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天下共主[顓頊帝嚳堯舜禹]

傳聞記載昔日共工怒觸不周山時,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天空撕裂產(chǎn)生大洞、大地也為之傾斜塌陷,引發(fā)四海洪水肆虐,眾生涂炭九洲悲鳴。

面對這場浩劫,眾神施展法能竭力庇護(hù)蒼生,黃帝之子昌意·太子長琴為救人族,以身化為火鳳堵水而亡、于后世殷商轉(zhuǎn)生姬昌長子姬邑。

然天柱折斷蒼穹撕裂大洞,無盡的天水傾瀉灌注無法止住。有上古女媧氏,乃太古始祖尊神女媧,一縷頭發(fā)所化身。在昆侖神殿以天眼觀測,見眾神無力抵御,決定孤身完成修補(bǔ)蒼天壯舉。

女媧氏于九重天借來太上道尊開山斧,飛往東海之濱開鑿寒冥玄晶。運(yùn)用自身元陰真炁演化神火,共煉制三萬六千枚五彩神石。

以無窮神力灌注其中填,補(bǔ)蒼天裂隙,然蒼天補(bǔ)至最后一處,剩一小洞無法補(bǔ)齊,是謂天之眼。

昔日女媧氏所捏隨從,白麗、騰蛇二蛇見此舍身而出,因其為九天神土所造,便以身填補(bǔ),遂使得天洞極小,天水得止。

然后剩有三枚五彩神石未用,女媧氏便隨棄而落。其中一枚掉落于東勝神洲花果山,一枚落入神洲歸墟,一枚卻無蹤影,三石又稱女媧石。后世傳文蒼天留眼,大道不全。

等到天水完全止住泄落,女媧氏又召神獸巨鰲首領(lǐng),令其背駝天極屹立乾坤。隨即天復(fù)清明,地復(fù)平靜生機(jī)得以復(fù)發(fā)。

而后又聽取昆侖西王母之言,‘巨鰲雖忠然年深日久,恐擅離其位不負(fù)重責(zé),如此天下再遭劫難,往復(fù)悔’。女媧氏遂斬斷巨鰲一足,代替天柱永遠(yuǎn)屹立四極。

昔日女媧氏為人族之母,創(chuàng)造萬靈教化眾生,而今解人族滅頂之災(zāi),大功德加于一身。是謂其世人皆拜伏,乃建女媧神廟。伏羲氏封號女媧娘娘、受紫薇天道氣運(yùn),即媧皇,與人皇相當(dāng)。

當(dāng)世時,修道成仙之人日漸增多,仙人多不與神祇一般,群居于地上,喜好飛升到盤古大洲天界,或?qū)ひ捪缮健R蜿惶焐系鄱ㄌ煲?guī)、凡修仙成道者,需到東天門迎仙池沐浴,賜降塵丹,登記造冊接引天庭。不從者命雷神天君,降下雷罰天劫滅之,故天界勢力逐日壯大。

至顓頊入天界為北帝后,有前人皇五方大帝為阻止昊天強(qiáng)行篡奪天道,以及壓制天庭仙道勢力的壯大。顓頊?zhǔn)媳忝厣駣^力鼎天托舉、又命黎力神全力按地鎮(zhèn)壓,使得天極高、地極深,直達(dá)九萬重。

勒命羲和、常曦為世掌天地四時之官,借引羲皇通天之法、隱匿四大擎天柱,斬斷了天地絕多靈氣通道。如世界之樹、建木,通天梯,固天藤木等。

使人不得附上,神不得亂下,是謂絕地天通。至顓頊?zhǔn)辖^地天通后,斬斷天地靈氣流通通道,神仙不下凡塵意圖絕斷成仙根基。

昊天上帝在此格局下,逐漸架空權(quán)勢,統(tǒng)御上方蒼天中勢力。有昊天神界天庭,為昊天上帝主掌。三清尊神天界道場,再有東、西、南、北、中五方大帝神殿。

人皇顓頊乃居于天界,執(zhí)掌神洲天道氣運(yùn),地皇后土輔其政。然昊天帝俊此時執(zhí)掌天界已兩千一百劫周,不甘此為圍困天皇之勢。

施三魂轉(zhuǎn)劫之術(shù)兵解轉(zhuǎn)生,分為天魂胎光主精神潛力。地魂爽靈主智慧神力,人魂幽精主七情精力。各自朝神洲大陸散去,乃從天皇之位隱退。消失無蹤,天帝之位屆時無主,由五帝代執(zhí)。

