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后啟藐天
- 諸神尋跡
- 流風緣
- 1868字
- 2025-08-18 12:42:40
時值夏祭昊天之期,雖人皇姒啟聲威日漸衰頹,然仍有神祇垂首、龍鳳俯首,為其驅使如仆。
蓋因夏后氏啟承私天下之制,繼位名不正,德威不顯于四海,民心漸生怨懟。
然其胸懷雄心未泯,常夜夢先祖黃帝馭龍入天,心馳神往九霄之境。
遂召集群臣神獸,振袖高呼:“今效黃帝之跡,乘龍登天,以證人皇之尊”群臣雖惶惶,然畏其威,皆叩首應諾。
帝啟乘駕五條真龍,金鑾車輦騰空而起,龍鱗映日,金身霞光貫通三界,恍若神陽墜世。鳳凰神官簇擁左右,羽翼掀動罡風,三界鬼神望其勢者,莫不嘆為圣跡,或伏地叩拜,或遠遁避讓。
行至九清天界,祥云繚繞,仙光氤氳。忽聞清音泠泠,昊天天帝之女九歌現于云端,絳衣飄舉,眉目如畫,卻厲聲斥責:“人皇當鎮御八荒,居三界中央之位,何以擅闖天界,擾神臣清寧?”
帝啟見九歌容貌驚為天人,神魂搖曳,頓生納娶之意,笑道:“上天得見卿顏,如睹月華,吾為帝,汝父亦為帝,汝嫁與,可謂相得益彰,三界共慶?!?
九歌怒不可遏,叱曰:“人皇豈敢覬覦天眷,速退,否以神力相抗”言畢,素手輕揚,九天玄雷驟起。
帝啟不悅,號令左右神祇:“天女不識時務,共助吾鎮之”。
雷神、火神、風伯神祇靈將齊出,威壓如山海傾覆,九歌終被迫屈從,元陰被奪,淚染仙裳,甘愿侍奉。
帝啟竟命九歌,于一萬六千丈高空,謂大穆之野。褪去仙衣,裸其纖體,奏樂起舞。
其舞如鸞鳳翔云,其樂如春水潺潺,音波遍傳三界,上達九霄玉闕,下通幽冥血海,靡靡之樂,如蠱惑眾生,人神鬼皆聞其聲,心旌搖曳。
帝啟傲立云端,告昊天上帝曰:“今得天人九歌為妻,當稱岳丈,此后天人相助,共掌三界,人皇之威,豈止凡塵”。
欲以此立,人皇統威,再使華夏臣服,萬世傳頌。
昊天上帝聞之,拈須沉吟,召眾神祇,仙臣于蟠桃園議。
太上道尊微扶“此子雖不敬,然未與天爭,其行乖張,恐累臣屬,不可不戒。”
南極仙翁蹙眉諫言:“人皇不敬于天,當降雷劫誅,恐天道有護”
昊天撫掌朗笑:“誅雖易,然恐傷天道平衡。此子不敬,不傷大雅,乃令先神女羲和,承天命轉世,為夏啟之子太康,下界懲其失德,亦警后世人皇。”
眾神皆頌圣明,仙鶴繞鳴,瑞氣盈天。
次年,九歌誕下太康。太康為帝啟長子,生具神通,目有重瞳,力能扛鼎,得啟厚愛逾常。
帝啟自升天后,與九歌日夜歡好,常伴周游神洲,耽于鬼神之事,或召風伯戲雨,或命雷神擊云,朝政漸荒。
未待太康成年,便退位傳位于嫡長子,詔曰:“太康承天命而生,當繼大統?!卑俟倩倘?,然不敢逆。
太康繼位后,自感承昊天使命而生,天命加身,遂沉溺聲色犬馬,荒淫無度。建瑤臺千層,聚美女如云,日夜笙歌不絕;
獵于郊野,驅百姓為獸,以弓矢射之取樂;不理朝政,以違亂法紀、魚肉百姓為樂。
百姓怨聲載道,餓殍遍野,王公諸侯亦憤慨不已,或私議廢帝,或暗結叛軍。
時有后羿者,乃長生之人,昔為東夷有窮部落首領。其前身乃帝堯時期,巨人大羿軀魄所化,神力驚天,箭貫九日。
感天道有命,遂出山拯百姓于水火,救華夏于危難。聞太康失德,慨然嘆曰:“人皇昏聵,蒼生涂炭,此天命吾出之時。”
遂聚部落勇士,鑄玄鐵箭,乘太康游獵之際,發動兵變,攻陷夏都斟渠。太康方與美人醉臥,聞變倉皇遁逃,被后羿部將擒于郊野。
后羿斥曰:“昏君無道,流放戈地!”
遂自立為東夷后羿代政,改號夏羿,史稱“太康失國”。
太康五位王弟,居于洛水北岸,見兄失國,悲憤交加,作《五子歌》以責其罪:
“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屈下。民位邦本,本固則興邦。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歌成,傳于諸侯,天下潰心。
然后羿之舉,引諸侯不滿,遂共立太康四弟仲康為夏帝,欲復夏室。
后羿遣兵征討不從之羲和氏,羲和氏掌歷法,怨后羿僭越,拒獻天書。后羿怒,親率弓騎踏其城,羲和氏族長血濺觀星臺,天象驟亂,日月無光。
夏朝經十余年休整,國力漸復,仲康乃命有窮國臣服納貢,遵從天命。后羿怒而反攻,破夏都,逼仲康遷于帝丘,夏朝僅存九州其二,如風中殘燭。
仲康在位數年,病逝后傳位其子相。相繼位僅五年,后羿再發政變,奪其權位,逐相出華夏,自立為后帝,設祭壇于泰山,祭天稱“承天意代行帝權”。
然天道予吉,而天命不足。后羿為帝后,酷愛田獵,常離都城,數月不歸,謂臣屬曰:“獵場即戰場,弓矢即權柄”。
弟子家臣寒浞,心懷叵測,趁機于城郊設伏,以毒箭射殺后羿。后羿中箭,神力渙散,仰天怒吼:“天道負我”
寒浞篡位自立,改國號為寒,保留夏朝舊制,陰狠擅謀,逐步蠶食諸侯。諸侯或懼其毒,或附其勢,夏室終成寒氏傀儡。
寒浞于宮中鑄“攝天鼎”,刻符咒曰:“天命在我,誰敢不從!”鼎成之日,地動三百里,幽冥鬼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