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觸發(fā)“將星隕落”事件后并未對現(xiàn)實做出改變,趙禎立即獲得了一次推演的機會。
當天夜里,躺在床上睡不著的他,索性又在腦海中開啟了模擬。
沒想到,和之前兩次的速戰(zhàn)速決完全不同,這次推演變成了一場流水帳似的持久戰(zhàn)。
【你一早便到資善堂講學,讀《尚書·洪范》,誦讀流暢,令講官贊許不已。】
【日講完畢,你分別去給劉皇后和楊淑妃請安。】
【午后,你回到資善堂讀《唐書》,了解唐代歷史。】
【休息時,楊淑妃身邊的宮女悠蘭送來了點心,很合你的胃口,不由多吃了兩塊。】
【翌日,你早起后來到資善堂,繼續(xù)和楊億學習詩詞的鑒賞和寫作,舉一反三的能力讓楊億大加贊賞。】
【隨后,你被皇帝趙恒傳召到延和殿考校功課,被夸獎“聰敏好學”。】
……
盡管趙禎努力做出了很多不同的嘗試,可腦海中的畫面卻還是日復一日地在講學、請安、讀書的循環(huán)中流逝著,也不知這樣過了多少天。
既沒有觸發(fā)歷史事件,也不能獲得人物卡片。
想想也是,一個幼年太子的生活,可不就應該如此嗎?
只不過,這樣一直無法結(jié)束推演,也不是個辦法,得接觸一些不常見到的人才行……
【這一日,你臨時改變主意,用過午膳便向楊淑妃提出,想去拜訪一下幾位王叔。】
【你口中的幾位王叔,都住在皇宮東北角,當時的人稱之為“東宮六位”。】
【楊淑妃料定你是連日苦讀之后,又想去那里的池塘喂魚散心,笑著應允下來,吩咐悠蘭領著內(nèi)侍、宮女陪同,又調(diào)來一隊侍衛(wèi)跟隨。】
【誰知剛走出儀鳳閣,就遇到一個小黃門急匆匆地給悠蘭帶來口信。】
【她聽完便一臉愧色地走到你的面前,“讓殿下見笑了,奴婢那不爭氣的遠房妹妹,順手牽羊的老毛病又犯了,人贓并獲,居然還有臉求奴婢去救她。”】
【悠蘭的妹妹韓迎春盜竊被捉,你將要:】
【一、看在悠蘭的面子上,去幫她說情。】
【二、既然是別人的家事,就不發(fā)表意見了。】
【三、屢教不改,豈能容她?親自過問此事,嚴懲不貸。】
怪了!
怎么會在這里觸發(fā)選項?
趙禎看了半天,也沒想明白,這件事和自己會有多大的關系。
他只是依稀記得,一年多前,這個韓迎春還在儀風閣時就有偷竊行為。
自己當時恰好在場,見小娘娘沒有真想重罰,就順勢幫忙求了個情,只是將她打發(fā)到了榮王趙元儼那里去做掌管茶酒的侍女。
沒想到,她居然還敢再犯?
雖然趙禎在推演里遇到選項一直秉持著敢于冒險的原則,但還是要講最起碼的邏輯和道理。
選項一,幫慣犯說情,不等于鼓勵她以后接著干嗎?
選項三倒是正義感爆棚,可是人家榮王家里的事情,怎么也輪不到我去插手啊。
思來想去,還是只有第二個選項最為合理。
就選它吧。
【悠蘭本來就覺得,應該讓韓迎春吃點苦頭,這樣才能真的吸取教訓。】
【見你并未發(fā)表意見,便幾句話打發(fā)了傳話的小黃門,想著先讓她受些皮肉之苦,明日再去解救。】
【……】
【已觸發(fā)“大中祥符年間皇宮大火”事件。】
【本次推演結(jié)束。】
什么情況?
趙禎看得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懂“韓迎春偷東西”和“皇宮大火”這兩件事之間的聯(lián)系。
好在畫面并未像上次觸發(fā)“將星隕落”那樣,只呈現(xiàn)幾句簡短的說明,而是還在繼續(xù)介紹這個歷史事件的情況。
【韓迎春偷拿金器被發(fā)現(xiàn)之后,竟然決定在夜間縱火制造混亂,然后再乘機逃跑。】
【她沒想到的是,當晚忽然刮起了大風,火借風勢,愈燃愈烈。】
【不僅把榮王、相王、曹王等“東宮六位”的住所全部付之一炬,甚至還順著鄰近的御廚,蔓延進了皇宮大內(nèi)。】
【住在附近的宮女在睡夢中驚醒,衣衫不整地爭相想要奔上城樓避火,卻有百余人來不及逃出,活活被火燒死。】
【數(shù)百名內(nèi)侍急忙趕來,拆毀御廚通往其他宮苑的連廊,登上屋頂,用桶運水救火。】
【沒想到火勢絲毫不減,繼續(xù)在皇宮內(nèi)肆虐,整整燒了一天兩夜才被撲滅。】
【最終,死于這場火災的多達一千五百余人,毀壞的殿閣房屋超過二千余間,其中損失最為嚴重的莫過于內(nèi)藏庫和左藏庫。】
看著畫面中被熊熊大火吞沒的兩座內(nèi)庫,以及里面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趙禎心疼的厲害。
再過幾年,我可就要繼位了啊。
所以,現(xiàn)在燒的……
都是朕的錢!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后蜀、南唐等政權后,將得來的財物全部運至開封,存放在了這兩座內(nèi)庫之中。】
【他還曾經(jīng)信心滿滿地說:有了這筆錢,足夠和遼國談判,把燕云十六州買回來,如果遼國不同意,我就用這些錢招募勇士去打他們。】
【后來,隨著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內(nèi)庫里所存的財富也更加豐盈。】
【如今,卻全都被燒成了灰燼。】
【查明原因的皇帝趙恒大怒,下令將韓迎春砍斷手足,示眾三日,然后才凌遲處死。】
【連榮王趙元儼都給定了一個管束不嚴的罪名,被貶為端王。】
【其他被連累治罪的更是多達百人……】
……
腦海中的畫面和信息,讓趙禎有些傻眼。
沒想到一個本來和自己關系不大的偷竊事件,居然會引發(fā)這么慘烈的后果。
在趙禎的判斷里,宋朝后來的“弱”和“慫”,主要責任都在太宗趙光義的身上。
太祖趙匡胤可是個各方面能力都相當厲害的君主。
既然他覺得這筆錢不管是買是打,都足夠收回燕云十六州,那就絕對是筆不得了的大錢。
可不能就這么被白白燒光了。
———————————————
注1:太祖別置樁庫,嘗密謂近臣曰:……遣使與契丹約,茍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