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壓力
- 崇禎圣朝
- 神癢
- 2392字
- 2024-11-12 00:01:00
很快一眾皇親國戚勛貴大臣,不約而同的紛紛上書,奏疏擺滿了朱由檢的案頭,都是為代王,晉王,朱純臣等人說情。
理由無非就是從嚴處置會引起不安,引發政局動蕩,勸朱由檢應以寬仁為本,仁德大量,不可擅殺宗室,對勛貴也應網開一面,否則會讓天下人感到寒心。哼,我看不殺才會讓天下人寒心。
特別是蜀王朱至澍和福王朱常洵,楚王朱華奎三人的奏疏,更是將矛頭對準朱由檢,說他不念親情,舊功,天性薄涼,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苛待宗室,勛貴,不維護朱家的江山。
蜀王朱至澍的奏疏里,有句話讓朱由檢破防了:“父母生養之恩重如泰山,宗室血脈之情闊如江海,棄之不顧者,豈非不孝?”
“圣朝以孝治天下,親恩罔極而弗念,倫理盡廢,何異于走獸飛禽?行同逆賊禽獸,德虧行穢,世所不齒!望陛下好自斟酌。”
“嗎的!”朱由檢的暴喝聲在乾清宮內響起,他被氣得渾身發抖,像一頭紅眼睛的斗牛,正要擇人而撞。
殿內太監宮女,被這雷霆之怒嚇得趕緊跪在冰冷的石磚地面上,生怕引來大禍!一直在朱由檢身邊伺候得久了的太監,心里嘀咕道:怎么陛下最近老生氣?
平時陛下一直寬厚仁德,有時還會關心他們這些人,可一旦他發起火來,沒誰敢說話,除了司禮監掌印王承恩。
王承恩見狀,快走了幾步到朱由檢身旁,微微弓著身子,輕聲說道:“陛下息怒,切不可因一時之氣傷了身子,陛下的苦心,日后幾位王爺們會明白的。”
蜀王,福王,楚王都是你朱家的人,我一個外人也不好過多置喙。
可朱由檢聽了卻更生氣了,踏馬的,老子的苦心,他們這幫整天沉溺享樂,鼠目寸光,要錢不要命,紙醉金迷的蠢貨,能懂?
先說蜀王朱至澍,在天府之國四川,不但霸占著成都平原的大部分良田,在成都周邊還有二十多座行宮,日子比老子這個皇帝過得還滋潤。
陸釴在《病逸漫記》里說道:“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
譚綸也稱:“蜀府之富,甲于天下。”
可這朱至澍干了什么?有著上千萬兩身家,在張獻忠揮師入川后“慷慨解囊”,發銀三萬兩犒重慶師,二萬兩給成都兵。
四川巡撫劉之勃請求他借錢助餉、募兵鎮守成都。
可他是怎么說的?
“孤庫中錢糧有數,只有承運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變賣充餉。”
最后張獻忠殺入川中,他帶著龐大的車隊,浩浩蕩蕩的穿街過巷,想跑去云南,可老百姓不干啊!
哦,你生于斯,長于廝,我們整個四川供著你,養著你,現在賊兵打過來了,你就要拋棄我們?天理何在!百姓憤怒到了極點,群情洶洶,打砸了車隊,他只能打道回府。
最后在張獻忠攻破成都的時候,投井自盡。
福王朱常洵更是了得,引發國本之爭的是你,就藩洛陽,有上萬頃良田的是你,在藩地壟斷賣鹽生意的是你,奏討淮鹽三千引的是你,河南受大旱和蝗災,百姓顆粒無收,出現“人相食、易子而食”的餓殍遍野慘狀,無動于衷的還是你。
多虧了李自成,不然你這種人還在享福!嗎的,不如讓這大明江山毀了算了,老子辛辛苦苦添磚加瓦,你們在背后拆臺!總有一天老子要把你們全霍霍了!
至于楚王朱華奎也不是什么好東西,是不是上一代楚王血脈還不好說,張獻忠兵臨武昌的時候,武昌官員請求他出資助軍,他是怎么做的?
嘿嘿,拿出了一把裹金交椅,稱“此可佐軍,余無有”,一毛不拔,令守城將士大失所望,得沒錢我們拼什么命?還是投降吧。
事后張獻忠卻從楚王府搜出了數以百萬計的金銀。
我只能說明末這些藩王,已經不是蠢能形容了的,可能只有弱智這個詞,稍微能配得上他們。
見朱由檢仍是狂怒不止,王承恩適時遞上一杯暖茶,朱由檢接過一口全灌了進去,心情這才稍稍平復。
哎,其實也不單是這些藩王勛貴大臣在勸他,昨天懿安皇后又來了,說自己苛待宗室,全責勛貴,還說什么若是皇兄泉下有知一定生死云云,周皇后和自己吃飯的時候,也為這些人求情,不少大臣也指責自己重用廠衛!
怎么都這么不約而同,朱由檢嗅到了陰謀的味道,他端著茶杯撫額沉思,手指輕輕敲擊著大腿,突然他猛的站起身,朝王承恩吩咐道:“大伴,去喚李若漣來!”
王承恩連忙應道:“是。”
不多時,李若漣匆匆而來,興許是因為外面下雪的緣故,他的臉上濕漉漉的。
他跪地行禮:“臣,李若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指著案臺上的一堆奏疏,厲聲道:“李若漣!你去查一下,看是否有人暗中聯合勛貴,藩王,大臣聯合向朕施壓!查到之后,速來報朕!”
“是!”李若漣神色一凜,大聲應道!
就在他抬腳欲走之時,朱由檢又叫住了他:“回來!”
“陛下還有何吩咐?”李若漣又轉了回來,問道。
朱由檢用手摸了摸下巴,沉吟了一會:“去,你再派人去調查一下,蜀王,福王,楚王這些年都在做些什么,朕要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像奏疏里一樣“忠君體國!””
忠君體國這四個字,幾乎是朱由檢嘴里砰出來的,看得出來,他已對這三位王爺有了殺意。
王承恩心里一咯噔,怎么?代王,晉王的事還沒完,陛下就盯上蜀王,福王,楚王了?這也太。。。。。。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李若漣愣了一會,沒想到陛下會讓他去調查蜀王,福王,楚王,可他身為錦衣衛之首,朱由檢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是!”
“大伴!”
“老奴在。”
朱由檢重新靠回了龍椅上,聲音沒有絲毫波瀾,就像平滑如鏡的湖面:“最近可有彈劾蜀福楚三王的奏疏?”
!看來自己猜得沒錯,陛下果然要對三王動手。
他恭聲答道:“并無。”
他皺了皺眉,決定還是勸一下朱由檢,輕聲道:“陛下,代王,晉王之事已讓諸王風聲鶴鳴,不宜再大動干戈了。”
在他看來處理代王,晉王,壓力和影響已經很大了,再鬧出事來,說不得就要群王皆反,烽火連天了。
“哎。”朱由檢一聲哀嘆,王承恩說的,自己能不知道?說實話剛才一怒之下,他真想將這三個藩王也都抓起來,可冷靜下來后想了想覺得還不是時機。
但又咽不下這口氣,心里像堵著一塊大石頭,娘的,誰說做皇帝舒服的?
不行,一定要給他們一個教訓!
朱由檢眼前一亮,有了!你們不是在奏疏里說我,自私自利,不顧江山嗎?好,那我就以己之道,還之彼身,讓你們捐銀子!我看你們捐多少!
還有你福王,不是霸占著賣鹽生意和占據著鹽引嗎!好!我把你的特權都給你取消了!
對,沒錯!就這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