后知三魂其地魂·爽靈于九洲大地,神州中原解化帝嚳之名,乃生為黃帝玄孫高辛氏,初生即能言、身具神力異象。

至顓頊上天后,地上各族逐漸分離,以山海為界,九洲之盟破裂。各自為政立、人皇之名望由軒轅氏族代掌。

其中共工余部勢力最大,分裂九洲之地得其二。及至帝嚳成年、覺醒神力無窮,仁義孝行、德行無二,又為黃帝之遺脈,故眾神祇、子民推選為華胥氏聯(lián)盟首領(lǐng)。

帝嚳帶領(lǐng)黃帝先神應(yīng)龍、雷神常先等,戰(zhàn)將一百零八部落氏族。掃除八荒六合,擊敗共工余部,鎮(zhèn)壓四海叛亂一統(tǒng)九洲。

神通造化天地,德威加于海內(nèi),乃于泰山之巔,承伏黃帝受禪紫薇天道繼人皇氣運(yùn),號令三界鬼神共敬,號人皇,定都毫,然不稱天帝,謂之忌于天皇所稱天帝。

當(dāng)時東夷大地之上有十日國,乃是巨人族大羿,得天皇太昊所賜神兵彤弓·素征,所扶持的小國。十日國內(nèi)有一條大山谷天池,名商谷神淵。是大日所化羲和,曾沐浴休養(yǎng)故居之地。又有神木扶桑樹扎根于歸墟,有十只山海神獸三足金烏寄居于樹上,乃羲和與神鳥畢方所生。

此樹上通道東·天門,中間連接神洲·歸墟,下又通向幽冥·地泉。可謂至顓頊絕地通天后三界為數(shù)不多的通道,由于地界在歸墟絕地。有東王公太一所掌管,故顓頊未敢斬斷此樹。

天庭外圍有東、南、西、北四大天門,天界南天門通人界、北天門去妖魔域、東天門升仙真、西天門引佛菩薩。乃五方大帝與昊天共政協(xié)議,留其所賜靈炁于萬靈,迎接諸神祇仙家于天庭所設(shè)立。

因絕地通天后,人界只有從四大天門處,可以限行流通微末元炁。或?qū)ふ译[匿消失于世間天柱神木,貫通天地之靈脈。其次就是拜訪各類仙山、道門尋求遺世的元炁。因靈炁逐漸減少仙人修煉成仙也降低,地上的神祇教化眾生,也不再熱衷萬物,而改為福緣深厚普渡為之。

陸續(xù)后天神祇離開人間,轉(zhuǎn)向天界,又不想歸附于天庭。神通廣大者,往天外天開拓,由此一直到三十六重天,與盤古創(chuàng)世天三十三天外天異曲同工。一部分往地下探幽,從地面探幽到十八層幽冥地極處,因此三界范圍擴(kuò)漲了數(shù)倍。

昔日上古夸父所化祁山之下部族,生有陳鋒氏女·慶都吉成年禮、外出求璞玉。在機(jī)緣巧合下,于火沼臨危,遇神農(nóng)氏炎帝下界采藥。炎帝救其生而結(jié)緣,在大澤而生堯,后世記載于堯典。

不久炎帝便回天界歸位,而慶都又在遇帝嚳于都毫,帝嚳有心神念之。經(jīng)歷因果輪換機(jī)緣,得嫁與帝嚳。帝嚳心性仁厚也知曉因果后,遂收堯視為次子培養(yǎng)。

帝嚳在位六十三載,一世人皇氣運(yùn)得滿,巡游昆侖,或感昆吾神劍神照。遂通曉前生天機(jī)因果,乃自絕生機(jī)身薨,而后傳位于帝摯。

化為昔地魂·爽靈回于天界,等待其余魂合昊天天帝,其魂神體仍為帝嚳。其子帝摯本福德深遠(yuǎn)、功德載厚之輩,可功德福量承繼人皇氣運(yùn)。然偏聽寵臣屠神之言,好大喜功日漸驕奢、罔顧生靈困苦,而后二十年間神力德行漸下。

而堯封地于唐,堯候日夜操勞黎民事務(wù)治理有方,得到諸多部族首領(lǐng)和大臣神祇的認(rèn)可,世稱賢君唐堯。經(jīng)歷種種磨礪修煉,使得神力與德行無二的唐堯。以火德望天下,最終取代其兄帝摯,乃新繼人皇。

此后帝堯繼帝嚳遺風(fēng),為政勤廉儉樸,修訂歷法以日月星辰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定一年天數(shù)三百六十五,使其農(nóng)時閑忙有條不紊。

施行仁政,率領(lǐng)部族勇士抵抗妖獸異族,建立唐國國制歷法,選賢與能收舊東夷首領(lǐng)皋陶為其輔佐,其子民自發(fā)制作大量陶器紅石以贊揚(yáng)其政績。

