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為什么……
這些武將瞧見天子如此“蠻橫無理”之時,嘴角就忍不住微微上揚。
特別是目睹這些平日里趾高氣昂的文臣在天子面前屢次碰壁,惹得一身灰頭土臉的時候。
這種快感更是讓他們感到渾身舒暢,簡直爽到了極致!
長久以來,那幫文臣老是自居道德高地,動不動便以仁義禮教之名去束縛他人。
就拿皇帝生母進宮這件事來說吧,按照古禮以及祖宗定下的規矩,母憑子貴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這些文臣卻偏偏搬出所謂的祖制,聲稱這不行那不行。
他們是不是忘了,太祖皇帝早就立下祖訓:大明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所以母憑子貴是古禮,也是祖制。
如此行徑,豈不是典型的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話?!
這跟墻頭草隨風搖擺,左右橫跳有什么區別么?
……
勛貴武將已經許久未曾見過天子展現出這般強硬的姿態了。
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形,恐怕還要追溯到土木堡之變前夕。
那時候的武將也是說一不二。
只可惜后來……不提也罷!
如今的天子不過虛歲十五,竟然這么硬氣,是誰給他的勇氣?
不管了,只要能壓制住這些文臣就是圣君!
一想到此處,眾多武將紛紛流露出一副幸災樂禍的神情來。
……
數個時辰之后。
“黃公公,關于給四號擬定尊號一事,經過我等多番商討與斟酌,如今已經有了定論。”
“煩請黃公公盡快將此結果呈報給陛下,也好讓陛下盡早得知此事。”
只見楊廷和一臉嚴肅,面無表情地沉聲說道。
黃錦聽后微微頷首,然后便轉身走出了奉天殿。
……
許久之后,朱厚熜抱著小黃大步流星地走進來。
他面帶喜色地望著群臣,笑吟吟地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能夠以國家社稷為重,盡心盡力地處理此事,朕對此深感欣慰......”
聽到這話,幾乎所有的文臣心中卻不禁暗暗叫苦。
這所謂的“欣慰”,不過只是天子的一廂情愿罷了!
每個人內心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愁。
尤其是楊廷和,他在心里忍不住暗自咒罵了一聲:
“無恥之徒!”
但表面上還是強裝鎮定,旋即快步走上前去,朝著皇帝拱手說道:
“啟奏陛下,按照您之前的旨意,臣等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為太后娘娘加尊號為‘昭圣慈壽皇太后’,邵太妃為‘壽安皇太后’……”
“此外,追尊興獻王為獻皇帝,興獻王妃蔣氏為‘興國皇太后’。”
朱厚熜聽到這話,面色微微一沉。
盡管這些大臣迫于壓力,勉為其難地認可了他所下達的旨意。
但從他們的態度與言辭之中不難看出,這些人依舊將張太后置于更為尊崇的位置之上。
這種行徑顯然是有意為之。
“好,諸位愛卿著實辛苦了......”
朱厚熜強壓著心頭的不滿,目光若有若無地投向了楊廷和,道:
“這宗廟之制,自古以來就已經有了。”
“商周時期,太廟便被稱作‘宗廟’或者‘祖廟’,是貴族和王室用以祭祀祖先的神圣之地。”
“楊閣老,不知朕方才所說是否正確呢?”
面對皇帝的詢問,楊廷和淡淡地回應道:“陛下所言極是。”
見狀,朱厚熜繼續侃侃而談道:“皇帝進入宗廟受后人祭禮,此乃關乎國體……牽涉到皇家尊嚴以及江山社稷穩定的頭等大事。”
“如今我大明朝的太廟之中,竟然缺失了一位至關重要的祖宗......”
說到此處,朱厚熜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些許,神情也變得愈發嚴肅起來!
“身為天子,朕豈能容忍此種不孝之舉!故而,朕決意要將這位祖宗的牌位恭請升入祔于太廟之內!”
聞言,楊廷和心頭猛地一揪,眉頭緊皺。
自古以來太廟里僅有七廟之數,這可是祖宗定下的規矩,千百年來從未有過變動。
現在皇帝居然提出要再增添人員進入太廟,這簡直是聞所未聞之事!
