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被出家
- 西游:貧僧念經就變強
- 明明的星
- 2086字
- 2024-10-01 19:21:45
老鐵們,你們誰懂呀。
剛到大唐的第一天,我特么就被人給嘎了……
……當然了。
嘎的不是腰子,而是頭發!
可是,單是嘎頭發也不行的呀。
正所謂: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好吧,我這輩子是個孤兒。
連自己父母是誰,如今在哪兒都不知道,想活下去都難,還管什么無關緊要的頭發呀,毀傷就毀傷了吧,只要他們能夠把飯管夠了就行。
我叫陳袆,你要是喜歡諧音梗,也可以叫我“塵灰”。
或者反過來,叫我“灰塵”也行。
嗯。
沒錯。
就是大唐的一粒灰塵!
跟大家說句實話吧,我現在已經不能算是一個純正的男人了,我現在應該叫做“僧人”才是。
嗨!
在下大唐小和尚,施主要往哪里走?
你往哪里走,我是不知道。
可我將來往哪里走,此刻卻是已經注定了啊!
話說,你們知道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嗎?
我想開他個直播:
將自己是如何從大唐長安城一介乞丐,一躍而成為花生寺里小和尚的傳奇經歷,全程播報給大家瞧瞧。
來一個真實的大唐王朝現場直播,應該算是全網獨一份的吧。
然后,再把取經路上的一系列人物、動物、妖精、神魔、仙佛,也直播給大家看,像什么大師兄、二師兄、沙師弟、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金翅大鵬雕……估計能混不少打賞吧。
不過,我此刻所求的,可不是打賞。
而是心里有一個疑難的問題,很想向大家請教一下。
那就是:
當我被人使勁按在地上摩擦,并拿著一把鋒利的刀具,將我一點點剃成光頭的時候,我要是出手把那兩個和尚給打了,究竟是算我為正當防衛呢,還是互毆呢?!
說實在的,陳袆這會兒可沒空理會問題的結果。
他覺得,這么傷腦筋的問題,應該是丟給那位法外狂徒張三才對。
趁著多少有了一些空閑,陳袆便趕緊用銅盆端了一盆清水,在其中映照出自己的倒影,好去看看自己現在的最新款造型。
水中那少年,看著不過是十七、八歲的青蔥年紀,身著一襲樸素的僧衣僧袍,腳蹬著一雙灰布僧鞋,生得那叫一個眉清目秀、唇紅齒白,鼻直而口方,溫潤又俊朗,腦袋上油光锃亮,一根煩惱絲也無。
單純從現在的衣著打扮上來看,陳袆覺得,的確是要比自己之前那套乞大唐丐裝,強上不少。
陳袆沒想到,那一老一壯師徒倆在給自己強行剃度了之后,居然還能親自燒水,讓他在禪院后面,好好地洗了一個熱水澡。
一朝剃度九重天,
倆人伺候勝神仙。
不當乞丐,當了和尚之后,居然連洗澡都有人搓背了,還有比這更爽的事情嗎?
當然了。
唯一令陳袆不滿意的,就是——
給他搓背的是個大胖和尚,手法也忒粗糙了一些好吧。
他很想奉勸對方:
你小子應該,去多練兩年指法才是。
要不然,怎么有資格伺候人?
前世的自己,那可是享受慣了那些足浴、SPA、馬殺雞的好嗎?
待到周身上下都煥然一新了之后,陳袆也是第一次看見,自己現如今的長相,和前世的自己相比,雖然、的確、大概、可能、差不多是略有遜色一點兒……咳咳咳……但他,也是是相當滿意的。
畢竟,也是重回十八歲了嘛。
又是白撿來的一具小鮮肉的身軀,還能有什么好埋怨的?
此刻,陳袆真的很想立刻給自己拍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去秀一秀自己平坦的腹部,配文宣告自己減肥成功,混一波點贊和艷羨。
沒過多久,陳袆很快就弄清楚了,那位老禪師可不是什么不知名的野和尚,原來他就是這花生寺里的住持,法名你一聽就覺得非常有意思,乃“智奘(zàng)”是也。
好吧。
親愛的智奘禪師,你好!
來,握握手。
大家都是好朋友。
說實話,當第一次聽到這個獨特的法號時,陳袆險些沒直接笑噴了。
后來,經過老禪師一解說之后。
陳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理解,有些淺薄了呀。
“智”是“智慧、聰明”的意思,“奘”則是“健壯、強壯”的意思,所以“智奘”這兩個字,若是連在一起,就可以理解為“智勇雙全”,亦或是“修身,亦修心”。
剛好跟這處寺院“花生寺”建立的初衷,不謀而合。
一開始,陳袆本來也想找智奘老禪師,先討要一些花生米來當零食充饑的。
可是,聽那智奘老禪師一解說,他才知道,原來這“花生寺”的由來,竟然跟咱們吃的“花生米”,沒有半毛錢關系,人家取的乃是“菩提一葉落,明鏡百花生”之中的禪意。
正所謂“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臺”,佛家常以“菩提”代指肉身,用“明鏡”意指心靈,其中所蘊含的也正是“身修,心亦修”的佛理,根本不是咱們理解的“花生毛豆”。
陳袆恍然。
和尚果然不是一般人能當的,的確是長見識了。
原來,穿越真能學知識呀!
跟陳袆之前猜想的一樣,花生寺里這兩個倒霉的和尚,之所以會干出綁人入寺、強行剃度的荒唐事,也是被官府逼得,實在是沒法沒法了。
官府有令:
“自皇榜貼出之日起,三月之內,凡天下大小寺廟,皆須按照在寺僧人數量,以五取其一之比率,遴選出相應數量之大德高僧,可為東土大唐圣僧者,作為前去西天取經之人,須如期踏上西行之路,不得有違。”
要知道,天下哪有那么多大的德高僧啊!
而即便是有,也僅是只有其中極小一部分僧侶,乃是發自內心地虔誠向佛,不畏艱險,愿意遠涉天涯,求取真經。
而那許多寺院,多是通過抽簽方式決定。
實在連抽簽都不愿意的,便只能進行“榜下捉唐僧”了。
花生寺原本就不大,在寺僧人又比較稀少,總計也不過智奘老禪師與慧通大和尚兩名僧人而已。依照官府的政令,“凡不足五人,亦依五人而計”,他們也要出上一人才行。
而這花生寺里的師徒倆,壓根兒就沒有一個愿意遠離長安、前往西天的。