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研究所格外安靜。
林夕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電腦屏幕的光映在她疲憊的臉上。數據庫的問題解決了,但留下的疑問卻越來越多。黑客的入侵似乎別有目的,他們不是在竊取數據,而是在尋找什么。
更讓她在意的是,她居然真的什么都沒有預見到。
“還在工作?“
熟悉的聲音在身后響起,帶著一絲疲憊。顧衍放下兩杯熱飲,在她對面坐下。他今天一整天都在協助技術組追蹤入侵源頭,此刻眼里難得地露出幾分倦意。
“你知道他們在找什么,對嗎?“林夕直視著他的眼睛。月光透過窗戶灑在辦公室里,為這個夜晚增添了幾分不真實感。
顧衍沉默了片刻:“你的預知記錄。“
這個答案并不意外,卻讓林夕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她一直以為自己藏得很好,記錄本從不離身,電腦里的數據也都經過加密。但現在看來,或許從一開始,就有人在關注著這個異常的存在。
“有多少人知道?“她的聲音很輕,像是害怕驚醒這個靜謐的夜晚。
“目前還只是猜測,“顧衍的聲音依然溫和,“但你的預知能力確實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尤其是最近的實驗數據...“
“所以你一開始接近我,也是為了這個?“她打斷他的話,心里泛起一陣苦澀。這個問題在心里壓抑了太久,久到她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問出口。
月光在顧衍臉上投下淡淡的陰影,讓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他的聲音依然清晰:“一開始,確實是。“
林夕覺得心口一疼。她知道他會這么說,即使沒有預見,直覺也告訴她這就是真相。可真正聽到時,那種感覺卻比想象中要痛得多。
“但是...“顧衍繼續說,聲音里帶著一絲她從未聽過的猶豫,“有些事情,往往會超出最初的計劃。就像你的預知,不是嗎?“
他的眼神太過專注,專注到讓人無處可逃。林夕低下頭,看著面前已經涼了的咖啡。是啊,就像她從沒預見到會這樣在深夜的辦公室里,和一個原本應該提防的人討論這些事。
“你知道嗎,“顧衍忽然說,“統計學里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叫做'觀察者效應'。“
“什么意思?“
“就是觀察本身會影響被觀察的對象。“他的聲音輕柔,“就像我試圖研究你的預知能力,卻發現自己的存在會影響它。這種影響,不在任何計劃之中。“
林夕握著咖啡杯的手微微發抖。觀察者效應,多么專業又冷靜的說法。可她不是實驗室里的樣本,她的感受也不該僅僅是一個被觀察到的現象。
“那現在呢?“她聽見自己問,聲音有些發澀,“現在你還在'觀察'嗎?“
顧衍站起身,走到窗邊。月光勾勒出他的輪廓,在地上投下修長的影子。“你知道我為什么選擇研究數據異常嗎?“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林夕搖頭,卻又覺得這個動作在黑暗中顯得多余。
“因為我始終相信,那些被統計學認定為'異常'的數據,往往藏著最真實的故事。“他轉過身,月光披在他肩頭,“就像你的預知能力,表面上看是個異常值,但對我來說,卻是最真實的...“
他沒說完,辦公室的燈突然亮了。兩人同時轉頭,看見所長站在門口。
“你們果然還在。“所長的表情有些凝重,“顧博士,有人要見你。“
顧衍明顯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復了常態:“這個時間?“
“國家科研中心的人。“所長意味深長地看了林夕一眼,“他們對你的研究很感興趣。“
林夕感覺心跳漏了一拍。她下意識地想預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但腦海中依然一片空白。這種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就像站在懸崖邊,既害怕跌落,又忍不住想看清深淵。
“我知道了。“顧衍說,聲音恢復了往常的溫和,“林研究員,你先回去休息吧。“
他說這話時沒有看她,但林夕卻感覺到了某種暗示。她站起身,收拾好桌面的文件。當她經過顧衍身邊時,他突然低聲說:“相信我。“
這句話輕得像一片羽毛,卻重重地落在她心上。
走出研究所時,夜風微涼。林夕站在臺階上,望著漸漸遠去的顧衍和所長的背影。路燈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交錯著,最后消失在走廊盡頭。
她忽然想起白天顧衍說的話:“有些事情,往往會超出最初的計劃。“
是啊,就像她從沒計劃過要信任一個原本應該提防的人,就像她從沒打算在失去預知能力的時候,反而感受到了一種奇怪的安心。