然仍有東夷十日國,不滿帝嚳血脈帝位旁落,乃西進(jìn)攜三苗并出于天下。三苗族原本是黃水以南的小部落,后隨蚩尤氏部落大戰(zhàn)軒轅部落落敗。其剩余蚩尤族逃至三苗部落,合并一處休養(yǎng)生息,在數(shù)百年間征戰(zhàn)四處小部落日益崛起強(qiáng)大。

時十日國主祭祀十金烏日久,可驅(qū)十日遷徙。遂使其并出降于唐堯之國,烈日高炙河流干涸、大地龜裂,谷物農(nóng)時燒盡,百姓民不聊生。

不僅如此種種困苦,有六大上古兇獸也趁亂為兇,食人害物禍亂蒼生,其名分別為猰貐、鑿翅、九嬰、龘風(fēng)、封犀、脩蛇。

有巨人行至十日國處駐足,巨人名大羿乃上古盤古骨骼所化,神力無窮。大羿尋得十九支利箭,手持神兵彤弓搭箭彎弓,對準(zhǔn)天空十日便齊齊射出,日中箭而化鳥哀鳴飛東海墜落,化身蓬萊九陽島。

大羿念故留一日,頓時天空暗淡清風(fēng)拂來,烈日高溫蕩然不存。又追捕射殺為禍人界六大兇獸,解救百姓于危難,百姓高呼大羿為絕世英雄。

而回歸天界的帝嚳乃知曉十金烏受難,乃前身昊天之子羲和所生十日,名同射殺其九孫系,遂懷恨于心,欲設(shè)計(jì)加害于大羿凡體肉身。

為阻止帝嚳陰謀加害大羿,西王母特遣九天玄女傳大羿化解之法。乃假死留身魄,化生名為后羿,贈其長生不死藥,而大羿精魂跟隨昆侖神殿修行。

奈何后羿與凡緣未盡,遇嫦娥氏結(jié)為夫妻,后贈不死神藥于其妻嫦娥,欲一并上天,然不遂人愿。陰差陽錯嫦娥誤吞仙藥,遂由嫦娥獨(dú)自奔月,后羿郁郁欲舍身尋死。

然其獲感身負(fù)使命、乃勵精二百余載后,奪夏康帝位,后被其徒弒殺而亡。大羿精魂知曉后乃入幽冥界,尋其身魄合為宗布神,總領(lǐng)一方鬼神。當(dāng)時幽冥界后土仍為地皇治國于幽都山,大羿下幽冥之后與神荼、郁壘、計(jì)蒙為四大鬼帝。

此前神州大地共工殘余部落,逃至黃水三苗處休養(yǎng),其中有繼承共工滔天神力者,為其孫·噎鳴,欲復(fù)建其共工國。遂在大澤卷起大河洪水、滔天蓋地灌注黃河沖泄而下,其神州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

帝堯啟用鯀來治水,并許諾治水有功,可將其女嫁與,引退人皇位傳之。鯀即有崇氏、又名崇伯,原是黃帝后裔顓頊之子。相傳自幼太上道人精氣融于血脈、其神力可化為大鰲駝山橫渡大河。自付大事可成,欣然應(yīng)允立下狀書,不成則赴死。

而鯀治理洪水長達(dá)九載,治水多年未成。而等及帝堯年老,無力執(zhí)政時,知其子朱丹無能。尋訪賢德孝能虞·舜,遂將女娥皇、女英嫁于虞舜為其婿。又欲將鯀囚禁于平山,而鯀不滿堯典之為,遂憤起與堯帝之子公子丹朱,點(diǎn)兵與舜爭帝。

舜生有雙瞳、又名重華,即有虞氏,亦是顓頊六世之孫。起于軒轅分支微末有虞部落,和其父瞽叟一般、并未繼神力。然其生具聰慧溫和、品行無二,以孝德聞名天下。

三十歲初見帝,深得帝堯喜愛有意培養(yǎng)、觀察其不屈韌性、治國福民心性,足有三十余載使其代政。

帝堯亦有留其顓頊部將先神祝融之靈,以備謀篡之鯀,鯀事情敗露險些、被祝融絞殺死于羽山,而被大舜及時喝令祝融脫危。鯀爭帝不成而舜治其罪、大舜感念鯀治水之功特攝治水功成不罪,不然流放于此山。而羽山便為大舜所封鎖,無口喻不得進(jìn)出。

