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登基的這年六月,周平王在朝堂議事,討論魯惠公葬禮的事情。
宰咺上奏說:大王,魯侯弗皇薨了已經六個月了,王室一直沒有派人參加葬禮,不合禮法啊,按照周王室的禮法,諸侯薨逝五個月,王室應該派人參加。
周平王怒道:弗皇藐視王室,目無王法,擅自以天子之禮祭祀天地,寡人還沒處罰他呢。
宰咺:是不是因為大王允許允許秦文公以天子之禮祭祀天地,讓魯侯感到不滿呢。
周平王:秦文公幫助王室東遷洛邑,鞍前馬后,立功頗多。魯侯有什么貢獻?連基本的支持都不表示。還敢藐視王室,僭越禮數。寡人就是要借著魯侯弗皇的葬禮殺雞儆猴。他的葬禮按照周禮應該在五月下葬,你帶著禮物就在七月去參加,故意延遲兩個月。另外再帶著他夫人的送葬禮物一起。
宰咺:魯侯夫人仲子還在世,這......不妥當吧。
周平王:就這么定了。
七月份宰咺帶著送葬禮物來到了魯國,朝堂一片嘩然,大臣們說天子七個月下葬,諸侯都來參加葬禮;諸侯五個月下葬,同盟的諸侯參加葬禮;大夫三個月后下葬,官位相同的來參加葬禮;士一個月以后下葬,親戚參加葬禮?,F在我們國君已經下葬了,而且國君夫人還沒有去世,就送來下葬的禮物,是羞辱我們來了。
隱公:先君惠公和周王有些過節,如今周王室天下共主,我魯國開國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建立,和周王室的關系算是最親密的了。諸位覺得應該怎么做?
朝臣:王室原在鎬京,接近戎狄,周幽王昏聵,輕信小人廢嫡立幼,破壞禮法,致使戎狄肆虐,王室崩塌。申侯聯絡犬戎攻破鎬京,如今周王室的力量如今已經大不如以前了。
后來周平王為了躲避犬戎的侵襲,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以避開外患并重建周王朝。由于大片的領土喪失,周王朝僅僅擁有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圓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只相當于一個中等諸侯國而已。
如今鄭莊公擔任王室的卿士,周鄭國土相接,兩人又都是強橫的人,他們肯定會生出矛盾,暫且看看吧。但是要把王室的無禮記載在史冊上,宰咺無禮。
隱公剛即位的第一年里,魯國四周的國際局勢并不安定,為了營造和平的國際氛圍,隱公分別和邾、宋、戎族幾國舉行了會盟。邾國在魯國的東邊,是一個小型國家。宋國是這個時期的大國,實力雄厚,隱公父親惠公晚年的在一個叫黃的地方打敗了宋國,隱公和宋國會盟以后,兩個國家的關系,才開始緩和。
隱公三年春季周王室周平王崩,也就是逝世了。此時的周王室實力弱小,很多諸侯不再按時朝貢,周平王葬禮花費巨大,周平王派遣武氏的兒子來魯國求取辦喪事的財物。關于這個事情,周王室做的有點掉份,其一是別人不主動貢獻,反而降低身段去要。其二是此時的魯國也有喪禮,隱公的生母聲子去世了。其三是武氏的兒子也在服喪期,因為父親死了,兒子繼承接著當周朝的大夫,但此時還沒有任命,所以稱為武氏子。
此時的周王室和鄭國關系逐漸冰冷,因為鄭武公和鄭莊公長期擔任周王室的卿士,鄭國國力強大,周平王任用虢公,將朝政分給虢公。鄭莊公心里有怨氣,和周平王對質,平王說沒有這件事。周王室王子狐和鄭國公子忽互換人質。周平王死的時候,周王室想將朝政交給虢公。鄭國派祭卒割取周王室領地的麥子。從此周鄭交惡。
宋國此時也有動亂的跡象出現了,起因是宋穆公生病了,召見大司馬孔父嘉把殤公囑托給他,說先君宋宣公拋棄了他的兒子與夷而立我為國君,我不敢忘記,請事奉與夷來主持國家事務,我雖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大司馬孔父嘉說:但是群臣都愿意事奉您的兒子公子馮啊。宋穆公感激先君宋宣公舍棄兒子立自己的恩情,執意要把君位還給宋宣公的兒子公子與夷,讓公子馮到鄭國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公子與夷即殤公即位。
起初衛國的衛莊公娶了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叫莊姜,容貌很漂亮,卻沒有兒子。莊公又從陳國娶了一個妻子,叫厲媯,生了兒子孝伯,早死。跟她陪嫁來的妹妹戴媯,生了桓公,莊姜就把他作為自己的兒子。公子州吁,是莊公愛妾生的兒子,衛莊公十分寵愛他,又喜歡軍事,但莊公不禁止,莊姜很厭惡他。石碏規勸莊公道: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應該定下來;要是還沒有,那這就是導致禍亂的階梯了。做君主的應盡力除掉禍害,現在卻反而招致禍害的到來,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莊公不聽。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衛桓公當國君時,石碏就告老退休了。此時衛國的國君恒公和公子州吁存在內亂的趨勢。