月亮躲進了云層,整個世界似乎一下子暗了下來。林夕在口袋里摸到了那本記錄預知的筆記本,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拿出來。
有些時候,未知的未來,比已知的命運更讓人心安。
她轉身走向停車場,卻在途中停了下來。不知道為什么,她覺得自己應該等,等顧衍從那個神秘的會面回來。這不是預知,而是一種她說不清道不明的直覺。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信任。
夜更深了,研究所的大樓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沉默。林夕找了個隱蔽的角落坐下,掏出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條剛收到的短信:
“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應該知道吧?——顧衍“
她忍不住笑了。是啊,她知道。只是這一次,她選擇做那個等待的人。
因為有些相遇,值得等待。即使看不見未來,即使充滿未知,也值得。
無法逃避(會面場景)
會議室里的空氣凝重得幾乎要凝固。
顧衍坐在長桌一端,對面是三個神情嚴肅的中年人。為首的男人戴著金絲眼鏡,正在翻看一份文件。從他的表情來看,那些內容顯然不是什么普通的研究報告。
“顧博士,“金絲眼鏡放下文件,“你的異常數據研究很有意思。特別是最近這組...預知數據?“
“只是一些初步觀察。“顧衍的語氣依然溫和,但眼神已經變得銳利。
“初步觀察?“右邊的男人冷笑一聲,“根據我們的調查,林夕的能力早在五年前就被發現了。而你,顧博士,是專門為此而來,不是嗎?“
所長在一旁輕輕咳嗽了一聲,似乎想說什么,卻被金絲眼鏡揮手制止。
“沒錯。“顧衍坦然承認,“最初確實是接受了科研中心的委托。但...“
“但什么?“金絲眼鏡打斷他,“你不會告訴我,你對實驗對象產生了感情?“
實驗對象。這個詞像一把刀,讓氣氛更加凝重。顧衍的指節在桌面上微微發白,但聲音依然平靜:“林研究員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研究對象。“
“這就是問題所在,“左邊的男人開口了,“你太感性了,顧博士。預知能力的研究關系到國家安全,不是兒戲。“
顧衍直視著對方:“所以你們想怎樣?把她關進實驗室,當作研究對象?“
“這是最好的選擇,“金絲眼鏡推了推眼鏡,“為了科學,為了國家。而且,以你的貢獻,完全可以繼續主持這項研究。“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月光透過百葉窗,在桌面上投下條狀的影子,就像一道道無形的柵欄。
“你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發現,“顧衍突然說,“她的能力會受到干擾。而且,這種干擾似乎和情感有關。“
這句話引起了三人的注意。金絲眼鏡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換句話說,“顧衍緩緩道,“如果強行把她帶走研究,很可能會失去研究的意義。預知能力本身,可能就需要一個自然的、有情感聯系的環境。“
“你是在威脅我們嗎?“右邊的男人皺眉。
“不,我是在陳述事實。“顧衍的目光堅定,“作為一個研究者,我的責任是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如果環境變量出現重大改變,數據就失去了參考價值。“
金絲眼鏡若有所思地看著他:“所以你的建議是?“
“繼續現有的研究模式。“顧衍說,“讓她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在不影響她的前提下收集數據。這樣才能獲得最真實的研究結果。“
房間里再次安靜下來。三個人交換了幾個眼神,似乎在權衡這個提議。
最后,金絲眼鏡開口了:“可以考慮你的建議。但有個條件——你必須每周向中心提交詳細報告,包括她能力的所有變化。尤其是...那些干擾因素。“
顧衍沒有立即回答。月光依然靜靜地灑在會議桌上,而他知道,此時此刻,在研究所的某個角落,有人正在等他。
“我答應,“他最終說,“但我有一個要求。“
“說。“
“關于她能力的任何研究和應用,都必須征得她本人的同意。“
金絲眼鏡露出一絲似笑非笑的表情:“你確實變了,顧博士。希望這種改變不會影響到研究的進展。“
顧衍站起身:“相信我,這種改變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
走出會議室時,他掏出手機,發送了一條短信:“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應該知道吧?“
他知道她一定還在等。而這一次,他選擇不再扮演捕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