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社交心理學(xué):孩子,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 陳昕
- 861字
- 2024-10-24 16:02:35
得到他人幫助,我會表示感謝
社交小劇場
琦琦上小學(xué)一年級了,起初,其他小朋友都很喜歡她,愿意跟她分享好吃的、好玩的。她沒帶筆,其他小朋友愿意借給她;她系不好鞋帶,老師會幫她系好;有時候,同學(xué)的媽媽會順路載她去學(xué)校。但是她從來不說謝謝,有時候還會將別人的東西視為己有,別人如果不按她的心意來,她還會發(fā)脾氣。久而久之,大家慢慢疏遠了她,她卻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父母的擔心:這些都是類似的情況
△孩子得到他人幫助,不會表示感謝。
△孩子不懂感恩,難以適應(yīng)集體生活。
△孩子不知足,認為別人為自己“服務(wù)”理所當然。
給父母:從社交心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
說“謝謝”不只是一種禮儀行為,從社交心理學(xué)來看,它還是人的意識與潛意識達到平衡的一種表現(xiàn),是社會責(zé)任感與道德感的體現(xiàn)。但是有一種“適應(yīng)性偏見”會影響人的感激之情,比如,得到陌生人的幫助,我們會很感謝;但是得到家人的幫助,我們通常沒那么感激,甚至很少對家人說“謝謝”,這是因為我們太習(xí)慣于接受家人給予我們的“好”了。
孩子不會表示感謝,有一個很普遍的原因,就是孩子沒有從原生家庭中養(yǎng)成這種行為習(xí)慣,平時家人不要求他表示感謝,他也會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對他人說“謝謝”,這就說明他敢于打破偏見,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類人往往會給他人留下好印象,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時候也比較輕松。
給孩子:社交重在行動
★就算是關(guān)系親密的人,也要多說“謝謝”。
越是和我們關(guān)系親密的人,我們通常越容易忽略感謝的重要性。從現(xiàn)在開始,經(jīng)常對家人、好朋友說“謝謝”,珍惜每一個對你好的人,感謝他們的幫助與付出。
★制作感謝卡、感謝信。
把感謝的話寫下來,制作成感謝卡、感謝信等,送給你要感謝的人,他一定會非常開心。你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送對方其他禮物來表示感謝。
★參加志愿者活動。
例如,為慈善機構(gòu)捐贈物品、去養(yǎng)老院做公益等。當你看到自己的行動可以對他人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影響時,你會更加理解自己擁有的東西是多么可貴,會更加懂得感謝的意義。
親子互動:寫一寫其他有助于社交的妙招,找機會嘗試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