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含英咀華畫屏中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雖然古往今來,人們多以天才、詩仙的美名褒揚李白,但李白的文學成就尤其是詩歌成就實際上是源于廣泛多元、長期深入、認真勤勉的讀書功夫。

按照一般的教育規律,童子年幼,發蒙啟智,宜在私塾或者鄉校,日有老師指點,夜有家長督課;及其年長,則進行自主修業。唐代讀書人往往喜歡遁跡山林,依傍佛寺道觀,在清幽寧靜的氛圍中潛心經典,苦學不輟。

李白選擇的是故鄉江油的匡山。匡山坐落于江油西北,李白曾這樣描繪匡山美景:“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搖風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云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差不多有十年時光,就在風景美麗、生氣淋漓的匡山畫屏之中,李白含英咀華,養學養志。

我們先給大家列一張李白的讀書打卡記錄。

根據史料記載和李白自述,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歲通詩書;十五觀奇書;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前后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之……

具體而言,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李白從五歲開始誦讀六甲、八音、藏頭、歇后等蒙學文字,類似于后代學童背誦《聲律啟蒙》中的“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進行早期的認字學習和初步的格律訓練;十歲開始閱覽諸子百家之書,軒轅黃帝以來的歷史事件差不多都有所了解。

李白“十歲通詩書”(《新唐書》本傳)。

這里要注意一下,這“詩書”二字,若加上書名號,變成《詩》《書》,那是專指儒家經典《詩經》《尚書》,這就意味著李白在開蒙之后、遍覽諸子之書的同時,重點接受的是儒家的正統教育,十歲對《詩》《書》《禮》《樂》《易》《春秋》等經典已經比較熟悉;這“詩書”二字,若不加書名號,那也代表著李白初步掌握了作詩與書法的基本技能。

我們在李白的讀書打卡記錄中,看到一連串的“十五歲”——十五觀奇書、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是不是可以想起孔子所謂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出處正在這里。因為李白對儒家經典熟稔,對萬世師表孔夫子景仰,所以他大膽效法孔子所謂“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的說法,多次表示自己在十五歲這個重要的年齡節點在各方面都有精進或突破。

李白“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其二)。

十五歲的李白已經不滿足于大眾教育的基本需求,而是自覺地搜求閱讀奇書,可見其父對其也采取了散養式的讀書家法;也正是在父親的啟發引導下,李白以一流的辭賦大家兼蜀中鄉黨司馬相如作為自己學習和超越的目標,從而進入了自主學習的階段。

李白“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其五)。

李白打牢了儒家的根底,又開始特別留心于道家思想與修持方式,既學且游,其學術和思想視野更加開闊與多元。李白后來出峽在江陵遇到道教大師司馬承禎,被司馬承禎贊許“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自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與胡紫陽、元丹丘等道教界人物密切交往,甚至最終在齊州紫極宮接受道箓,成為道教大師高如貴的弟子,都與這早期的道教教育有一定關系。

李白“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與韓荊州書》)。

書劍意氣,關乎天下;文武全才,報效國家。李白十五歲前后的另外一項功課是學劍練劍。李白一生中,曾與長安市井的游俠少年有所往來,曾北游幽州勇探虎穴,曾加入永王李璘幕府,曾打算投奔李光弼軍隊;曾寫下《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樣的名篇名句。李白人格魅力中具有豪俠仗義、狂放不羈的特點,甚至今天風行的網絡游戲《王者榮耀》關于李白的人設,都與其任俠學劍有關。

那么,問題來了:李白學得這么雜,他能學好嗎?會不會樣樣都嘗試、樣樣都不精通呢?

我們看看李白學習《文選》的案例,就多少可以知道答案了。李白在故鄉讀書時,“曾前后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之”(段成式《酉陽雜俎》)。此處所謂的《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選的,是唐宋文人必讀書中的必讀書,當時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

《文選》收錄精美的文學作品七百多篇,李白讀了抄,抄了背,得其要領之后,再模擬原作進行仿寫。“三擬”,即多次模擬仿寫《文選》,拿自己的作品與《文選》原作對比找差距,即使按照三次計算,那李白至少以《文選》為范本擬寫過詩文二千多篇。每次寫完對照后,感覺不如意,就隨手燒掉,重新構思,再來一遍……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擬恨賦》。這篇賦所擬的原作《恨賦》出自江淹之手。江淹就是典故“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尤擅辭賦,其《別賦》《恨賦》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年輕的李白就是以這種嚴苛的擬作方式向江淹這樣的著名文學家致敬、學習并試圖超越,在這個過程中體會文學創作的甘苦和得失,探究千古文章的技巧和規律,尋找突破前人的角度和路徑。

李白在故鄉匡山的讀書經歷,呈現出三個特點:多元,勤奮,取法乎上。

多元——李白讀書,以儒家為起點,但旁學雜收,不拘一格,能文能武,知行合一。這是一種“君子不器”的全人教育,一種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目標的成長模式。多元帶來健康,多元預防狹隘,多元造就大氣。李白的詩歌創作往往呈現出海涵地負、縱橫捭闔的風格,起落隨心、收縱自如的特點,正與此有著密切關系。

勤奮——李白即便具有先天的稟賦,但其后天的勤奮也是當下的我們知之甚少,甚至難以想象的。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大文豪都有少小時勤奮讀書的小故事,和李白緊密關聯的讀書故事是大家熟知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從故事中既可以看出李白作為一個童子的調皮貪玩的天性,更可以了解他在磨針阿婆的啟發之下是如何自警自律自制、慎終如始地勤奮讀書。這雖然是傳說故事,但被安排在李白身上,能取信于人,亦能令人相信他的確具有堅韌的品質。

取法乎上——我們閱讀李白詩文可以發現,早年的李白心中,就住著堯、舜、孔子、姜子牙、管仲、魯仲連、張良、諸葛亮、謝安這樣的圣賢或政治家,住著屈原、宋玉、賈誼、司馬相如、揚雄、陶淵明、謝靈運、謝朓這樣偉大的一流的文學家。在讀書過程中,對標一流,取法乎上,這正是李白“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理想和“圣代復元古”大雅振新聲的文學夢想的源頭活水。

在匡山讀書的時光里,李白也會就近出行漫游,去江油拜會友人,到蜀中名山尋訪名師;曾一度師從趙蕤、東嚴子,開闊視野,廣博見聞,涵養性情,砥礪意志。

大約在二十歲,李白進行了一次遠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女性| 大同市| 祁门县| 威信县| 普陀区| 西宁市| 新津县| 宜都市| 交城县| 五峰| 洪泽县| 洛南县| 太康县| 盘山县| 兴义市| 沂水县| 大石桥市| 邹城市| 娱乐| 广昌县| 天峨县| 于田县| 聊城市| 桂阳县| 田林县| 墨竹工卡县| 清新县| 岗巴县| 正安县| 铜梁县| 兴文县| 永安市| 龙口市| 镇雄县| 汉川市| 盖州市| 包头市| 伽师县| 永顺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