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功赫赫,赫連燁與孝莊帝的矛盾日益尖銳。
赫連燁的種種跋扈行為,讓孝莊帝如坐針氈。他不僅上書提及篡位之事,還暗中復議遷都,盡顯不臣之心。
九月二十五日,赫連燁入京看望剛生下太子的女兒。孝莊帝抓住這個機會,精心策劃了一場刺殺行動。當毫無防備的赫連燁踏入皇宮大殿時,預先埋伏好的武士們如猛虎般撲出,將赫連燁亂刀砍死。
赫連燁一死,洛陽城仿佛被陰云籠罩。
赫連燚滿臉怒容,帶著赫連燁的遺孀,率領大軍如惡狼般撲向洛陽。熊熊大火在西陽門燃燒,映紅了半邊天,河陰之地也被戰火燒得焦土一片。赫連燚的軍隊在河橋與守軍展開殊死搏斗,喊殺聲震天動地,雖未能攻克洛陽,卻也在血雨腥風中全身而退,撤往北方。
此時,在晉陽的赫連烽得知消息后,目露兇光,點齊精銳南下。他與赫連燚會師,強勢的軍隊瞬間沖破洛陽的防線。
孝莊帝元子攸被擒獲后押往晉陽,于他們之手縊死。
而此時南陽王青云,也帶著他的部眾星夜兼程趕來洛陽,與赫連燚的目光交匯中,陰謀與野心肆意蔓延。他們合兵一處,輕易地將元子攸派出的東征軍打得丟盔棄甲。
青云巧言令色下,赫連烽將六鎮兵拱手相送。青云得了這股力量,如龍入大海,勢力迅速膨脹。
赫連氏擁立長廣王元曄為帝,高高在上的龍椅,不過是他們手中的玩物。很快,他們又嫌元曄出身不夠尊貴,名聲不夠響亮,將元曄廢黜,改立元恭。
赫連氏的專橫跋扈使得民怨沸騰,各地紛紛涌起反抗的浪潮。
南陽王青云雖與赫連燚暫時合兵一處,但他心中亦有著自己的盤算。表面的團結之下,是各方勢力的相互猜忌和提防。
——————
河北的行之麾下已然聚集了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和智謀超群的謀士,勢力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
面對赫連氏暴行,行之與哥哥等人商議之下決定擁立元朗為帝,凝聚眾將士以對抗赫連氏。
建明二年十月壬寅,登基之日到來。信都城西元朗身著華麗的龍袍,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了皇位。
行之帶領群臣跪地朝拜,山呼萬歲。新帝元朗俯瞰著下方的臣子。
夜深人靜時,他對著燭光喃喃自語:“朕貴為天子,卻只是他人手中的工具,這皇位坐得如此憋屈。”他握緊拳頭,卻又無力地松開。
他回想起登基以來的種種,心中無比清楚,自己不過是眾人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面對行之等人,他明知他們的心思,卻也只能選擇依賴,因為他清楚,離開了他們的支持,自己這皇位更是搖搖欲墜。
元朗長嘆一口氣,望向窗外的夜空,那無盡的黑暗仿佛要將他吞噬。
行之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和智謀超群的謀士,勢力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
打出討伐爾朱氏的旗號,以清君側、恢復北魏正統秩序為名,在信都起兵。
行之站在高高的城樓上,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他緊握著拳頭,大聲向士兵們宣布:“今日,我們向赫連烽宣戰!為了正義,為了百姓,為了我們的家園!”
穗歲也親自前往軍營,她站在高臺之上,大聲說道:“英勇的戰士們!我們身處亂世,赫連氏的暴虐讓百姓苦不堪言。但我們不會屈服,不會退縮!我們的身后是家人,是千千萬萬渴望和平與安寧的百姓!”
她的聲音在軍營中回蕩,士兵們群情激昂,齊聲高呼:“戰!戰!戰!”
行之深知赫連氏家族已在洛陽城深耕多年,其勢力錯綜復雜,盤根錯節,麾下將領眾多,并且個個皆久經沙場。倘若選擇正面強攻,自己這一方在兵力上差距懸殊,獲勝的希望極其渺茫。
行遠在營帳中不停地來回踱步,對著身旁的行之說道:“此番選擇正面強攻定然是不可行的,我們必須得另謀良策。”
“不如我們施展出反間之計,從內部去瓦解赫連烽的軍隊。”行之回應道。
行遠的眼神頓時一亮,說道:“此計甚是精妙!”
行之派出了手下最為能干得力的幾名謀士,讓他們喬裝改扮,悄悄地混入赫連烽的軍營之中。
謀士們在赫連烽的軍營里面到處散布謠言,一名士兵滿心好奇地問道:“真有這回事?赫連燚與尉行之暗中勾結,企圖謀害赫連烽,從而奪取赫連氏家族的大權?”
另一士兵隨聲附和道:“誰知道呢,說的都是大義,可誰又不想青史留名呢。”
謠言仿佛瘟疫一般,在赫連烽的軍營當中迅速蔓延開來。赫連氏的將領們原本就各自心懷鬼胎,相互之間存在諸多猜忌。現今聽到這謠言,更是人人自危。
聽聞謠言,手下驚慌失措地說道:“將軍,這謠言傳得繪聲繪色,有鼻子有眼的。這可怎么辦才好?”
