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無心插柳
- 宋仁宗不想做暴君
- 且來花里
- 2713字
- 2024-10-24 11:38:00
奏對完畢,李迪和晏殊一同告退。
望著這兩位東宮輔臣的背影,趙禎不免開始猜測他們的卡片會是什么品質。
說起來,如果把擁有什么樣的臣子當成一個抽卡游戲的話,歷史上的宋仁宗也堪稱歐皇。
文有范仲淹、包拯、歐陽修……
武有狄青、種世衡……
科學技術方面,有寫了《夢溪筆談》的沈括……
思想領域,有張載和二程……
蘇軾、蘇轍、王安石、司馬光……也都是他在位時入朝為官。
民間更是流行“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的傳說。
可惜,他知人善任和團結臣下的能力,只能說是一般。
好在,趙禎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只要能獲得某個臣子的卡片,對方的各項能力、忠心程度,甚至人際關系,全都是透明的。
有了這個倚仗,老劉家邦、秀、備能做到的事情,他也想試試。
“六哥,剛才為什么愿意把玉佩送給別人?”
趙禎正在心里想得熱鬧,沒注意趙恒已經走到了他的身邊,笑吟吟地問道。
為什么?
當然是因為“楊家將”三個字,在趙禎心里有著特殊的意義。
而且,楊文廣和他年齡相仿,未來也很有可能是個合格的武將,來一手長線投資穩賺不賠。
不過,把這個理由說出來就不合適了。
“爹爹常說要體恤臣民,孩兒一直銘記在心,所以才想對忠臣之后略表安慰。”趙禎一臉認真地答道。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不是我聰明,而是爹爹教的好。
哪個做父親的,聽了這話能不高興?
趙恒就明顯聽得非常受用,笑得合不攏嘴。
都說“天家無父子”,其實也得分人。
至少,趙禎很確定,趙恒對自己的疼愛就出自真心。
之前的一次推演中,他見過趙恒的人物卡片,【好感】高達90。
雖然,作為一張帝王卡,綠油油的顏色多少顯得有點寒磣。
可又能怪誰呢?
偽造天書、封禪泰山、大建道觀……要是再搞幾次這種騷操作,變成“白卡”都不冤枉。
趙恒自然猜不到,一臉可愛模樣的趙禎正在心里羅列他的罪狀,滿臉慈愛地說:“餓沒餓?快去找你小娘娘吧,不然她又要等急了。”
說罷,他便把周懷政喚了進來,吩咐人送趙禎去用膳。
被他這么一說,趙禎感到自己肚子也真的開始了抗議。
于是起身離開,前往儀鳳閣。
……
儀鳳閣,距離劉皇后和趙禎所居的坤寧宮不遠,是楊淑妃的住處。
這里也是除了資善堂之外,僅有的一處能讓趙禎感到自由自在的地方,所以來得很勤。
內侍和宮女也知道他會來用膳,沒有先行通傳,便直接將他引了進去。
殿內,楊淑妃正靠在榻上閉目養神。
只見剛滿三十歲的她一身常服,未施粉黛,卻難掩清麗之色。
“孩兒問小娘娘安。”趙禎上前幾步,輕聲說道。
楊淑妃見他來了,一邊伸手揉揉肩頸,一邊坐直了身子,“先用膳,吃完了我再教訓你。”
趙禎聞言一愣。
我也沒做什么錯事啊。
怎么向來溫柔體貼的小娘娘,突然沒來由的要教訓自己呢?
意外歸意外,趙禎的食欲顯然并沒因此受到什么影響,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在他的要求下,餐食中的蔬菜比例明顯增加。
不是趙禎不愛吃肉,而是這副身體很可能有遺傳病。
歷史上的宋朝皇帝,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高的驚人。
光是北宋,就有真宗、仁宗、神宗三代君主中風。
讓趙禎如何能不小心?
直到把面前的兩盤青菜全都吃完,才心滿意足地起身去凈手。
趁著這個功夫,楊淑妃的貼身宮女悠蘭趕緊在趙禎耳邊輕聲提醒:“殿下來之前,淑妃娘子剛從坤寧殿回來。”
趙禎揚起臉對她一笑,心里猜出了大概。
從劉皇后那里回來便要教訓自己,八成和日講前有關楊億的那段小插曲有關。
果然,楊淑妃揮手讓內侍和宮女們退下,對著趙禎劈頭第一句就是:“我聽說,你都開始挑選起先生來了?”
