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齋志異選
- (清)蒲松齡著 張友鶴選注
- 2756字
- 2024-10-16 17:40:51
瞳人語
長安士方棟,頗有才名。而佻脫[1]不持儀節[2],每陌上[3]見游女,輒輕薄尾綴[4]之。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見一小車,朱繡幰[5],青衣[6]數輩,款段以從[7]。內一婢乘小駟[8],容光絕美。稍稍近覘之,見車幔洞開[9],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尤生平所未睹。目眩神奪,瞻戀弗舍,或先或后,從馳數里。忽聞女郎呼婢近車側曰:“為我垂簾下。何處風狂兒郎,頻來窺瞻!”婢乃下簾,怒顧生曰:“此芙蓉城[10]七郎子新婦歸寧[11],非同田舍娘子[12],放教秀才胡覷[13]!”言已,掬轍土飏生。
生瞇目不可開。才一拭視,而車馬已渺。驚疑而返。覺目終不快,倩人啟瞼[14]撥視,則睛上生小翳[15],經宿益劇[16],淚簌簌[17]不得止;翳漸大,數日厚如錢;右睛起旋螺[18]。百藥無效,懊悶欲絕。頗思自懺悔。聞《光明經》[19]能解厄,持一卷浼[20]人教誦。初猶煩躁,久漸自安,旦晚無事,惟趺坐[21]捻珠。持之一年,萬緣俱凈[22]。忽聞左目中小語如蠅,曰:“黑漆似,叵耐殺人[23]!”右目中應云:“可同小遨游,出此悶氣。”漸覺兩鼻中,蠕蠕[24]作癢,似有物出,離孔而去。久之乃返,復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許時[25]不窺園亭,珍珠蘭遽枯瘠死。”生素[26]喜香蘭,園中多種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問。忽聞其言,遽問妻:“蘭花何使憔悴死?”妻詰其所自知[27],因告之故。妻趨驗之,花果槁矣。大異之。靜匿房中以俟之,見有小人自生鼻內出,大不及豆,營營然[28]竟出門去,漸遠,遂迷所在。俄[29]連臂[30]歸,飛上面,如蜂蟻之投穴者。如此二三日。又聞左言曰:“隧道迂[31],還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啟門。”右應云:“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試辟,得與而俱[32]。”遂覺左眶內隱似抓裂。有頃開視,豁[33]見幾物。喜告妻。妻審[34]之,則脂膜破小竅,黑睛熒熒,才如劈椒[35]。越一宿,幛[36]盡消;細視,竟重瞳[37]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兩瞳人合居一眶矣。生雖一目眇,而較之雙目者,殊更了了[38]。由是益自檢束,鄉中稱盛德[39]焉。
異史氏[40]曰:“鄉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遙見少婦控驢[41]出其前。戲而吟曰:‘有美人兮[42]!’顧二友曰:‘驅之[43]!’相與笑騁。俄追及,乃其子婦。心赧[44]氣喪,默不復語。友偽為不知也者,評騭[45]殊褻。士人忸怩[46],吃吃[47]而言曰:‘此長男婦也。’各隱笑[48]而罷。輕薄者往往自侮,良[49]可笑也。至于瞇目失明,又鬼神之慘報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豈菩薩現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門戶,鬼神雖惡,亦何嘗不許人自新哉!”