此后鯀采用河堤堵障之法短暫緩解中原洪水,然不久洪水不斷極高,淹沒沖垮其大堤,下游生靈涂炭,死傷無數(shù)。鯀畏罪潛逃,往天界赤天欲盜取九天息壤,以堵滅洪水,然不成被赤龍戢死殺,押解其尸回陶城,請大舜降罪。

而其時三苗部落主體,為九黎部族生息壯大,追溯上古為蚩尤氏后裔。知帝堯年老無力執(zhí)政,其下有鯀、舜和公子丹三派爭奪人皇之位。

身為堯臣的三苗首領(lǐng)歡兜,不服王化起兵作亂,是謂復(fù)少昊志國天賜良機(jī),便私下勾結(jié)公子朱丹、商約大戰(zhàn)之時,前后夾擊帝堯于丹陽。

三苗部族約陣帝堯,于丹水排兵布陣。大戰(zhàn)在即,公子丹欲行謀逆篡反,被大舜識破施計(jì),大軍圍困于丹水之畔綁伏。大舜祭請上古先神力牧、祝融之力下界神威無敵,親率華胥部族勇士浴血廝殺,乃大敗三苗部落九黎之兵卒,得勝班師。

時年大舜流放共工之孫·噎鳴與幽州、放歡兜于崇山,遷三苗于三危,忌流放鯀于羽山。四罪之后又有上古四罪之兇一并處置,大舜憐憫唐國子民,備受四兇禍亂久已,不顧天界眾神權(quán)威壓迫。

亦然將四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之子窮奇、梼杌、混沌、饕餮上古四大兇獸驅(qū)逐到天涯四極,放窮奇于北極、梼杌于南極、混沌于極西、饕餮于極東,以神符鎮(zhèn)壓。

帝堯遂以流四罪、平四兇、廢謀逆帝子丹朱,平定叛亂部族之功德,禪讓傳虞舜登泰山繼任,承顓頊?zhǔn)芏U紫薇天道繼人皇氣運(yùn),會盟三界,人鬼共敬,號人皇,定都陶丘。因昊天轉(zhuǎn)劫褫奪稱號,故無天帝號,人鬼妖魔并論。

帝舜改唐為虞,繼任延續(xù)先賢德行,以大義、大孝、大德為公。設(shè)立二十四堂官,四農(nóng)時、四畜牧、四司法、四民糾、四祭典、四官監(jiān)。

由十位前堯官屬擔(dān)任,皋陶官士主管司法刑罰,皋陶子伯益官虞,負(fù)責(zé)林木畜牧,子契官司徒主管教化政策、姬棄官后稷主掌農(nóng)業(yè)百姓生育。子錘官百工,主管工商紡織作坊,伯夷官秩宗,輔助禮儀慶典喜喪。

夔子官典樂,主管樂器歌舞書譜記載,龍子官納言、主掌傳達(dá)人皇號令協(xié)調(diào)四方。九黎官鐘貝,掌管陶貝錢財鑄造分配,彭祖官監(jiān)臣,主管監(jiān)察協(xié)調(diào)官員工作進(jìn)程。子民舉能淳樸,四海初見升平。

堯年老引退三年后夏,病逝與雷澤葬谷林,唐國舉民哀悲、無樂無喜,日月昏暗、山林降雪為之慍色,帝舜首創(chuàng)服孝麻衣三年為之尊重,后世為孝標(biāo)榜。

五方大帝知曉堯賢良治國過往,便尋地皇后土陰司,設(shè)立三官大帝稱號。分為賜福納吉·上元賜福天官天品紫薇大帝,司掌人界罪惡因果·中元赦罪地官地品清虛大帝,解除人間厄運(yùn)消災(zāi)·下元水官人品洞天大帝。天官掌管神明天界陰府,地官掌管人界陰司,水官掌管地界陰冥。

帝舜天人感應(yīng)知悉五方大帝所愿,遂與泰山封堯典,為上元賜福天官紫薇大帝。神格僅次于昊天上帝,塑神像戴平天冠,著黃袍,持朝天冕。后世傳承為上元節(jié)·元宵夜以迎接天官賜福。

同年鯀死后存于羽山,三年肚大如孕、尸身不腐。帝舜知曉奇異,令人取回破開之后,得以頑石其上字跡金光閃爍,其子吳刀大禹出世。

大禹又名姒文命,后世傳聞乃帝俊三魂其一天魂·胎光所附化。其父鯀則化為玄鬼飛往靈山,求取靈山神藥復(fù)生,得燃燈道尊指點(diǎn),知曉世間因果,又得神書一部,乃欲助其子禹治水功成登人皇。

