供應鏈中流動頻繁且變化最快,管理和把握好信息流可以對公司物流、資金流等方面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核心企業(上市公司)是供應鏈信息交換的中心。在信息處理、披露和傳遞中,其供應鏈特征如何影響上市公司本身的決策行為和經濟效益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供應鏈特征又有怎樣的作用機制呢?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必須明晰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及其體現的供應鏈特征,厘清供應鏈特征對公司行為和業績表現的邏輯關系。

本書基于信息機制,結合我國目前供應鏈發展現狀、公司制度環境特點和市場環境特點,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回答上述問題,深入探究上市公司供應鏈特征在不同信息層面對公司行為和業績的影響,挖掘公司價值創造過程中供應鏈特征的治理機制。這對公司客觀認知與供應商和客戶的關系、行業有序融合發展和推進我國現代供應鏈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也對當前新發展格局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與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1.1.2 理論背景

公司為誰而存在?將為誰而存在?究竟應該為誰而存在?在此方面,西方微觀經濟學和公司理論有兩種觀點。傳統的公司治理是以實現股東利益為中心的,奉行“股東至上”主義,即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擁有控制權,作為投資人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而公司的管理者應對股東負責,如果公司不能為股東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股東有權更換管理者。因此,這種觀點認為,公司是為股東(shareholder)價值最大化而存在的。這種觀點在資本市場發達的英、美國家最具有代表性。但是,在現代公司經營環境中,公司具有社會屬性,上述觀點忽視了公司運營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社會功能。一方面,當公司將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時忽視了對員工、客戶、供應商、債務人乃至社會的責任,存在著為了公司股東的利益不擇手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股東誠然承擔了經營風險,但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設定使股東并不承擔全部風險,只是承擔了與其投入資本對應的風險,其他風險反而是其他利益相關者在承擔。因此,有觀點認為,公司是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價值最大化而存在的(Freeman,1984)。這種觀點代表了歐洲和日本公司的看法并得到當地法律的支持。在后工業化時期,隨著現實中對公司單純只追求“股東主權”和最大化利潤目標的批判、對公司社會責任和倫理問題的重視,利益相關者被賦予了更多應有的權利。

公司是適應市場經濟社會化大生產需要而形成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是市場經濟的參與主體。從公司的定義和目標分析來看,公司經營不僅要將價值增長擺在首位,還要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滿足各方面的利益,履行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是一個圍繞實現股東最大化財富協調利益的動態過程。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股東、供應商、客戶、員工和政府的地位不同,其重要程度也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轉變,但是供應商和客戶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供應商和客戶與核心企業既是利益共同體,又存在目標沖突,這使得供應鏈關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如何處理好和客戶、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是公司治理面臨的重要課題。

隨著近年來的供應鏈競爭加劇,金融學、財務學領域的學者們對供應商和客戶關系與公司價值話題的關注逐漸增多,多采用問卷分析、案例分析和實證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研究側重點多為客戶集中度、議價能力等(Wang,2012;Kim等,2015;Cen等,2016;Dhaliwal等,2016;Campello和Gao,2017),尤其在上市公司供應鏈方面的研究中,學者們主要從業績(陳正林和王彧,2014;李艷平,2017;李歡等,2018)、融資能力(王迪等,2016;江偉等,2017;李歡等,2018)、分析師和審計決策(王雄元和彭旋,2016;方紅星和張勇,2016)等方面討論供應商和客戶的關系,較少基于信息機制討論供應鏈特征發揮的作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和客戶關系的特點決定了上市公司供應鏈特征作用機制的復雜性,其中不僅包括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協同產生的“治理效應”(陳正林和王彧,2014;王迪等,2016;李艷平,2017;Krolikowskia和Yuan,2017;江偉等,2017;李歡等,2018),還包括上下游企業依賴程度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等引發機會主義行為的“風險效應”(Itzkowitz,2013;Dhaliwal等,2016;王雄元和高開娟,2017;江偉等,2017;Oliveira等,2017)。此外,供應鏈信息反映企業經營前景和發展狀況,這種信息在資本市場上具有“信息溢出效應”,有利于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增加信息的透明度(Johnstone等,2014;方紅星和張勇,2016;王雄元和彭旋,2016;李丹和王丹,2016;江偉等,2017)。針對供應鏈特征對公司行為的影響研究,不同學者研究角度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現有研究結構較為松散,同時受到研究方法、研究數據、研究層次等方面的局限。第一,供應鏈特征的表現形式、分類不完善,研究維度單一。例如,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中,基于企業層面的供應鏈關系型交易特征研究已逐漸受到關注,但基于高管層面研究供應鏈特征對公司影響的成果較為匱乏。第二,供應鏈特征對公司影響的研究結論不統一,有關供應鏈特征影響公司行為的效應和路徑還未厘清,系統性分析不完善。第三,針對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及新興資本市場的特點,缺少供應鏈特征影響公司行為及經營效益的具體機制分析,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供應鏈特征的相關問題。第四,由于數據的局限性,我國上市公司供應鏈行業信息并未直接披露,上下游行業緊密程度研究缺失,財務報告中供應鏈關系的一些重要信息披露存在主觀性、隨意性和缺失問題,對上市公司供應鏈特征不同維度的討論和研究難以開展。

信息是影響市場資源有效配置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供應鏈的定義,信息流通是供應鏈內重要的流通內容。信息流通不僅基于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需求產生,而且根據供應鏈關系和市場需求變化不斷動態調整,在復雜的市場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上市公司供應鏈特征研究中信息的作用一直被忽視。對于核心企業上市公司而言,供應鏈信息是如何流通、轉化和傳遞的?供應鏈交易活動具有哪些層面的信息不對稱?在信息處理、披露和傳遞的過程中,不同層次供應鏈特征在公司投資、融資和獲得收益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其具體作用機制是什么?主導效應是“治理”還是“風險”?本書通過深度挖掘供應鏈數據得出上市公司供應鏈特征的新度量結果,并以此為基礎對上述問題一一展開分析,系統研究供應鏈特征對公司投融資效率與業績的具體影響及路徑,為該領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阳西县| 紫金县| 牡丹江市| 奈曼旗| 乐昌市| 高邑县| 西华县| 昭平县| 定结县| 堆龙德庆县| 云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沈阳市| 嘉义县| 城步| 神农架林区| 镇巴县| 宿迁市| 静宁县| 常宁市| 枣阳市| 玉田县| 独山县| 永寿县| 张家界市| 宝清县| 宁城县| 石狮市| 吉首市| 广昌县| 无棣县| 临沂市| 福建省| 辰溪县| 乐平市| 绥化市| 延长县| 弋阳县| 瓮安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