鄭國和齊國會盟,尋求合作。
隱公四年春季,衛國的州吁殺了衛桓公而自立為國君。魯隱公和宋殤公會見,尋求合作。
當時宋殤公即位的時候,公子馮逃到了鄭國。鄭國人想送他回國。等到州吁立為國君,準備向鄭國報復前代國君結下的怨恨,以此對諸侯討好,安定國內人心。他派人告訴宋國說:“君王如果進攻鄭國,除去君王的禍害,以君王為主,敝邑出兵出物,和陳、蔡兩國一道作為屬軍,這就是衛國的愿望?!彼螄饝恕_@時候陳國、蔡國正和衛國友好,所以宋殤公、陳桓公、蔡國人、衛國人聯合進攻鄭國,包圍了國都的東門,五天以后才回去。
魯隱公向眾仲詢問說:“衛國的州吁能成功嗎?”眾仲回答說:“我只聽說用德行安定百姓,沒有聽說用禍亂的。用禍亂,如同要理出亂絲的頭緒,反而弄得更加紛亂。州吁這個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殘忍。仗恃武力就沒有群眾,安于殘忍就沒有親附的人。大家背叛,親近離開,難以成功。軍事,就像火一樣,不去制止,將會焚燒自己。州吁殺了他的國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過禍亂來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禍患了。
隱公四年秋季,諸侯國再次攻打鄭國。宋殤公派人前來請求出兵,隱公因為之前和眾仲的談話推辭了。羽父請求出兵相會合,隱公不同意。公子羽父堅決請求以后便自行領兵前去。諸侯的軍隊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來。
州吁不能安定他的百姓。石厚向父親石碏詢問安定君位的辦法。石碏說:“朝覲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說:“如何才能去朝覲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在受到天子的寵信。現在陳、衛兩國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見陳桓公,讓他代為請求,就一定可以成功?!庇谑鞘窬透S州吁到了陳國。石碏派人告訴陳國說:“衛國地方狹小,我老頭子年紀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這兩個人,確實殺死了我國君主,請您趁此機會搞掉他們?!标悋税堰@兩個人抓住,而請衛國派人來陳國處理。九月,衛國人派右宰丑在陳國的濮地殺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陳國殺了石厚。君子石碏真是個忠臣。大義滅親為衛國止亂,衛國人到邢國迎接公子晉。冬季,衛宣公即位。
隱公五年,曲沃莊伯帶領鄭軍、邢軍進攻翼地,莊伯賄賂了周王室,周桓王派尹氏、武氏幫助曲沃莊伯。在翼地的晉鄂侯逃到隨地。關于此時的晉國,介紹下,晉國始封君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傳到晉穆侯的時候,生了兩個兒子,嫡長子仇和嫡次子成師。一個叫仇,一個叫成師,當時的朝臣就有人說,這是動亂的跡象。后來在翼地(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的是長子仇這一系的傳承,在曲沃(今山西省聞喜縣東)的是次子成師這一系的傳承。六七十年間,曲沃歷經桓叔、莊伯、武公三代,殺五位晉君,驅逐一位晉君,取代了翼都的晉國正統。姬成師一系打敗姬仇一系,曲沃武公變成了晉武公,這就是“曲沃并晉”。
宋國人掠取邾國的土地,邾國人告訴鄭國說:“請君王攻打宋國,報仇雪恨,我愿意做向導。”鄭國人帶領周天子的軍隊和邾軍會合,進攻宋國,進入了外城,以報復去年的戰役。宋國人進攻鄭國,包圍長葛,以報復攻進外城這一戰役。
面對國際形勢惡化,鄭國人來魯國要求棄怨結好,為的是重新和好,結成同盟。
隱公六年夏季,在艾地和齊國結盟,開始和齊國結好。
五月十一日,鄭莊公入侵陳國,得到全勝。往年,鄭莊公請求與陳國講和,陳桓公不答應。五父勸諫說:“親近仁義而和鄰國友好,這是國家可寶貴的措施,您還是答應鄭國的請求吧!”陳侯說:“宋國和衛國才是真正的禍患,鄭國能做什么?”于是就沒有答應。
秋季,宋國攻占了長葛。
鄭莊公去周都,第一次朝見周桓王。周桓王不加禮遇。周公對周桓王說:“我們周室東遷,依靠的就是晉國和鄭國。友好地對待鄭國,用以鼓勵后來的人,還恐怕人家不來,何況不以禮接待呢?鄭國不會來了?!?