趙禎趕忙把準備好的那套“替大娘娘不平”的理由說了一遍,然后不忘補充道:“孩兒已經知錯了。”
楊淑妃面色稍緩,“我知道你孝順,但你剛剛登上太子之位,根基未穩,籠絡人心還來不及呢,怎么能去得罪朝臣?”
同樣是要求自己對楊億以禮相待,劉皇后和楊淑妃的立場卻完全不同。
遠近親疏,趙禎心里自有判斷。
楊淑妃看他一副受教的樣子,氣也生不起來了,只是還沒忘記繼續囑咐道:“別說是楊億了,就算是換成把你大娘娘得罪更深的寇準給你當先生,你也要跟著他虛心學習。”
“寇準?!”
趙禎聞言忍不住重復了一遍。
突然聽到這個上輩子就很熟悉的名字,他難免有點小興奮。
和楊家將類似,寇準的故事最初也是從評書里聽來的。
不同之處在于,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部兒時看過的電視劇,葛優主演的《寇老西兒》。
那部劇可真的有些年頭了,連在里面扮演寇準傻兒子的孫皓,都已經是《慶余年》的導演了。
雖然一聽到“寇準”二字,趙禎腦海里還是立刻浮現出了葛大爺的形象。
但是他也知道,真實的寇準,非但一點兒都不幽默搞笑,還性格剛強,是個暴脾氣。
就連籍貫也不是山西,而是陜西。
之所以會有這么大的差別,是因為他在后世深受百姓愛戴,被編排了太多有意思的故事。
“寇準是誰?怎么得罪大娘娘的?”趙禎順著話頭問道。
“你大娘娘的事不用你操心。”
楊淑妃用手指點了點他的額頭,然后才回憶道:
“寇準和楊億二人是多年的好友,而且趣味相近,都愛喝酒。”
“想當年,遼兵來犯,你爹爹御駕親征,在澶州前線,不得安枕。”
“只好派人去看當時主戰的寇準在干什么,發現他和楊億兩個人一邊喝酒,一邊唱歌,通宵達旦地吵吵嚷嚷,這才放心睡個好覺。”
聽到這里的趙禎忍不住在心中吐槽:
“我這個皇帝爹爹,好歹也是‘高梁河車神’的兒子啊,怎么能一到前線就害怕得睡不著覺呢?”
“難怪歷史上記載,是寇準逼著宋真宗御駕親征的,要不然,這‘澶淵之盟’說不定就要變成‘開封之盟’了。”
楊淑妃又接著說道:“他倆還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就是骨頭都硬,脾氣都倔,尤其是寇準,經常把你爹爹都氣得沒辦法。”
“既然如此,爹爹為什么不罷了他的官?”趙禎問道。
“身為官家,用人不能全憑自己的喜好。”楊淑妃伸手輕撫趙禎的腦袋,語重心長地說:“你爹爹當年被立為太子,就是太宗皇帝和寇準商議決定的。”
“所以,不管寇準脾氣怎樣,他的忠心都是不用懷疑的,這就是你爹爹重用他的原因。以后,六哥也可以去信任他。知道了嗎?”
趙禎笑著點頭應道:“孩兒記住了。”
今日的收獲著實不小。
不只是對寇準有了更多的了解。
還無意中發現,小娘娘很可能是個隱藏的寶藏。
之前只知道,她對朝政毫無興趣,卻沒想過,正是這種聊八卦的心態,讓她說起朝中舊聞,簡直如數家珍。
對于不能查詢往事的模擬器,正好是個完美的補充。
想到這里,品嘗著楊淑妃遞到嘴邊的蜜餞,趙禎笑得更甜了。
———————————————
注1:宋真宗、寇準、楊億三人在澶州前線的表現,記載于《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五》:寇準在澶州,每夕與知制誥楊億痛飲,謳歌諧謔,喧嘩達旦,帝使人覘知之,喜曰:“準如此,吾復何憂!”時人比之謝安。
注2:宋太宗與寇準商議立太子的記載,見于《宋史·列傳第四十》:帝(宋太宗)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準(寇準)曰:“知子莫若父,圣慮既以為可,愿即決定。”帝遂以襄王為開封尹,改封壽王,于是立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