[1] 佻脫:輕佻,輕薄。后文《冤獄》篇“佻達”,義同。
[2] 不持儀節:不守規矩,不講禮節。
[3] 陌(mò)上:田邊從東到西的道路叫做“陌”。這里“陌上”,指郊外、田野里。
[4] 尾綴:跟隨著。后文《青鳳》篇“尾而聽之”,《賈兒》篇“陰綴系之”,“尾”,“綴系”,義同。
[5] 朱(fú)繡幰:車上紅色繡花的帷幕。
[6] 青衣:婢女。古代以青衣(黑衣)為“卑賤者”的服裝,婢女被認為是“卑賤的人”,都穿青衣,所以“青衣”就成為婢女的代詞。后文《偷桃》篇“青衣人”,指差役,參看后文《伍秋月》篇注〔8〕“皂”條。
[7] 款段以從:“款段”,形容馬行遲緩的樣子。“款段以從”,騎著馬慢慢地跟著走。
[8] 駟:四匹馬拉一輛車子叫做“駟”,三匹馬拉一輛車子叫做“驂”。這里的“駟”和后文《嬌娜》篇“攬轡停驂”的“驂”,都只泛指馬匹。
[9] 車幔洞開:“幔”,指帷幕、簾子之類的東西。“洞開”,大開,敞開。
[10] 芙蓉城:神話中神仙住的地方。據傳說:宋代石曼卿和丁度死后,都曾為芙蓉城主;又王迥也有夢見和女仙同游芙蓉城的故事。
[11] 歸寧:婦女回娘家的代詞。語出《詩經》:“歸寧父母。”“寧”,問安的意思。
[12] 田舍娘子:鄉下女人。參看后文《蓮香》篇注〔27〕“田舍郎”條。
[13] 放教秀才胡覷(qù):“放教”,任由、聽便的意思。“秀才”,見后《畫壁》篇注〔1〕“孝廉”條。“胡覷”,亂偷看。
[14] 瞼(jiǎn):眼皮。
[15] 翳:眼睛上長的障礙視線的薄膜。
[16] 經宿益劇:“經宿”,過了一夜。“益劇”,更厲害。
[17] 簌(sù)簌:形容紛紛往下掉的樣子。
[18] 旋螺:這里指螺旋形的厚翳。
[19] 《光明經》:佛經名,有十九品(篇)。
[20] 浼(měi):請托。
[21] 趺坐:就是盤腿打坐,左右腳背相向交叉著放在左右大腿上,是佛家打坐的一種方式。原稱“結跏趺坐”。
[22] 萬緣俱凈:佛家說法,一切事物皆由緣而生。“萬緣俱凈”,意思是什么念頭都沒有了。
[23] 叵(pǒ)耐殺人:“叵”,不可。“叵耐”,不可耐,難以忍受。“殺”,同“煞”,形容達到了極頂。“叵耐殺人”,十分難以忍耐的意思。
[24] 蠕(rú)蠕:形容軟體昆蟲慢慢爬動的樣子。
[25] 許時:許多時候。后文《畫壁》篇“腹內小郎已許大”,《嬰寧》篇“甥長成如許”,“許”,“如許”,是如此、這般的意思。《青鳳》篇“一少年可二十許”,《聶小倩》篇“徑韭葉許”,“不知殺人幾何許”,“許”都是表示估計、約數的意思。“許”,也用以表示處所,《羅剎海市》篇“兒知家在何許”,“何許”,就是何處。
[26] 素:一向,從來。
[27] 詁其所自知:“詰”,詢問。“所自知”,從什么地方知道的,怎么會知道的。
[28] 營營然:本是形容來往忙碌的樣子,如后文《賈兒》篇“終日營營”,這里卻是形容盤旋前進。
[29] 俄:不久,一會兒工夫。下文“有頃”和其他篇里的“少間”,“少時”,“少選”,“須臾”,“既”,“未幾”,“頃”,“俄頃”,“少頃”,“頃之”,“俄而”,“旋”,義均同。
[30] 連臂:臂膀挎著臂膀。
[31] 迂:曲折紆回。
[32] 得與而俱:“得”,辦成了。“而”,你。“俱”,一同,一道。“得與而俱”,辦成了同你一道出去。后文《葉生》篇“夙夜與俱”,指日夜同處;《賈兒》篇“亦招與俱”,也教他在一起(指同榻而眠)。例子很多,不備注。
[33] 豁:通達,敞開。如后文《菱角》篇“豁然啟扉”,“豁然”,就是敞開的意思。引申作種種解釋:這里指眼睛忽然明亮。后文《蓮香》篇“豁然曰”,“豁然”,指對事物忽然明白。《連城》篇“豁然頓蘇”,“豁然”,形容忽然清醒的樣子。
[34] 審:這里作察看解釋。
[35] 才如劈椒:才像半粒花椒那樣大。
[36] 幛:本指屏風、帷幕一類的東西,這里借指眼上的翳。后文《紅玉》篇“女依母自幛”,“幛”,卻作動詞用,遮蔽的意思,同“障”。
[37] 重瞳: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瞳孔。
[38] 了了:清楚,明白。
[39] 盛德:好的品行表現。后文《冤獄》篇里的“盛德”,卻指的恩惠、行好事。
[40] 異史氏:本書作者蒲松齡的自稱。漢代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因而在他所著《史記》的“論贊”中,自稱“太史公”。本書作者在正文后發表意見,也屬于論贊體裁,但認為所作的并非正史,所以自稱“異史氏”。也還可以解釋為:“異史氏”是由于作者認為自己是怪異故事的記錄者。
[41] 控驢:指騎驢。
[42] 有美人兮:《詩經》中的句子,所以上文說“吟曰”。
[43] 驅之:追趕她。
[44] 心赧(nǎn):內心慚愧。
[45] 評騭(zhì):議論,評論。
[46] 忸怩:形容說不出的難為情的樣子。
[47] 吃吃:形容說話結結巴巴的樣子。
[48] 隱笑:暗笑。
[49] 良: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