隱公七年夏季,齊僖公派夷仲年前來聘問,這是為了鞏固艾地的盟會。
秋季,宋國和鄭國講和。陳國與鄭國講和。十二月,陳國的五父到鄭國參與結盟。初二,和鄭莊公盟誓,歃血的時候心不在焉。謝伯說:“五父一定不免于禍,因為他不認為結盟是國家的利益?!编崌牧甲舻疥悋鴧⒓咏Y盟,十一日,和陳侯結盟,看出了陳國將要發生騷亂。
鄭國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陳桓公請求把女兒嫁給他。鄭莊公同意,于是就訂了婚。
隱公八年,齊僖公準備要宋、衛兩國和鄭國講和,已經有了結盟的日期。宋殤公用財幣向衛國請求,希望先行見面。衛宣公同意,所以在犬丘舉行非正式會見的儀式。
鄭莊公為了下一步進攻許國進行戰略布局,以不祭祀泰山改為祭祀周公為理由,請求用泰山旁的祊和魯國許田做交換,同時也挑戰了周王室的權威,按照周朝的禮法制度,只有周天子才能決定諸侯的領地變更。在沒有周天子的允許下,諸侯之間是不能私自交換領地的。
夏季,虢公忌父開始在成周做卿士。前面周平王一直想要虢公分走鄭莊公的權利,還發生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這個時候才實現,現在周王室就是有兩個卿士了。
鄭國在周王室做人質的公子忽到陳國迎娶妻子媯氏,兩人回到鄭國后先結婚而后告祭祖廟。鍼子說:“這不能算夫婦,欺騙了他的祖先,這不合于禮,怎么能夠使子孫繁衍興旺呢?”這是個預言。能否應驗呢?
秋七月,齊僖公做到了讓宋衛兩國與鄭國結盟,而且地點選在周王室的地盤溫地,溫地還記得嗎,就是隱公三年的時候,鄭祭足帥師割取溫地麥子的那個地方。(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諷刺意味十足。
齊僖公想做大哥,主持三個國家講和,鄭莊公為了找回場子,在八月的時候,他帶著齊國人朝覲周王。
其他國家在結盟,魯隱公也沒閑著,經紀國的調解,最終魯國與莒國在浮來山簽訂了結盟條約。兩國實現了和平友好關系。浮來山在現在的日照莒縣,莒縣距離曲阜200公里,那個時代的交通條件,魯隱公不辭勞苦的過去結盟,也是誠意滿滿了。
冬季,齊僖公派人來報告他主持宋、衛、鄭三國講和的事,這其實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功績,魯隱公很禮貌的派人回復:君王使三國舍棄相互仇敵,安定他們的百姓,這是君王的恩惠。寡君聽到了,豈敢不承受君王的恩德。
無駭去世,羽父為他請求謚號和族氏,魯隱公根本沒有考慮謚號的問題,直接問眾仲族氏的事,眾仲說如何確定族氏,隱公給無駭以展作為族氏。
謚號是死后才有的,春秋時期本來只有國君有謚號,后來卿大夫的身份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功績都是卿大夫做出來的,所以要考慮給卿大夫一個稱號,但是無駭并沒有特別大的功績,魯隱公直接跳過了謚號的問題。無駭是魯孝公的曾孫,當時還沒有氏,國公的兒子叫公子,孫子叫公孫,曾孫就要自立門戶,重新立族,用字來做族氏,名不能拿出來用。無駭是公子展之孫,所以以展為氏。以祖父的字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