后帝舜攜皋陶一同將大禹收養(yǎng),及至大禹成年繼父之志治理洪水,在陶水又見鯀化玄龜,馱羽化洛書經(jīng)而出拜服輔佐。大禹遂感獲神力無窮,可托山上天、入水遨游,下地驅(qū)魂,知曉天下地勢水位高低,遂感悟疏通天下水道以排于東海之策。遂請示帝舜,點(diǎn)兵卒勞役開設(shè)祭壇治水大戰(zhàn)。

當(dāng)時共工氏有臣子蛇獸相柳,身長九頭大如泰山,一頭能盡食岐山。大禹每筑一大堤,相柳蛇則吃掉一大堤,用口水化為毒液沼澤,堵塞大禹修筑方向。

大禹飛往天三十三重,借得太上道尊所賜定海神針鐵,測量山海深度。乃是太上道人用文武三昧真火,鍛造天界九九八十一日而成。用此神兵變得如擎天大柱,從天而下一擊誅殺了相柳,其血流千里不生五谷。遂用其血肉造眾帝臺以祭天地之志。

禹過涂山遇到瑞獸九尾青狐,傳言大吉,過涂山遇青狐所化涂山氏女結(jié)緣,狐女于陶水石洞吞黃龍卵,次年而生啟。大禹因治水周期急迫,有三次經(jīng)過涂山妻子住處而不入,可知其志不可阻。

其時大禹有應(yīng)龍曳尾畫江引水于前,玄龜背負(fù)泥土筑堤在后。在巫山淮水處,有水怪無支祁身如山岳,形是古猿擋住去路。和此前為黃帝大將,三千年大妖應(yīng)龍,大戰(zhàn)三天后,被鎮(zhèn)壓于淮水龜山之底。

治水黃河時大禹開鑿龍門,驅(qū)鎖蛟龍入海井,此前龍種分為先天之神龍、神獸之真龍、人神交合之人龍、化形之妖龍四大屬類,至大禹鑿龍門,化形之龍開始脫離天庭掌控,使得江河之域蛇蛟入龍門走海即成化龍。

自此四大海神在不周山崩斷,引起洪災(zāi)浩劫隕落后,化形龍族逐漸在四海鼎立、割據(jù)一方。因僅剩天柱扶桑木、與昆侖都被四大天門堵攔天界之處,三界通道由昊天一魂神體的帝嚳獨(dú)掌。

大禹乃從黃河風(fēng)淩度日落之地,以無窮神力以神鐵化斧,開鑿出人、神、鬼三門。后世為黃河三門峽,立下告誡、唯獨(dú)仙人不可從此進(jìn)出,敢試近仙人者神形俱毀,引入幽冥地界為鬼。

治水功成、天下安定之后,大禹遂往帝舜都城陶丘復(fù)命,將歷經(jīng)往事奇聞逐一述說,并得黃帝《九洲奇聞》編撰簡化,為曠世奇作《山海經(jīng)》。

帝舜感念蒼生為艱,始堯時,歷時五十余載終將半世水患治理,百姓得以安居休養(yǎng),所謂大禹其再造華胥族乃潑天之功,念其故父功過恩怨,欲效仿當(dāng)出帝堯禪讓其位于禹,然大禹卻避而往禹城居。

未久當(dāng)年仲秋,帝舜南巡蒼梧田野,染病薨,壽一百一十歲,葬于零陵。蒼天暴雨,雷閃電鳴,三天不止江河泛濫。大禹出服孝衣告天下受禪,而雷雨即停。

大禹守孝帝舜及鯀三月后,即位人皇登泰山以祭祀,承帝嚳受禪紫薇天道繼人皇氣運(yùn),會盟三界,人鬼龍神共敬,號人皇,是謂號承昊天功德,乃稱天帝。定國號為夏,修都名為禹城,改人族華胥為華夏。

而當(dāng)時昆侖山因三次洪災(zāi)、天界四大天門的降壓后,漸漸淪為昆侖圣墟,自絕地天通后眾多神祇仙人陸續(xù)上天隱遁,或往仙山秘地開辟道場修行。

(神洲大地漸漸地也少了諸多神祇的身影,往后種種盡在夏祭昊天尋其神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克拉玛依市| 松桃| 确山县| 云和县| 桐庐县| 视频| 延边| 万全县| 大荔县| 富裕县| 嘉定区| 蒙阴县| 宜良县| 蓬溪县| 锡林浩特市| 集贤县| 上栗县| 北辰区| 博湖县| 元江| 外汇| 北京市| 成都市| 八宿县| 靖江市| 扶绥县| 都昌县| 延长县| 武义县| 岐山县| 芦溪县| 云霄县| 三都| 三河市| 繁昌县| SHOW| 临汾市| 河西区| 安徽省|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