如此一來,哪里還有多余的位置可供安置呢?
“陛下你到底意欲何為?莫非是想要將太廟里的某位先皇移出去么......”
如果真讓其得逞,那后面可就成他的家奴了,而不是朝廷重臣!
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一念及此,楊廷和輕咳一聲,用眼神向身旁的蔣冕等人示意,希望他們能夠站出來反駁皇帝這不妥的提議。
誰曾料到,就在蔣冕正要開口之際,皇帝竟突然間笑了起來。
那笑容看似溫和無害,但在楊廷和等人看來,卻是有小人得志、雞犬升天的姿態。
朱厚熜掃了一眼群臣,緩緩開口說道:
“朕的皇考獻皇帝入太廟一事,實乃天家美事一樁,此事值得普天同慶。”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說罷,銳利的目光再度掃視全場,靜待群臣的回應。
見無人應答,朱厚熜接著又道:“既然眾卿皆無異議......那么就盡快著手去辦吧。”
“陛下!”
話音一落,蔣冕再也按捺不住。
他霍然起身,高聲說道:
“自古以來宗廟便只有七廟之制......還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眼見蔣冕反對,朱厚熜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然后不緊不慢地回應道:
“無妨,換一個人出來便是了。”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說得云淡風輕,卻如同重錘一般狠狠地砸在了群臣的心上。
“什么?!”
聽到這話。
蔣冕只覺如遭雷擊一般,兩腿瞬間發軟,若非身旁有人攙扶,恐怕就要當場癱坐在地上了......
竟然要將一位先皇從太廟里給踢出去?!
這種驚世駭俗之舉,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他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顫抖著。
那句“你這昏君!”在嗓子眼兒里打轉,卻怎么也吐不出口來。
朱厚熜淡然地掃了他一眼,說道:“朕早在良鄉的時候就曾說過,朕可是以興獻王世子之名承詔繼位的。”
“既然如此,讓朕的皇考進入太廟又有何不妥之處呢。”
“你們若是執意反對,大可以讓朕卸去這皇位……我回去繼續做我的藩王便是!”
“倘若諸位對此并無異議,那么此事就這樣定了!朕可沒那閑工夫整日與你們在此爭論不休。”
“陛下……”蔣冕嘴巴微張。
他剛還想說些什么,就被皇帝搶先一步了。
“蔣敬之啊蔣敬之,難道你家中也沒有供奉祖宗的牌位嗎……”
“若當真如此,那你豈不是成了忤逆不孝之人?”
“反之,若你家中確有祖宗牌位供奉,那就足以證明你尚知孝順長輩,算得上是個不錯的好兒郎。”
“同樣的,朕將朕的皇考升入祔于太廟乃是孝敬他老人家。怎么到你們嘴里就成了壞事呢!”
“楊閣老,不知道你家里有沒有供奉了自家祖宗的牌位呢?”
朱厚熜冷不丁地將目光投向了楊廷和,眼神犀利如刀,旋即丟出了一頂帽子。
見到楊廷和沉默不語,又把視線轉向李瓚,嘴角泛起一絲若有若無的冷笑:“李愛卿,該不會連你也未曾供奉自家祖宗吧?”
李瓚聽到這話,心中猛地一緊,只覺一股寒意從脊梁骨上竄起,瞬間汗流浹背。
您沒事吧?!
說別人就說別人,突然扯我干嘛???
我雖然也反對你,但是現在沖塔的人也不是我啊。
求求你別說了,就當我是啞巴吧……
“你們是不是都認為朕乃是昏庸無道之君......”
“諸位愛卿倘若覺得朕此番作為實乃昏君之舉,大可站出來直言相諫!”
對于皇帝說出來的這番話,滿朝文武皆是沉默不語。
說你是昏君吧,似乎有些言重了。
可說不是吧,眼下這情形,比起先皇在位時可要難纏得多了。
……
“好,既然諸位愛卿都不說話,朕就當你們默認了。”
“擇日為朕皇考立廟,請內閣擬好文。”
朱厚熜緩緩掃視著群臣,最后視線落在了楊廷和身上。
見狀,楊廷和心里十萬個不愿意,但此時也只能不甘心地應道:
“…是……老臣領旨。”
“諸卿可還有事要奏么?”朱厚熜再次開口問道。
話音剛落,只見谷大用從人群中跳了出來,滿臉諂媚地向皇帝拱手行禮,然后大聲說道:
“啟奏陛下,內臣有一事要奏,那便是大理銀礦一事......”