“赫連烽向來多疑,通知部下明日我們向南撤離。”赫連燚沉思片刻,下了軍令。
赫連燚引兵南走后,赫連烽怒不可遏。他在營帳中大發雷霆,對著將領們吼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赫連燚居然就這么走了!難道那謠言是真的?”
將領們面面相覷,都不敢輕易出聲。這時,一位老將站出來說道:“主公,此事恐怕沒那么簡單,或許是有人故意挑撥。”
赫連烽皺著眉頭,咬牙切齒地說:“不管是誰在背后搗鬼,我定要將他碎尸萬段!”
另一邊行之見赫連燚已中計離開,心中大喜。他對手下將領說道:“此時赫連烽軍中人心惶惶,正是我們進攻的絕佳時機。”
將領們紛紛點頭,士氣高昂。行之立刻下令,率領大軍向赫連烽的營地進發。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赫連烽的軍隊由于內部的混亂,戰斗力大打折扣。而行之的軍隊是士氣如虹,奮勇殺敵。
赫連烽看著逐漸潰敗的軍隊,臉色陰沉得可怕。他大聲怒吼道:“都給我頂住!誰要是敢后退,軍法處置!”
士兵們已無心戀戰,一名將領急匆匆跑來,喊道:“主公,大勢已去,再不撤退,就來不及了!”
赫連烽不甘地瞪著前方,狠狠一甩衣袖,吼道:“撤!”
撤向南陽的青云得知行之起兵的消息后,在營帳中來回踱步,眉頭緊鎖,滿心的煩憂難以消散。這時,他收到了行之的密信。
打開密信,行之誠懇的話語映入眼簾。
「青云,吾深知你我兄弟情誼深厚,曾一同立志為這亂世尋得安寧。
如今局勢動蕩,赫連氏作惡多端,致使民不聊生。我起兵不為權力,只為拯救蒼生,還世間一個太平。
吾誠心邀你與我一同并肩作戰,共舉大義。過往種種,你我從未相負,此次亦當如此。」
看完信,青云沉思良久,下定決心。
他召集手下將領,大聲說道:“諸位,行之起兵乃是為了正義,為了天下蒼生。我決定帶兵反叛,投靠行之大軍。”
將領們聽后,有的驚訝,有的猶豫。
青云目光堅定,繼續說道:“我意已決,愿跟隨我者,一同前往;不愿者,我也不強求。”
將領們紛紛被青云的決心所感染,跟隨他投靠行之。
日夜兼程,三日后青云率部隊來到行之營地。
來不及歇息寒暄,青云便急匆匆地走進營帳,對著正在沉思的行之拍拍他的肩膀呼道:“行之。”
“青云,得趕緊想出個法子盡快突擊赫連家族!”
青云抬起頭,目光堅定:“行之,莫急莫急。我這心里呀,已經有了個大概的計劃。”
行之連忙湊近,急切地問:“青云快說說!”
青云站起身來,走到地圖前,指著說道:“你看,我們可以這樣。行之,你帶著你的精銳部隊從正面發起進攻,務必吸引住赫連烽的主力。”
行之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后說道:“那青云你呢?”
青云微微一笑:“我嘛,自然是帶著我的兵馬迂回到他的側翼,給他來個出其不意。”
行之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妙啊!如此一來,定能打赫連烽一個措手不及。”
秋風吹動著昏沉的煙霧,信城西,余燼未熄的瓦礫堆中,大軍喊殺聲震天。天崩地裂間,城中四處騰起高大的煙柱,旋起滾滾塵土,將軍馳騁于隊伍最前方,凌厲如霹靂,掃掠如颶風。
戰場一望無際,空氣中充斥著令人作嘔的血腥。硝煙彌漫,滿身血污的士兵們拼死做著最后一搏。一時間,野獸般的嘶吼蔓延至整片戰場。
行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赫連家族軍隊漸漸陷入了被動防守的境地。
青云瞅準時機,派出精銳騎兵,從敵軍的側翼發起突襲。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瞬間插入了赫連烽的軍隊之中,將其陣營沖得七零八落。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行之大軍成功地大敗赫連烽軍,俘敵五千余人。
戰場上,尸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大地。士兵們歡呼雀躍,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行之轉身對身旁的將領說道:“速派人清理戰場,救助傷員,務必讓每一位為正義而戰的勇士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將領領命而去。
青云也來到行之身邊,說道:“此次雖勝,但赫連家族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我們需做好應對之策。”
行之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地說:“不錯,我們要趁此機會,整頓兵馬,加強防御,以防他們的反撲。”
回到營帳中,行之和青云開始商討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行之說道:“我們要利用這次勝利的聲勢,爭取更多的支持,擴充我們的力量。”
青云表示贊同:“還需派出探子,密切監視赫連家族的一舉一動。”
接下來的日子里,行之的軍隊一邊休整,一邊積極備戰。而赫連家族在遭受重創后,內部也陷入了混亂和紛爭。
然而,戰爭的陰影并未消散,新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