其實這件事情在昨天,皇帝便早已與自己商議過。
今日正是要趁著早朝之機,借機彈劾云南巡撫何孟春。
“根據以前鎮守中官所得到的情報來看,大理銀礦每年的收入至少可達三十七萬兩白銀,然而實際上交至朝廷的卻僅有二十九萬兩......”
說到此處,他眼神陰惻惻地看向了何孟春所在的方向。
“那么這缺少的八萬兩白銀究竟去了何處呢?內臣想來想去,恐怕唯有何孟春何大人才最為清楚吧!”
聞言,楊廷和不由得一怔。
皇帝這是要對何孟春動手了嗎?!
而此時,站在人群里的何孟春更是面色蒼白如紙。
他不悅地瞟了一眼谷大用,心中暗罵道:“這該死的閹賊到底是什么時候發現此事的?”
沒想那么多,何孟春強自鎮定下來。
他向前邁出一步,躬身施禮后,朗聲道:
“啟奏陛下,臣有話要說。”
眼見何孟春急眼了,朱厚熜輕飄飄地掃了他一眼,“哼,我倒要看看你如何狡辯!”
只見何孟春認真說道:“谷公公剛才所言不假,大理銀礦每年的收入確實是三十七萬兩白銀。”
“但是大行皇帝在位之時,曾親口下達過一道密旨給臣,責令臣每年都必須上繳八萬兩白銀以供朝廷做內帑所用……請陛下明察。”
朱厚熜聽完后,只是輕輕地哦了一聲。
他絲毫不相信何孟春所說的每一句話,一聽就知道這分明就是此人編造出來的謊言罷了。
按照何孟春的說法,這是朱厚照暗地里將這筆銀子截留下來當作自己的私房錢了。
真行啊,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一個已逝去之人的身上。
你這家伙,已有取死之道矣!
私下里偷偷吞沒錢財也就算了,竟然還妄圖把這黑鍋扣到別人的頭上,關鍵是這人不是普通人,是先帝啊。
心里不知道斃死了何孟春多少次。
不過表面上,朱厚熜還是強壓著心頭的怒火,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說道:
“如今我大明朝天下安定、四海升平,但偶爾也會有些地方遭遇天災人禍,導致百姓流離失所……”
“依朕之意,不如就將這些白銀統統交由朝廷去統籌安排,用來救濟那些受災受難的百姓。”
“限期三日,朕要看到那些白銀。眼下遼東鬧了一些饑荒,我們不能苦了百姓!”
“……”
“陛下圣明!”
說著說著,朱厚熜頓了一頓,突然話鋒一轉,對著何孟春微笑著說道:
“何愛卿,你多年來一直堅守在邊陲之地,為守護我大明疆土可謂是不辭辛勞,朕在此代表天下萬民向你謝過了。”
“朕現在任命你為南京工部侍郎,三日后即刻上任。”
聞言,何孟春身軀猛地一顫,臉上露出驚愕之色。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這一招可謂是一捧一殺,先將他高高抬起,給予他南京工部侍郎這一重要職位。
但同時又無情地將他從熟悉的云南調走。
“感覺陛下像極了一個人……英廟爺!”
何孟春努力平復內心的波瀾。
然后裝出一副恭敬的模樣,沉聲說道:“臣領旨……多謝陛下隆恩。”
“陛下,何大人既然已經出任南京工部侍郎,那這云南巡撫一職豈不是就空缺下來了?”
“臣認為應當盡快安排合適之人填補此缺,以確保云南地區的政務能夠正常運轉。”這時,蔣冕突然出聲說道。
他的話看似關切云南的事務,實則暗藏私心。
何孟春的調離意味著一個絕佳的機會。
如果能趁機安插自己的心腹擔任云南巡撫,那么對于鞏固自身勢力將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